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广州—成都—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映秀5.12地震遗址—甘堡藏寨—卓克基土司官寨—金川观音桥—色达—东嘎寺—甘孜县—格萨尔王城—317网红老汉—新路海—德格县—德格印经院—西藏江达—昌都—强巴林寺—孜殊寺—丁青—布加雪山—巴青—赞丹寺—萨普神山—比如县—比如KL墙—那曲市—圣象天门—当雄—拉萨漫游—-哲蚌寺—布达拉宫夜景—西宁—广州
川藏北线,既国道317,是一条人文景观大道,是继318国道之后,又一条由四川进藏路线。因为318国道太出名,荣耀之下将317国道完全掩盖了,几乎很少听到或看到有关这条线路旅行摄影情况。我也是在2016年走川西时,因为师傅走错了路,绕道317多走了100多公里,在壤塘巧遇当地藏族的一个活动,感受了一点点这条线路上的藏文化风情。直到2020年,因为这条线路上的孜殊寺、萨满神山和圣象天门等网红景点陆续曝光,走317川藏北线的念头就牢牢地植根于我内心深处,挥之不去。抓紧时间去吧,趁着还有这个冲动,趁着身体状况还行,赶快去。担心随着年龄增长,以后更加不敢行走这样一条艰苦的高原线路。这是今年第二次入藏,也是我第五次入藏。西藏对于我始终具有一股魔力!
(该篇为此行西藏篇)
5月25日 沿着国道317进入西藏昌都江达
5月25日,我们沿着当年解放军解放西藏的路线,从四川甘孜的德格,跨过金沙江大桥,进入西藏的昌都江达。
进入317西藏昌都江达路段,是一条高山峡谷道路。狭窄的道路,两侧悬崖峭壁,春天的绿树从峭壁上伸展出来,一个又一个急转弯,更给这路段增添一抹玄秘之感。
车在上行,快到山顶时,忽见一堆漂亮的玛尼石堆,底色是蓝色的或绿色,藏文是金色的,石堆上面飘动着五彩经幡。太亮眼了!迫不及待地停车走过去。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一位小朋友站在那里笑眯眯的看着我,待我靠近后一再指示我,让我跟着她们转经。带着好奇之心,我顺从地跟在她们后面 ,绕着这个玛尼堆,走到石堆后,才发现有几个大大的转经桶。这里也许是风口,经幡哗啦啦地猎猎作响,将藏民的祈祷送向远方。
到了午餐饭点,但路上似乎找不到饭店,于是一脚油门来到江达县城,已是1:40,找了间陕西面馆吃了一碗面。江达县城不大,但主街上电子宣传标语却不含糊,“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西藏解放70周年”,轮回滚动着播放。
离开江达,开往昌都,一直盘旋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群山中。车外山风呼啸,好像要把人把车给掀起来。这里的山除了有一层高山草甸,几乎是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完全暴露在骄阳之下。一路上没有其它景点,单调的路面让人犯困。顶着烈日,坐在如蒸笼般的车内,口干舌燥,酷热难顶,盼望着快快到达下一站昌都。
在群山中盘旋而上,上到山顶最高点停车拍照,一座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石碑上模模糊糊可以看见“雪集拉山”几个字,海拔4240米。这是今天翻过的两座较有名的山,另一座是矮拉山。
晚上7点到昌都——号称西藏第二大城市。昌都位于西藏东部,东与四川省隔江相望,东南与缅甸及云南接壤,北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 ,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
当晚住通泰大酒店,位于扎曲河边,据说这间酒店挂五星,是当地最好的酒店。条件服务都相当好,有制氧机提供,当然是要付费的。
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合为澜沧江,是澜沧江的起源,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晚饭后我们特意走到三江交汇处。到目前为止,三江并流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都走齐了。
5月26日 强巴林寺—孜殊寺—丁青县
【藏东第一寺——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是昌都地区一个重要的寺庙,建于公元1444年,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该寺位于昂曲和扎曲两条河流交汇处的山腰上,是藏区三大寺庙之一,也是藏东地区最大的寺庙、藏东第一寺,据说寺内有2500多的喇嘛,这里也是藏区据说能看到上百喇嘛诵经的震撼场面,我们决定去看看。早上提前半小时出发,8点离开酒店。
强巴林寺就在市区,很快就到了。这一天来寺庙的人特别的多,大门口已塞满了人和车,广场上也三五成群都是人。围着寺庙转经的人络绎不绝,转经已成为藏族人民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信仰。
进了大门,有一个至少能容纳数千人的大广场(强巴林寺广场),广场对面一个大殿前,十几个喇嘛弯腰或站在那里,两个喇嘛在吹着喇叭,还有一排酥油灯,好像一场重大活动将要举行。
我们等待着,约8点半,随着螺号吹响,一块挂着黄色帐幔的巨大佛像从屋顶垂下,黄色帐幔慢慢地一点点打开,一座漂亮的巨大唐卡展现在蓝天白云下,据说这是宗喀巴大师的画像。
真是运气啊!听说今天是藏历四月萨嘎达瓦节十五日,是藏族人民一个重要的节日,是行持善法、弃造恶业的最好时机。这一天藏区周围的藏民都纷纷赶来朝拜祈祷捐善款。听说德格印经院这一天也放假不对外开放。我们赶上了一个重要节日!
