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乐山大佛
到了乐山,肚子早就饿扁了。路边的小饭店大敞着门,一眼就能看见里面的饭桌。我们停好车,进了饭店。小饭店干干净净,是个面馆。走一路尽吃米线了,看见面馋虫都勾出来了,更何况有排骨面、鸡丝面、肥肠面、红烧肉面,青菜面、香菇面、炸酱面、西红柿面……哇!足足有十几种,贵的十元,便宜的就五元。
我们各自点了自己喜欢的口味,我的是排骨面。很快满满一大碗面就上来了,面条很劲道,汤清清亮亮,排骨酥软浓香,吃到嘴里,觉得整碗面的味道十分精致,绝不是味精酱油就可以调制出来的,真不愧为川菜故乡。以前我认为川菜就是麻辣而已,但这次来发现,实在是以偏概全,挂一漏万。一碗普普通通的面都能做的这么漂亮精致,可见川菜名不虚传。
乐山还有一种有名的美食——岷江河鱼。乐山城外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河清沙细、污染小,自古就以盛产鲜鱼闻名,其中的江团(学名长吻鮠)堪称淡水河鱼之极品。江团无鳞甲,少细刺,体浑圆,肉嫩肥美,最宜清蒸。江团常被选为国宴用菜,一般游客要品尝此鱼中极品,既需有钱,每斤售价上百元,还需有缘,渔民并不是经常可以捕到。西坝豆腐也是乐山名吃,另外还有当地著名的“牛华豆腐脑”和“牛华麻辣烫”,绝对的“麻辣”。
到乐山就是来看乐山大佛——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佛。
时近下午,我们决定第二天用一天时间来好好拜拜乐山大佛,逛逛大佛所在的凌云寺。
我们过了岷江大桥,把车停在大佛景区停车场。停车场就在岷江江边,江风习习,非常凉快,而且江边有散步的路,绿化的很漂亮,还有公共厕所,今晚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
从停车场到大佛所在的凌云寺三里路,要穿过一个仿古小镇。我们决定下午就在小镇里玩。
小镇不大,也就一里多长。小镇一头是座高大的四柱三门石牌坊。牌坊高约十几米,宽四十米,不但规模宏大,而且雕工精美,极尽豪华,看上去非常气派。四个祥云环绕的粗大石柱靠着四位护法天王,一个个身姿壮硕,神态严肃,怒目圆睁,衣袂飘舞,披帛飞扬,手持法器,伞塔剑杵。这组雕塑,比例精确,动感十足,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看就知道出自高手。石柱上是巨大的门额枋梁,雕满缠枝莲纹,正中有一匾额,上书“弥勒世界”四个行草。再往上是托沿,托沿上面是莲花座,正中是一尊庄严肃穆弥勒端坐,左右两位侍者亭亭肃立,身后则是三重檐石雕阁楼,阿罗汉罗列而坐,重檐又分三个梯级向左右两端延展,似展翅飞凤。
牌坊另一面和正面完全相同,犹如正面的翻版。这个牌坊,可以称得上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中最壮观精美的牌坊。
进入小镇,入口有一座小广场,中央一座九龙喷水池。池中九条龙昂首腾跃,分三层三方成塔,跃向三方,似古青铜器风格,每条龙口吐清泉,喷珠溅玉。
喷泉右侧,有一座雕塑墙,十分有特色。雕塑墙是俯瞰一座江边小镇的图景,瓦屋木楼,鳞次栉比,石板小街,由远及近,远处山色朦胧,江岚远帆,非常富有诗意。奇妙的是,作者的艺术处理十分巧妙,远景是画,越往近处,雕刻越立体,由浅雕,浮雕到圆雕,把一个放眼辽阔的景色,硬是压缩在一面墙上,又与周边的环境结合的天衣无缝。如此独具匠心的创意,还是第一次见到。
雕塑墙前面立有一堵小砖墙,上面用青花瓷片镶成三个大字“嘉定坊”,字体出自苏轼之手。乐山,古称嘉州,南宋时嘉州升为“嘉定府”,元代又升为“嘉定府路”,清代又复“嘉定州”为“嘉定府”, 自1913年起改名为乐山。
