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其中云南大理白族人最多,是中国唯一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发源地”。
白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有它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白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白族的民俗、节日也广为人知。
现在就带你走进大理,走进这座白族人最多的城市,一起去看看,感受一下那纯正的白族风情。
蝴蝶泉看民俗表演,品味白族人爱情观
蝴蝶泉是大理的旅游名片,因电影《五朵金花》而出名,是大理人心中的“情都”。
因为蝴蝶泉在白族人心中,这是一个被祝福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着无限爱意的地方,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白族青年男女都会在这里对歌,成为青年男女约会的地方。
位于苍山云弄峰下的蝴蝶泉,藏着人人喜欢的“清凉”,一到夏天,这里空气湿润,温度适宜,最适合避暑。走进蝴蝶泉,虽然是体会白族文化,但是避暑也是到此的目的。
白族文化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它早已经融合在每一个小细节中,在蝴蝶泉,能看到白族文化中的“白族民俗表演”、“白族服饰”以及了解到“白族人的爱情观”。
白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在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语形容白族人“姑娘爱唱歌,三天不唱嘴痒痒;小伙爱跳舞,三天不跳脚痒痒”。白族人唱歌有自己独特的唱法和唱腔,而这种唱法被称作“白族调”。
在蝴蝶泉公园情人湖畔和蝴蝶泉边,白族金花、阿鹏都会唱白族调,这里也成为听白族调的最佳地点,除此之外在水上舞台还能看到,纯正的白族霸王鞭、弦子弹到你门前等白歌舞表演。
身穿白族服饰的表演者往舞台上一站,音乐响起,那婉转悠扬的歌声从他们口中传出,传遍整个情人湖,那一刻即使听不懂语言,但是那旋律依然能打动你的心,这或许就是音乐的魅力。
白族调听起来旋律单一,但是讲述的内容一点也并不会重复,有唱田间劳动的白族调,有唱爱情故事的白族调,总之一句话,在白族人心中,一切的情绪都可以用歌声表达。
开心要唱歌,不开心也要唱歌,田间劳动要唱歌,下海捕鱼也要唱歌,白族节日更要唱歌,歌声就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他们用歌声表达生活,用歌声表达人生哲理。
每个少数民族的服饰都很漂亮,很有特点,白族也不例外,白族服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色彩艳丽,色彩明快,对比明显,但是颜色和谐统一,除此之外,白族人采用手工刺绣的方式把一些白族元素绣在服饰上。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白族女子的服饰主要以白色为主,红色为辅,上衣前短后长,用各色布料拼接而成,上半身套一件红色马甲,腰间系着红白相间的围腰。
白族金花头上戴着的帽子,有很深的寓意,帽子代表了大理的四个景色“风花雪月”。
下垂的穗子代表了“下关风”,帽子上的花代表“上关花”,帽顶洁白的一圈代表“苍山雪”,整个帽子呈弯弯的造型,代表了“洱海月”。
白族男子的服饰一般也是以白色为主,蓝色为辅,用白色的头巾缠头,身穿白色上衣和白色裤子,上衣外边披红色或者蓝色马褂,给人一种轻快、热烈的感觉。
白族人的爱情观,在我看来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你若赴死,我必相陪”,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
那是因为蝴蝶泉的传说和这句话息息相关,相传有一对白族男女,女的叫雯姑,长得如花似玉,男的叫霞郎,长得英俊不凡,两人在苍山上结缘,一见钟情,私订终身。
但是,有人垂涎雯姑的美貌,想要强抢,霞郎救出雯姑之后,带着雯姑逃走,遇到恶霸追赶,来到蝴蝶泉前,双双跳入潭水中,变成两只彩蝶,自此引来无数的蝴蝶在这里生活。
他们殉情的日子是农历4月15日,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就把这天定为蝴蝶会,定为白族男女表白的日子,亦或很多人在这一天相约来到蝴蝶泉,希望能得到祝福。
白族园看白族建筑,体会白族人家生活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想要了解白族文化,那么了解白族人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白族园是大理白族文化中白族建筑、白族人生活习惯的展示区,在这里你能亲眼看到白族人在建筑上的艺术成就,亲身体会到关于他们的婚嫁、日常生活等文化。
很多人对于白族的了解,仅限于“扎染”,但是,除了扎染,白族还有很多的技艺等着你去发现,这些技艺是千百年来白族文化的缩影,彰显着白族的文化魅力。
走进白族园,高楼连苑,花木摇曳,令人满目生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白族建筑风格的小楼,“三坊一照壁”和照壁中间镶嵌的大理石山水画,以及翘角飞檐和高大繁复的大门、镂空的雕花木窗。
行走在白族小院中,看着错落有致,精巧雅致的砖瓦,各种有趣的泥塑、木雕、彩画、石刻等独属于白族的元素,我有这么一种感觉,白族人原来一直居住在“艺术世界”中。
住在青瓦白墙,古朴中透着典雅的白族民居中,虽然不是富丽堂皇,但雅致和谐,充满诗情画意。
穿梭在白族园中,你接触到的不仅是白族的建筑文化,雕塑、银器制作、木雕、扎染这些手工艺文化,你也能近距离观赏。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支柱,了解一座城市,爱上一座城市,必须先爱它的文化,如果说大理这座城市以各种方式吸引着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流传千百年,浸润在大理各个地方的白族文化。
【编辑】阅云南 一静
【备注】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图片未经允许禁止用作商业用途,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