这是我第三次看晒唐卡,在青海的塔尔寺、甘南的拉卜楞寺,这次在西藏昌都强巴林寺。每一次都带给我一次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我们绕着寺院走了一圈,在一个大殿外(措勤寺)见到好多喇嘛的鞋子散落摆满了墙角,大殿内人来人往异常热闹,一阵阵低声梵音缭绕。我好奇地走上台阶,见到众藏民涌入大殿门口一侧,好像在捐善款,几个喇嘛在忙着收着登记着。
随着人群走进大殿内,才知道那低沉浑厚的诵经声原来来自这大殿内,数百名喇嘛身穿袈裟,整齐地坐在诵经条凳上,口中念念有词,尽管我什么也听不懂,但那庄严肃穆的气氛还是感染了我。这就是传说中的上百喇嘛诵经吧!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完整地看到喇嘛诵经,我静静地看着听着,如果不是时间关系,我会一直听着。
【扎西岗村口的经幡】
离开强巴林寺继续前行。途中扎西岗村遇上一个大玛尼堆和经幡,天色阴沉,玛尼堆上的经文颜色似乎与前面所见又不太一样,棕色石头底色,金色的字。几位藏族老人坐在玛尼石堆前悠闲地聊着天,几位在转着经。那个巨大的经幡塔在山风中呼呼作响,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一定会钻到经幡塔内,仰拍这座经幡塔。
【丁青虫草大军的白帐篷】
丁青县是虫草之乡。道路两侧见到成片的白帐篷,又不像放牧的牧民帐篷,到底是怎么回事?小伟说,那些是挖虫草大军,每年大概这个时间,好多藏民就来到野外露营扎寨,大概要两个月左右。挖虫草已成为众多藏民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但挖虫草是一件辛苦的活,人几乎要趴在高原草甸上,用小锄头反过来挖,一条一条的找,非常不容易。如今虫草越来越贵,已经成为一个产业,ZF的管控也越来越严。
在一个称为沃尔托喀的地方一片白帐篷前,见到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十几个人,女人们都蹲在那里。那些人在干什么?在刷虫草吗?我们好奇的停下车走过去采访一下。
那些女藏民蹲在一条小河沟前,手里拿着一个小漏斗,身旁放着一小罐青稞,她们拿起一粒青稞放入漏斗里,再向漏斗中加水,让青稞和水流到河中。她们说这是在转经?太奇特了,这样的转经还是头次见。长期在青藏线上跑的小伟也是头次见。也许这是她们祈福的一种方式。
男士们则站在帐篷前看着我们这几个不速之客,似乎不会说汉语。只有一个小男孩似乎能听懂几句说几句。小家伙对我的手机和相机都非常感兴趣,提出借给他试试。我同意了,他兴高采烈地对着他的叔叔阿姨拍起来,还热情地用盘装着一些干果(人参果)让我们品尝。实在太硬了,咬不动。据说人参果是用来做石锅鸡的重要原料。
317国道上人烟稀少,中午吃饭找了好长一段路,才在丁青县觉恩乡人民政府旁一家小餐馆找到吃饭的地方。尽管环境条件都不太好,但吃饱肚子最重要,马上就要上孜殊寺了。
【西藏最高的寺庙——孜殊寺】
孜殊寺位于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沙贡乡境内海拔4800米的孜珠山上,不清楚当时建寺怎么考虑,这么高这么远的寺,上来一次多么不方便,有多少藏民能够上到这里上香呢?因此这里的烟火似乎不是很旺。
山下海拔只有3000多米,到山上的路全是砂石路,险而陡,急转弯一个接一个,在过回头弯时,还需要往后倒一下车才能继续顺利沿着“Z”字弯上行,越野车都需要挂低速四驱才可以上去。据说这条路是全西藏最凶险的十条路之一。
开着车慢慢向山上行驶,11公里路程走了半小时,海拔上升近1000米,山上近4500米!到达山上遇上倾盆大雨,在观光亭中雾蒙蒙雨蒙蒙的远看孜殊寺。心中默念,孜殊寺我来了!