乐山人不喜欢嘉定这个名字,上海人就拿了去,以嘉定命名了一个区。这些年乐山人又想念起传统,但“嘉定”已经属于他人,只好在大佛旁边建一座名叫嘉定的仿古景点了却心愿了。
小镇古色古香,亭台楼榭,酒旗茶肆,流水款款,绿柳依依。青石街,一条小河沿街流淌,五彩卵石,水草飘拂,河沿摆满花盆,街边的商铺门口都有一座小桥。这番景象在杭州古街,大理古镇,丽江古镇都曾见过。所不同的是,那些地方都有居民,虽然古老,但至今富有生机,而嘉定坊都是商铺,一但游人不至,商铺无法立足,小镇立马枯死。
我们去时,茶坊酒楼关张的关张,倒闭的倒闭,戏台也闲了许久,空荡荡的街上,夕阳暖洋洋的,闲情逸致可以任意挥发,这倒是很符合我喜欢清静的性格。
镇子另一头是座城楼,城墙高楼,街道穿洞而出。外面芳草绿树,城郊夕阳,江风远帆。
第二天,阳光灿烂,我们要去看仰慕已久的大佛了。
凌云寺和大佛
凌云山是一座孤立的小山,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整个山又是座庙——凌云寺。大佛就坐落在凌云山临江悬崖,它是一座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比第二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出18米。
从停车场到大佛所在的凌云山,也就一里多路,步行不到二十分钟。
我们从北门进去,顾不上看别的景致,就直奔大佛而去。一路林荫山道,到了山顶,再往江边走不远就到了大佛的顶部。临近悬崖边,一尊大佛的头展现在眼前,尽管提前有心理准备,但佛之大还是远远超出想象。佛头高达14.7米,宽10米,简直是一幢5层大楼!佛头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每个都大如桌面,耳长就7米,超过两层楼,耳孔中可以站两人,再往下看,大佛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
大佛双眼微睁,气定神闲。大佛的脖子比较粗,基本与头颅相当,鼻子比较平,不算高挺。大佛所在的地方全部是红砂岩,十分酥松,强度无法承担突出太多的部位,只好因材施用。据说鼻子是打入木桩,再捶上灰泥,造成现在这个样子。千年前的工匠智慧了得,如果他们当时不考虑当地的材质,盲目把乐山大佛雕刻成龙门石窟的佛像样子,怕早就坍塌成一片废墟了。
站在崖边俯瞰大佛面前的江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激流汹涌,浩浩荡荡,水长天高,日移云浮,江水伴着时光就这样在大佛面前流淌了1300多年。
一条悬崖栈道和人工岩洞七拐八拐,从崖顶一直到崖底。我们攀梯穿洞而下,从佛的头部一直看到脚部。
栈道上可以体验能临江悬崖峭壁的惊心动魄,岩洞里可以欣赏到洞壁上大大小小的佛龛中的摩崖石刻。只可惜,由于时光久远,砂岩的松软,大部分佛像细节荡然无存,被风蚀的只剩下大体轮廓,想当年它们曾是那般的精美无比。
走到崖底,在大佛的脚下有一个临江平台,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仰视大佛的尊容。大佛朴拙简洁,壮硕稳重,青苔斑驳,岩面苍古。他正襟危坐,双手抚膝,一言不发,用千年的眼光,静静地凝视着日出月落,沧海桑田,凝视着芸芸众生,兴盛衰落。
我们翘首仰望,大佛高不见顶。轻轻触摸犹如五头卧牛般的佛趾,据说佛脚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每个人都会为“大”而震撼,也情不自禁地感叹创造者的伟大。
脚下江水汹涌彭拜。只要注视一会,你就会觉得仿佛站在一艘载有大佛的巨轮上,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江对岸驶来的游船来到大佛附近。为了让游客能够静观一下大佛,船的马达轰鸣着,船尾翻起阵阵白色的波浪,逆水抵御着激流的冲刷,在佛前的水域略停片刻,而船上的游客挤满船舷拍照,并发出阵阵赞美声。
