首页 旅游日记 西藏印象:布达拉宫与宗角禄康。

西藏印象:布达拉宫与宗角禄康。

一觉醒来天露曦光,拉萨的第一抹阳光已经投射在了布达拉宫上,我立即起身盥洗,吃过早餐,去追赶街上转经的人流。

待我赶到布达拉宫前面时,四面八方的人流已经由东向西汇聚起来,大家行色匆匆地疾走,我既不知道起点也不知道终点,只是混在人群中设法跟上大家的步伐。

队伍中有人高声诵经,有人喃喃自语,但几乎无人交谈,只顾埋头走路。有人高举起转经筒,边走边摇动,嘴里叨念着不知是经文还是咒语。

据说,西藏过去只有在寺院里训练过的僧人才能识字,普通人为了解决读经的困难,便把托人写好的经文放入圆筒中,每转动一圈即相当于读经一遍,这便是转经桶的由来。我相信佛教一定会有更加高深的解释,但上面这个解释会更易于被人理解。

转经的队伍沿着布达拉宫顺时针方向移动,有些人会随时停下来,面向山上的宫殿诵经。

对于藏人来说,布达拉宫在心目中的位置犹如汉人之于紫禁城,一座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图腾,被赋予了精神层面的含义。

从广场经药王山绕大圈的转经者,有人会行大拜之礼,那里人流较少,且有足够的空间,不会阻碍行进中的人流。

跟随着转经人流,可以围绕着红山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布达拉宫,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感受。

从药王山白塔处的街角看上去,布达拉宫很像是欧洲的古代城堡。

布宫背后也是气宇轩昂的,高大陡峭的石墙难以攀爬。

在冷兵器时代,这座以石头打造的城堡式宫殿,真是难以攻破。

宫殿北侧外墙上有精美的佛像彩绘。

由于缺少足够的佛教知识,无法解读这些佛像的寓意。

我随着人流走着走着,竟然不知不觉间脱离了转经队伍,进入了一座公园里。

公园内有许多佛塔,据说是用于镇妖伏魔。

这里原属于布达拉宫的一部分,DL五世重建山上宫殿时,从山背后大量取土,由于拉萨平原水位很高,土坑便积水成潭。

冬天湖水已经部分结冰,上面落满了漂亮的野鸭和鹅。

在高原的冬季竟有如此多的野鸭与鹅聚在这里,真是令人感到惊喜。

DL六世时期,为了进一步整治这个水潭,在湖中堆土建岛,并以一座五孔石桥与陆地相连。

岛上建了一座三层阁楼,命名为“宗角禄康”,汉语意为“龙王潭寺”。

这座阁楼建筑按照佛教中的“坛城”轨制修建,其中第一、二层为全对称的十字形神殿,顶层是六角形小殿,里面供奉一些神像。

湖岸边和岛上有许多造型扭曲的古柳,树龄已超过百年。柳树真是一种神奇的树种,不论南北,既可以生长在河边,也可以生长在沙漠,无心插柳柳成行,即使是在高原的恶劣环境也能生存。

1959年“民主改革”之后,布达拉宫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宗角禄康被更名为“解放公园”对外开放。

自此之后,这座曾经的宫禁园林成为世俗的游乐场所,不再是只有贵族们在湖里划着牛皮船游乐,而是晨练的普通百姓和转经的人群。如今,“解放公园”又重新更名为“宗角禄康公园”,北面是八十年代以后兴建的居民区,住的是拉萨新一代富裕居民。

在晴朗的冬日里,跟随人流围绕布达拉宫转经,丝毫感觉不到寒冷。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