在西藏,寺庙是藏族人民表达信仰的重要场所,不论走到哪里,到处都是寺庙,而当地最好的建筑就是寺庙。但这座孜殊寺,与所见过的寺庙都不一样。初识孜殊寺是在朋友圈的图片上。第一次看到孜殊寺的照片,就被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造型惊叹了。
这是一座建于3000多年前,位于海拔4800米高孜殊山上的寺庙,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庙,也是西藏最古老且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孜殊藏文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几座突兀的山峰,寺庙群就层层叠叠建在山腰之间。
由于孜殊寺地处险峻高山,远离世俗社会,使其一直保持着纯净的修法氛围。三千年来,不论是灾荒、法难、战争还是动乱,虽然孜殊寺也会受到影响,但佛法的火种始终能在这里薪传不灭。这座寺庙已经成为研究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场所。
高原上的雨来的急也走的快,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孜珠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那座金光闪闪的大殿,山间中高低错落有好几个小建筑,一个中空的大洞,似乎成了孜殊寺的标志。
抬头看山峰顶上,有人在撒隆达。小伟说,我们也上去,我已准备了隆达。好!我们上!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和阿温背起相机就向山顶爬去。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爬山的路也不是普通的路,简直就没有路。见到当地藏民健步如飞登上山顶,我们却只能手脚并用爬一程歇一程,最陡的地方,还要小伟拉着助力一把,才最终爬到了山顶。注意,不是登山、是爬山!山上挂满了经幡,山风吹的猎猎作响,遇上信徒请人在山上挂经幡。那是一个危险!
挂经幡
站到山顶上一览众山小,山顶上巴掌大地方,除了经幡,就是满地的隆达。隆达是藏族人民的一种祈祷方式,就好像经幡一样,上面印满了经文,一定要在山的垭口或山顶上向天空抛出,将美好的祝愿托着山风送到远方。
经过几次练习,我终于将彩色的隆达抛向天空,小伟为我记录下来这珍贵的瞬间。为我们的勇敢和勇气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山后天气骤变,又开始下雨,孜殊寺上那个大洞我还想上去,但没有人愿意陪我去,只好作罢。我知道,这个地方我不可能再来。再见了,孜殊寺!
晚上住丁青虫草大酒店,以“虫草”为酒店名称,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据说这是一家连锁店,在理塘也有一家。充分显示出丁青这个虫草之乡的特色。
5月27日 丁青—布加雪山—玛如村藏民家访—巴青
晴间多云,有雨
清早推窗一看,天气太好了,阳光已挂了几尺高,是个好兆头,同伴已渐渐适应了高反。
9点出发,出了县城,一路上景色风光无限、红色的山体覆盖了一层绿色的青草或青稞,远处的雪山,白色的云朵,云朵下的一块块光影,一派高原风光。西藏高原上难得一见如此美妙的风光。举着相机一路走一路记载着,心中充满了快乐。
路过一处不知名的寺庙,于大山的怀抱之中,立于山端,背面是悬崖,有点藏南雍布拉康的气势,但我们没做停留。一直想弄清楚这是什么寺?
进入那曲,检查站只是简单地刷了一下身份证就放行了。
【藏东最高山峰—布加雪山】
今天就是一个景点——布加雪山。布加雪山,是藏区最著名的苯教圣山,坐落在丁青西部,是藏东最高的山峰。从317国道转入村道,远远就看见了那条长长的白色冰舌,布加雪山到了!
沿着乡路一直走到冰川下一间简易房子,几位尼姑带着羞涩的笑容地从房内走出来,三位女士是亲戚,还有一个小男孩。经得她们同意后,我们进去参观了一下她们的寒舍。虽然简陋,但收拾还算整齐。
上山的路就在寒舍背后,登着没有路的崎岖山路,终于来到布加雪山脚下。奶绿色的冰湖、白色的融冰,长长的白色冰舌,从布加雪山山顶一直延伸到奶绿色的冰湖。诺大的景区就我们四个人,包场了!
布加雪山最高峰海拔6300米,湖面大概4200米,有五条发育完整的巨型悬冰川,是世界最密集悬冰川。山形如锯齿状,最高处仍有积雪。这座雪山最美之处,就是它的冰川,如一条长舌,从山顶倾斜而下,其中最长的焫茸冰川从6328米高的布加雪山峰顶倾泻而下,伸到海拔4200多米的冰碛湖,悬冰川落差高度达2100多米。因为远离公路,冰川呈白色,冰川间的裂痕清晰可见。冰碛湖水质清澈见底,又称“绿玉湖”,苯教J徒把它视为圣湖。
天气在不停变化着,突然间传来滚滚雷声,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我们仍奋不顾身地跨过石头拨开荆棘朝着湖边走去。
来到了湖边,诺大的奶绿色湖泊,高耸的布加雪山,长长的白色冰舌,唯有我们独自欣赏。当把自己融入到这自然环境中,独自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心情是那么的惬意。小伟更是厉害,几步就登上位于冰湖中那个滑溜溜的大石头上。
时间还早,我找了一个大石头坐下,看着眼前的美景,吹着微风,打开手机静静地听着音乐,把人融入大自然的那种感觉,好久不曾有过了。如果能在这里搭上一顶帐篷,在这里住上一晚,早上看着太阳从山边升起,夜里看星空灿烂,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那是多么令人向往!