据说大佛是一尊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
乐山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聚于凌云山下,水势激增,每当夏汛,江水直冲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传说海通和尚是贵州人,他云游四海,立愿要为百姓做善事。这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下江水汹涌,水怪经常出没,常常掀翻船只,危害生灵。
一天,他想亲自去查看一下,便来到凌云山,在那里碰到一位名叫石青的石匠。石青的兄弟是位船工,不幸船翻人亡,石青的母亲因此哭瞎了双眼,石青便决心在石壁上凿一路篙眼,好让船工们的竹篙插在篙眼中,撑住木船不碰在石壁上,因势单力薄,进展缓慢,从花样少年一直做到两鬓花白,依然没能完工。海通听了十分感动。
海通道:“凿篙眼治标不治本,不如在这山岩上凿一尊弥勒大佛,借佛祖法力收妖镇怪,保护行船。”石青听了连连摇头:“凿大佛咱俩干十八子辈子也完不成。”海通和尚说“事在人为,咱们好好策划一番吧。”于是,石青就在凌云山上打了个石洞,先让海通和尚在洞内居住下来。
海通和石青一面察看水势,一面测量地形,一段时间后海通对石青说,山虽高,佛虽大,但石酥松,易开掘;水虽疾,河虽深,凿佛的废石填进去,河浅必水缓,只要有资金,此事虽难但可为。
俩人分头准备建造大佛的事,海通和尚翻山越岭,乘舟搭船出三峡,到富庶的江淮一带募化资金;石青在嘉州城乡物色能工巧匠,打造工具,经过了三年的准备,开元六年开始动工了。
江底的那条妖怪,是李冰当年修都江堰时,用铁链锁在江底的一条孽龙,因铁链年久锈坏,孽龙挣脱枷锁,逃到凌云山下,兴风作浪。妖怪听说海通他们要修建大佛,镇压自己,就发洪水冲走工人、工具,卷巨浪打翻运送物资的船只,而且变本加厉,吞没江中的各种船只。
海通他们不畏强暴,顶风冒雨,日以继夜,坚持施工。海通和石青修大佛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了开去。方圆数十里的百姓知道他们艰辛,痛恨妖怪的残暴,纷纷前来相助,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一时间,凌云山上,千人挥臂,万人呐喊,工地热火朝天,从山岩上打下的石头,象下雨一样轰隆隆地掉进河里,激起无数浪花。
妖怪暴跳如雷,疯狂发威,企图用洪水冲毁大佛。大佛工地顿时狂风不止,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暴雨倾盆。石青和石匠们腰系绳索,冒着生命危险,悬空凿石。狂风和洪水一次又一次将他们拍打撞击到岩石上,他们一次又一次攀着绳索爬起来,继续工作。就在妖怪发动虾兵蟹将水淹凌云山的一刻,海通他们正好凿好了佛眼,只见石青落下最后一锤,佛眼金光四射,虾兵蟹将纷纷融烧成灰,妖怪也重伤逃回洞中。
随着工程的逐步进展,大量的砂石被推入江中,妖怪的洞口被堵的严严实实,大佛也越来越成型,妖怪再也不敢轻易造孽了。
妖怪渐渐平息,人祸又冒了出来。
嘉州新任一个刺史,爱财如命。他打听到海通和尚募化了许多银子,就带着一群衙役来到凌云山上,气势汹汹地对海通说:“大胆和尚,你未经官府许可,私自动工兴修大佛,该当何罪?来人,给我锁走!”
几个衙役冲过去就要动手,石青带着工匠们上前阻拦。
那贪官便说,“和尚听着,本官姑念你是出家之人,可免你牢狱之苦。不过,你等破坏我嘉州风水,得拿出白银三万两赔偿。”
海通一听这贪官原是来敲竹杠的,顿时胸中升起一股怒火,说:“这银子是千千万万的善男信女的心愿,就是剜了我的眼睛,也不能动这笔佛财!”