高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忽然听到几声沉闷的轰隆声,小伟说,那是山后雪崩的声音。天又暗了下来,好像要下雨,我们快步离开了布加雪山。
【玛如村藏民家访】
前些日子同学陈茹娅和先生自驾来到布加雪山,拜访了雪山脚下玛如村的一户藏民,并把拜访过程发在了朋友圈。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正好今天我们也来到布加雪山,寻找这户藏民成了我们的计划之一。
离开布加雪山时天上下着倾盆大雨,雪山和冰川完全被雨雾淹没了啥也看不见。我们慢慢地向前开,边开车边寻找玛如村的蓝色牌子和由此而进入的水泥路。
滂沱大雨中走出了村道,没找到,掉回头朝加布雪山方向驶去再找,因为我清楚的记得,这家藏民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冰川。终于看到那块不起眼的玛如村蓝色牌子了,终于见到那座水泥路通向的红屋眉房子了。
在门口遇上一位藏族大叔,当我将这家第三个女儿的名字告诉他时,他说就是这里。并叫唤小姑娘,有客人来了。
从外面看,这家农居与其它民居没有什么不同,但当小姑娘带我们走进家里时,富裕的藏民生活可见一般。
小姑娘一家7口人,姐弟5个,她是老三,最小的是一个弟弟,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和姐姐都外出挖虫草了,家中就留下她和叔叔。她负责照看家中60头牛和打理家里的一切。
小姑娘名叫次成朵玛,今年12岁了,五官长得很标致,高原上的艰苦生活并没有泯灭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掩饰她内心深处对的美的感受。当她见到我们时穿的是一件黑皮衣,那是她打理牛群穿的衣服、因为天气太冷。
当她把我们让进她家客厅时、她马上又换了一身衣服,麻利的为我们烧上热气腾腾的奶茶,并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好奇问题。小姑娘能说一口流利而又标准的普通话,但她不识汉字,也没有读过书,她说普通话都是从电视上自学的。真是一个不简单的小女孩。
环视小姑娘家的客厅,非常宽敞,藏式家具环绕着整个屋子,一侧是柜子,另一侧是沙发床。小姑娘说,她们可以接待客人在此留宿。客厅中间是取暖烧茶的炉子。当我们夸赞她家客厅漂亮时,小姑娘说,还有更漂亮的。
随着她登上二楼,当她打开另一间房间时,我们的眼睛都睁大了。这是一间用于收藏和诵经的房间,两面皮鼓吊在窗前。我让小姑娘示范一下敲鼓念经,她欣然答应。随着鼓点起,她稚嫩的声音伴随着鼓声,缓缓地从她口中流淌而出。
继续参观这间屋子,一摞摞的经文,一柜柜的藏品,还有唐卡挂画,简直就像是一个家庭博物馆!经文都是一张张纸叠起来的,在一叠经文上我见到有一本旧的印刷书,引起我的注意,打开来看全是藏文,小姑娘说这是她爷爷的爷爷当时读的。看来这是一家有传统有文化的家庭。
告别小姑娘时,天空放晴了,蓝天白云出现了!站在山坡上回望布加雪山冰川,更加神圣美丽!
晚上住巴青最好的酒店华瑞大酒店、房间有吸氧和加湿器提供。
5月28日 巴青—赞丹寺—萨普神山
雨雪
【赞丹寺—小布达拉宫】
早上来到赞丹寺,传说中的小布达拉宫。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建于1668年五世达赖之时,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整寺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壮观,分红白两个建筑群,远看外形酷似布达拉宫。 传说当时修建时完全准备依照布达拉宫样式的,但在带图纸返回时,有部分图纸丢了,所以才与布达拉宫有点似像非像。
我们沿着与布达拉宫一样白墙,艰难地爬上了寺庙平台去,远远见到赞丹寺后有一个TZ场,TZ场似乎正在举行仪式,烟囱冒着白烟,几十只秃鹫等候在一测。距离还是太远,没看清楚,因为在色达看过,所以也没有继续等待。
在寺里遇上一位年龄约40岁的喇嘛,尽管语言不通,还是非常热心的带着我们进殿参观。充满着酥油味的诵经大殿,摆放着宗喀巴大师的塑像,数尊佛像,还有五世班禅和十一世班禅的画像,满墙的经书经文。寺内珍藏大量的佛像、壁画、藏经印册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走出大殿,在黄墙下,这位喇嘛竟然同意和我们合影,然后带着我们穿小路走到白宫后面,送我们下山,并送给我们一人一小袋不知道是什么的物料?(至今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点像用来煨桑的物料)。
喇嘛笑眯眯地说了什么?一句也没听懂。
【梦断萨普神山】
下一个点——萨普神山,是我们此行一个重要景点,这座冰川几座金字塔型的造型,加上新发现和难以到达,都让它充满了神秘感。
那曲地区几日大雪,将道路两侧全覆盖成白色,路中间蒸腾起来的雾气,时薄时厚,厚浓时,可见度不足十米 ,海拔已4700米以上。在白色的山脉中行走了一个多小时。让人心里忐忑不安的是莎普神山那里的天气到底怎样?下雨吗下雪吗?道路路况怎样?我们能看到莎普神山吗?