狗官以为海通是随便一说,就说:“好啊,那就把你的眼睛剜出来给本官看看。”海通听了,冷然一笑,将双指稳稳插入自己的眼睛使劲一抠,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入了手中的盘子里,海通端着盘子,对贪官说:“拿去吧!”贪官和那些狐群狗党见此景,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逃回去了。
海通虽然失掉了两只眼睛,但造佛的意志毫不动摇,常常拄着拐杖,由小沙弥扶着,来到工地, 陪伴石匠们干活。大家见了,感动不已,含着眼泪劝他回去休息,海通执意不肯,说:“我虽不能看着大佛建成,也要听着你们把大佛建成啊!”
然而,海通生前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宏愿,大佛修到肩部,他积劳成疾圆寂归天了。石青也相继去世。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海通,就把他当年住过的山洞叫做“海师洞”。直到现在,洞内还有一个盘膝而坐、神情坚毅、手托盛眼珠的玉盘的海通塑像。
海通去世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还下令将当地的麻盐税款用于工程,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章仇兼琼调任户部尚书,他走后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据说当年大佛完工,金碧辉煌,巍峨雄壮,大佛上面还建造了一幢九层的木阁覆盖保护,以免大佛日晒雨淋。木阁规制极为壮观,时称“大佛阁”。佛阁屡建屡毁,最终废毁殆尽。今天大佛身上和近旁崖壁上的很多孔洞,就是当时架设木阁留下的。
后来文物部门对大佛考察证实,大佛的排水系统非常科学复杂,在大佛头部,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均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当年古人不仅有建造大佛的胆略和勇气,还有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令人敬佩万分。
大佛右侧,也有一条通往山顶的路,爬上两层楼高栈道,就进入一条人工开掘的山洞,山洞的尽头就到了半山腰,一条山道连接到山顶的景点。
回到山顶,浏览了山顶的各景点。
苏园,是纪念宋代苏轼一门三杰的一个祠堂,坐落于凌云山的一个小山嘴上。园里三面长廊,可远眺四周景色;一座厅堂,匾额书“东坡堂”。厅堂正中一尊东坡塑像,长髯飘洒,气宇轩昂,古代文人那种不卑不亢,贫则独善己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凛然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园中一方鱼池,金鱼戏莲,静中有动;几丛青竹,翠绿欲滴,挺拔秀丽。进入园里,清幽雅致,凉爽舒适。
苏洵,苏轼,苏辙是中国古代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文学泰斗。苏洵是苏轼、苏辙兄弟的父亲。一门三杰,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三苏故乡就是嘉州,也就是乐山。三苏中,苏轼的成就名望尤为突出,为大宋一代的文学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与李白、杜甫、屈原齐名。他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一生虽多遭坎坷,而其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苏轼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在文学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典范。
我们不妨在苏园里再一次欣赏苏轼的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 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蝶恋花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苏洵是苏轼的父亲,北宋文学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宋史本传》传于世。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针砭时弊,论点精深,说理透彻。苏洵的文章结构上精心布局谋篇,就像一位高明的建筑大师,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建筑。 苏洵文章的语言,字字珠玑,句句珍宝,既古朴凝练,又生动形象,妙语连篇,内涵丰富,读了使人回味无穷。
至今,他的名著《六国论》还列入中学语文课本中。
苏辙,苏轼弟,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凭栏远望,心潮激荡,一袭大地沉浮苍茫,三江浪涛滚滚东去,回首祠堂,缅怀三苏,一堂文圣古往今来,三苏父兄星光璀璨。我深深为这片地灵人杰的地方所折服。
从苏园出来,经载酒亭,观音径上行,可抵一座山门。过山门进入围圃,登石阶到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有凉亭及宝炉。举目仰视,凌云寺寺门高踞,飞檐凌空,红墙碧瓦,巍峨壮观。寺门正中高悬巨大金匾,上有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言简意赅,既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显示了这座千年古刹的不凡气势。
凌云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早于大佛的开凿,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凌云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天王殿前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天王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
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 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大雄宝殿两侧,有钟鼓高悬。此千斤大钟,一经撞击,响彻遐迩。
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宇中别具一格且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寺的两厢,分别为禅房、客房、齐堂、地藏殿、放生池等等。
唐代著名诗人,嘉州刺史岑参曾作诗赞叹:“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如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看峨眉,如在波上浮。”
从凌云寺向北不远,便是凌云山最高点灵宝峰,上面建有一座砖塔——灵宝塔。塔建于宋,明、清均有修葺。塔为砖筑,方形十三层空心密檐式四方锥体,坐东向西,高38米。一层特别高,以上层层收缩,直至塔顶。 灵宝塔内实为5层,每层设佛龛,有石刻佛像;五层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处眺望。登临塔顶,视野开阔,东面山峦重叠,气势雄伟 ;南面可见藏经楼、东坡楼,西面江水似天外泻来,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鸟瞰乐山全城,如一只展翅彩凤俯卧在绿波之上。清人有诗:“秘开灵宝擘云根,三水交投万马奔。光相婆罗坪外见,诸峰罗列此峰尊。”
当年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如今,灵宝塔已成为乐山的一座标志。
从灵宝塔往东几十米,有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隐于茂密树木中。走进院子,空无一人,院子门额书有“沫若堂”三字。沫若堂是纪念郭沫若的。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家。所以取沫若是因为乐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聚地,大渡河又称沫水,青衣江称若水,他生于此地,就叫郭沫若。
郭沫若是个天分很高的人,早年赴日学医,后来由于耳疾,半路改学文学,在文学道路上一举成名。郭沫若一辈子发表了多部影响中国文坛的重要作品。新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他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戏剧作品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开创了一条大众形式与精英创作结合,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学与文化道路。
历史学方面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郭沫若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
考古方面,郭沫若的重要著作《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翻译方面,翻译歌德的《浮士德》影响巨大。
他还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显出激情洋溢、涤荡乾坤的浪漫风采,形成风靡神州的“郭体”,成为20世纪学者型书法家的一个典范。
这些成就奠定了他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不但才学卓越,而且是当代重要的社会活动家。 1927年他就任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蒋介石屠杀共产党时,郭沫若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一南昌起义,随即遭到蒋介石通缉,到日本避难。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郭沫若回国,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期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
建国后,郭沫若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等重要领导职务。
郭沫若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令人诟病的一面。他在爱情方面比较随意,曾先后有包括日本籍佐藤富子等三位妻子和多名情人。
郭沫若晚年的各种明哲保身的表现,也是后来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根据其遗嘱,骨灰洒在黄土高原山西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而没有回归青山绿水的沫若之滨,凌云山麓。
进入门厅,正中一座郭沫若半身塑像,正透过眼镜注目凝视着每个进门的游客。大厅中,一本本郭沫若的著作摆满展台,墙上是一幅幅他的书法,还有作品中摘抄:“多少人民泪,换来此矜荣。思之泪欲附,欢笑不成声。”“火便是凤。凤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
郭沫若血脉喷张的呐喊声在耳畔不断回响。
我走到院子的尽头。这里可以俯瞰三江,此刻西斜的太阳映红了江面,万顷粼粼波光,一江金碧辉煌。乐山市的楼群霭色朦胧,在太阳波光的巨大光辉中显得那么淡薄微小。
脑海中,海通、苏轼、郭沫若一一闪现。人,活着的意义,或者如海通,留下了惊世骇俗彪炳千秋的成就和完美无缺的人生;或者如眼前的满江辉煌,太阳一落下,一切就随之消失的干干净净,连萤火虫的星点光芒都没有了;或者草木一秋,露水一朝,在这个世上碌碌无为活过一遭。想到这里,像我这样的人心里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
出凌云景区南门,沿江边走不远有一座桥,跨过桥就到了一座小岛,小岛就是一座山——乌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