路上偶遇挖虫草的藏民。那可是几乎整个人都要匍匐在地,一寸土一寸的寻找,太不易了!
路上见到挖虫草的人
走出了那一段大雪覆盖的路段后,经过岗拉山4824米,转入川藏中线558国道,距离萨普神山还有236公里。走不完的山路、绕不完的弯道,因为昨夜没休息好,我基本上在车上处于迷迷糊糊的睡眠状态,走一路睡一路,完全没有感觉。
直到小伟叫了声:怒江大拐弯到了!才睁开稀松的双眼,走出车门。原来是茶曲怒江大拐弯!这算是317国道上的一个点。弯曲的江水在山里绕了几圈,在公路的一侧留下一个舌状弯曲。
途中在一家路边藏餐厅吃了盖浇饭,沿途能提供吃饭的地方很少。继续前行。道路越来越陡,路况越来越差,泊油路变成了混着冰雪的泥泞路,不时听到车拖底的声音。天气状况也越来越差,雨夹着雪不停地向车窗飘来。我们继续坚持向上爬高,希望能翻过了这座山出现一个惊喜。高原上的天气常常是说变就变,说不准等会儿就转成好天气呢?
途中吃饭的地方
一直开上海拔5072米的夏拉山口,天气情况一点也没有改变。是继续前行?还是在这里折返?我心里非常的纠结。向往已久的萨普神山,那几座形似金字塔、通体雪白的雪山,早已深深烙在我的心里,也是我们此行最重要的景点。夜晚住在神山脚下,看繁星点点;早上坐在湖边看太阳从神山一侧升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浪漫,心中早就为这一天画了一幅美好的图画,期待着这一天。
在我犹豫着是否继续前行时,同伴再次收到官网发出的那曲、比如、丁青、巴青地区暴风雨雪的黄色警告。看来是难以再继续前行了,推测即使去到也可能啥也看不见,而且我们的车估计也难以胜任,毕竟不是普拉多。三人中两人持反对态度,让我打消了继续前行的念头。就剩几十公里就到萨普神山了,这个鬼天气,打破了我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梦想!让我一直不能释怀。
在垭口我们调转车头,下山往比如县走,临时决定住比如县。比如县实在是太小了,接待能力非常有限,几个像样一点的旅社都已住满,好不容易才找到一间非常简陋的小酒店,还差一点住不上呢。雨一直下着不停,不想再折腾了,将就着住下来。
在比如县我们去当地医院做核酸检测,被告知要后天才能取结果,我们放弃了,打算去到那曲再做检测。
5月29日 比如县城—比如骷髅墙—那曲
雨雪
昨夜一晚上的雨,让本来就小而静的比如县更加冷清了。整条街似乎只有一家包子店,还好让早餐有了着落。
冒着雨,沿着558国道我们要先返回317国道,然后再前往那曲。
比如县有一个说起来有点K怖的景点——比如骷髅墙,距离县城不远。目前也算是一个网红点。
我们应该是最早到达的游客,几乎包场。游客服务中心没开门,小伟按照门上通知联系了工作人员,开门让我们进去。门票80元/人,60岁以上免门票。喇嘛开了西面的两道门才让我们得以进入。
这是一个小平房,有一个20多平方的小院子,有两米高的围墙围成,院子里南面靠西两面半墙上堆叠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L骨,200多个空洞的眼神和残破的骨骼的骷髅墙。因为已多次看过照片、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害怕。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TZ台——达姆寺TZ台,小院子里还可以看到残留的X迹和使用的工具。喇嘛不允许我们停留太久、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为什么会建骷髅墙,是出于什么目的?我有点好奇。小伟讲了一个传说的故事。从前附近的村庄有一个臭名远扬的强D,在世的时候他做尽了坏事,却在临死时,觉识到自己的罪孽,他要求后人把自己的尸体进行天Z,把自己的T颅保存起来,就挂在他们的家门口,表示向他们村全村谢罪,也以此警示自己的后人。T颅警示的含义被保留了下来,那曲的喇嘛为了警示世人,就将骷髅墙放置在了这里。
T葬师阿旺丹增说:把KL头留下来,砌成墙,无非是告诫活着的人,要多行善,少有俗念,无论什么人,死了不过如此。
离开骷髅墙,我们跟着喇嘛,经过一排转经筒,来到达姆寺。比如县的这个重要寺庙——达姆寺,据说因文成公主进藏途经此处时,认为此地是块风水宝地,并委托其轮部在此建寺。听说比大昭寺建造还要早13年。
这里的确是个好地方,寺庙依山傍水,坐北朝南。不像其它寺庙那样金碧辉煌,它保留着朴素的外表,旧僧舍的屋顶虽已不存在,但僧舍的原貌依旧保留在那里。寺庙后面还有一间间独立的小木屋,小到几乎只能坐一个人。估计是提供给人修行而用。
离开达姆寺,沿着558国道往317国道行走。昨日经过的道路几乎都认不出来了,昨夜的大雪,将道路两侧的山脉染成了白色。
中午12点终于返回到317国道,返回到进入莎普神山和比如骷髅墙558国道起始点。
我们开始向着那曲市方向行驶,一路上大雨夹着雪花迎面扑来,越下越大。
一点来钟,突然在公路的左侧,见到几个身穿白色雨衣的藏民,有男有女,冒着雨雪,在公路上的山道上磕着等身长头!见到我们停车拍照去,还不停地向我们挥挥手。是一种什么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们?是他们信仰的力量!我们目送着他们慢慢离开我们的视线。
接近那曲市,天气慢慢转晴,起伏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草原,黄色的草场上黑色的牦牛如黑珍珠撒满了草原,如果不是高海拔,这里更像是在西北的草原上。
下午3点多钟就到了那曲市,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地方做核酸检测,车直接开到了那曲人民医院。进入医院时测体温和刷身份证,把我们三人单独叫到一边,填流调表,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签名盖手印,就用了我们大半个小时。然后绕了一大圈去到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竟然说、每天只做一次核酸检测,今天已做过,你们明天上午10点钟再来吧。真把我们气得够呛。按照那曲市ZF公布的规定,周一至周日、上午9:30-12:30下午3:30-5:30,有什么理由拒绝我们呢?
只好进拉萨后再做核酸。如今广州人去到哪里,那里都如临大敌,被人嫌弃。
当晚住圣地莲花大酒店,条件还不错。毕竟是个地级市,当晚这餐饭找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豇豆红烧肉和酸菜鱼很对胃口。
5月30日 那曲—圣象天门—当雄
阴雨转阳
那曲市到圣象天门,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109国道,一直开到当雄,路程短50公里,但路上测速多,时间长,而且要从纳木错正门进入,要买两次门票;另一条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线,那曲至班戈,测速少,直接就可以进入圣象天门,只需买一次门票。但两种走法,都需要300多公里。
纳木错景区分为扎西半岛和圣象天门,分别由当雄县和班戈县管理。后者称为纳木错北岸管理中心。
因为路程远、今天提早出门,7点钟就出发了,那曲出来后30多公路转入往班戈县方向走。道路平坦,两侧全是草原,与前几日山路反差实在太大。
行驶到马荣村和恰许村之间的公路上,遇上一条BD车队,几十台车一溜排开,我们被迫停下,一等再等。
等了约半小时,终于启动了。我们跟在这些车后面,看着天空的云层在不停变化着 ,远处蓝色的湖泊也出现了,草原上的羊群、牦牛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草原上。
好开阔的天地,好开阔的视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道路,多么喜欢这样的天地这样的无边无际!一台车四个人驰骋在这片无边无际中,多么的豪爽多么的豪气!忘记所有烦恼吧!忘记所有不快吧!把自己融入到这片自然风光之中、融入到这片天地之间的大自然之中吧!一辆车在大自然中是多么的渺小。
途中转入206国道,路过好几个措(湖),只停下了巴木措。这是一个可以从高处拍摄到湖,就在青龙乡啊雄村电子服务站附近。想象中如果是太阳高照湖水湛蓝,那是多么漂亮的景观啊!
中午来到了圣象天门旅客服务中心,在中心外餐馆吃午餐。室外天气骤变,黑云压城,忽然大雨夹着冰雹噼里啪啦打到屋顶上车上。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大截,难道今天的圣象天门就这样欢迎我们?失去了萨普冰川已经让我感到失望!
【圣象天门—形似大象的巨石】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向前走!冒着冷雨寒风,我们登上区间车。从服务中心到景点要走2个小时的搓板路。在车上摇摇晃晃闭着眼睛养神,车窗几乎被泥糊了,啥也看不见,沿途的景色也无法欣赏。迷糊之中,突然有人喊着太阳出来了!睁眼从司机前窗一看,碧蓝的天碧蓝的水,朵朵白云从碧水中升起,只是那么一眼就让我心醉了。也许这是老天爷对我们的一个补偿,补偿昨日错失萨普冰川。但车没有停下,还没有到景点。但这已足够。
约两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期待的圣象天门,远远就见到那座像“大象”一样的巨大石块,矗立在蓝色湖畔,正对着唐古拉山而立,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大象”身上挂满了经幡,透过巨大的石洞,碧水蓝天,远处巍巍雪山上云雾缭绕,好一幅青藏高原美景!再一次理解什么叫做“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历经了长途跋涉、风雨暴雪日夜兼程,身体高反,才看到这座海拔接近4800米的圣象天门!
高原天气瞬息万变,在我们享受着明媚阳光带给我们的兴奋和快乐,天又突然变了脸,乌云密布,雨点打了下来。
【月亮湾—将湖弯进山的怀抱】
圣象天门有两个景点,还有一处海拔更高的景点——月亮湾。与圣象天门有段距离,要坐车前往。
冒着雨坐着区间车到达月亮湾脚下,仰望着山顶上的观景台,真的好高啊!上,肯定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不上,将会后悔一辈子。咬咬牙跺跺脚,上!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身体几乎被撕裂的痛苦经历。
走两步喘三喘,走两步喘三喘,望着那个高高的观景台,艰难的一步一步朝着山顶走去,不知道停了多少次,不知道弯着腰大口大口地深呼吸了多少次,口里咬着糖补充着能量,撑着伞挡着风雨,几乎耗尽了自己全部的能量,终于到达了海拔接近5000米的山顶!
站在几乎只有两脚宽的悬崖上,低头望去,几十米深陡峭的山崖下蓝色湖面上几个像月亮一样的弧形弯曲,美妙地将湖岸划成漂亮的曲线,好像湖水弯入了山的怀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这样天然的美景真是绝了,太漂亮了!如果不是天气阴雨,可以想像那种美该是多么的摄人心魄!在此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什么是“无限风光在险峰”!那头圣像就位于两道湾之间。
同行的中只有我登上如此之高的山脉,我真的要为自己点赞!
当晚住当雄宏远大酒店,一家快捷酒店,条件还算不错。
5月31日 当雄—拉萨—大昭寺
晴
今天是行程结束的日子,当雄至拉萨,整个行程经历10天,最后结束在拉萨。
天气很好,絮状如棉花的白色云朵在蓝色的天空中翻转,一路缠绕着唐古拉山,我们边体验着眼睛在天堂的美景,边听着小伟讲述着唐古拉山和羊雍措湖的传奇故事,享受着穿越川藏317国道艰难旅途后的轻松愉快。
沿途经过了羊八井——有名的地热温泉,位于距拉萨西北部90多公里的当雄县内。十多年前第一次入藏是路过,如今第五次入藏还是路过,再次擦肩而过。也许觉得温泉都差不多,因而心情平静地路过,没留什么遗憾。
11点多钟到达拉萨,第一件事不是去酒店安排住宿,而是直奔拉萨人民医院,去做核酸检测。因为广州疫情,我们走到哪里都处处小心,做核酸检测,将检测结果带着,必要时出示。还好,拉萨人民医院对来做核酸检测人员采取绿色通道,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程序。相对于那曲,拉萨的办事效率要高许多。
预订了汉庭酒店(江苏路店),办理住宿后,我们打算找个地方好好撮一顿,尝尝当地的藏香鸡,庆贺我们的317川藏北线顺利结束!
在网上找了拉萨石锅藏香鸡排名第一的“田村·石锅藏香鸡”,打的士过去。这是一个充满藏族风格的火锅店,感觉生意不错。藏族小伙子非常活波热情,为大家献上了两首藏族歌曲,让我们等待了一个小时的现宰现做石锅藏香鸡,似乎也没有怨言。毕竟全程结束,从海拔4200多的当雄下降到拉萨的3650米,心情轻松了许多。
拉萨排名第一,果然没有浪得虚名。石锅藏香鸡的味道好极了。317川藏北线上的餐饮,除了那曲的豇豆红烧肉、酸菜鱼,和当雄的火锅外,似乎都是一个味儿。今天算是改善了生活。
吃的真干净
饭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快到5点我们出发大昭寺。住的酒店步行不到十分钟就可以到达。拉萨真是一个阳光城,下午5点多钟还是太阳高升、阳光灿烂,最漂亮的是蓝蓝的天空白云飘,一朵朵的白云好低好低,仿佛触手可得。
俗话说“没有去过大昭寺就等于没有去过拉萨”,几次到拉萨,都没有进去大昭寺,看起来几次拉萨都白去了。这次可是一定要进去好好转转了。
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公元647年西藏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供奉一尊释迦摩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后来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夫人之一)带去了价值更为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就把先前的8岁等身像供奉在了小昭寺。
大昭寺之所以成为藏族人民心目中的中心,是因为寺庙中这尊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镇寺之宝——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它是朝圣者的终点。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佛像,这座在印度制作,由释迦摩尼佛主亲自加持开光,随着佛教传播从古印度迎入长安,又经历了很多很多年,大唐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以嫁妆的名义,将这座稀世之宝从大唐请到了西藏,被供奉在大昭寺。从此,供奉在大昭寺的这尊佛祖像在佛教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网络照片
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从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只同意以自己8岁、12岁、25岁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故称等身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等到像塑好后,弟子们有幸让佛祖释迦牟尼亲自为自己的佛像开了光,并散花加持。
网络照片
这三尊佛像中,又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尊贵与精美。8岁鎏金铜像是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入西藏的,现存于小昭寺,由于“WG”时期的损坏,已不是很完整了。原存于印度的25岁等身像在宗教斗争的战乱中向海外其他国家转移时落入了印度洋。
就这样,这尊12岁的等身像就拥有了无以伦比的尊贵地位。藏传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为最大的精神支柱,称此像为师尊大宝,他们认为见佛像具有见佛本人之加持力。见到这个佛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先有大昭寺,后有布达拉宫。因此大昭寺成为藏族人民心目中的中心。无数佛教徒耗尽一生的积蓄,一步一叩首,五体投地量到拉萨就是为了一睹这尊佛像的尊容。大昭寺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地。
怀着虔诚之心我独自走进了大昭寺,一个人难请解说员,也不知内部浏览的路线怎么走。就凭着感觉走,走到哪算到那。
大昭寺殿宇雄伟、庄严绚丽,主要建筑为经堂大殿,大殿高4层,典型的藏式风格。
我一层层地上到大殿最高处,正中为4座金顶。这些金碧辉煌的建筑闪花了我的双眼,好像就是为了这些金顶而来。竟然忽略了一睹释迦摩尼12岁等身佛像,忽略了佛殿内外和四周的回廊满绘壁画,题材包括佛教、历史人物和故事。这样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没有导游解说的确会容易错失。
大昭寺每天都被转经的人流簇拥着。但今年两次进藏两次到大昭寺,最深的感受就是,在大昭寺和广场之间的白色栅栏,将大昭寺和朝拜的人群、和游人远远地隔离开来,很难再看到十年前那种令人感动、震撼人心的场面。
我们在大昭寺附近找了一家茶馆——索兰林茶馆坐下歇歇,喝杯酥油茶,看着进进出出的藏族同胞,听着茶馆藏族歌手真人演唱,短暂地融入到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去。很是惬意。
离开茶馆我们向拉萨市人民医院走去,医院距大昭寺不远,步行可到。中午前做的检测,下午可以取检测报告。要带着这个“护身符”继续在拉萨转转,并用于乘机返回途中。
沿着八廓街前行,路过一个像是交易市场,这里人头涌涌异常热闹。蹲着的站着的男男女女,手里拿着或脖子上挂着一串串自己的宝贝交易。咱们不识货又听不懂当地方言,只能随手拍几张照片。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这些小玩意的。
去医院取报告路过天桥,听人说在这座天桥上、楼顶上,是拍摄布达拉宫的最佳位置。我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让同伴先回酒店。天黑前在天桥上记录下车水马龙下的布达拉宫。
交了一份茶钱上到楼顶,已见到不少等待在此的游人,大家都在等待着。楼顶显然已成了网红打卡点,装饰了打卡需要的热门背景,还可以远眺夜晚大昭寺金灿灿的屋顶和拉萨电视塔。
耐心等到9点布达拉宫灯亮时,拍摄了几张角度独特的布达拉宫!这个位置,可以将山脉、街道及街道上的行人车辆霓虹灯和布达拉宫同框,真是妙极了!这个角度,更凸显了布达拉宫的高度,被繁华的街市烘托下的布达拉宫,更贴近了百姓。
6月1日 拉萨漫游—哲蚌寺—布达拉宫夜晚
晴
【哲蚌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拉萨哲蚌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庙。几次到拉萨都没安排时间去,这次特意留出时间专门去看看。
所住的汉庭酒店(江苏路店)门外就是公交车站,正好有24路公交来往于色拉寺和哲蚌寺之间,中间经过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西藏博物馆,几个景点一网打尽,非常的方便。
早餐后,我独自乘车,和一群藏族大叔大妈一起坐着车去哲蚌寺方向,一路听着他们在公交车上轻轻地诵经声,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24路车坐到终点站,跟着车上的喇嘛去到哲蚌寺穿梭面包车点,坐上车一直开到哲蚌寺大门口(3元/人)。安检、买门票,60元/人。这时才发现一车的人只有我一人需买门票。当地人和藏人都免票,而且拉萨所有的景点没有老人、军人等优惠之说,统一票价。
今天到哲蚌寺真是来对了!一是游客少、二是遇上这里今天举行重要的法事活动,据说今天是哲蚌寺曾经的住持圆寂的日子,为他举办辩经、诵经,为他的灵魂超度。
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
独自一人慢游哲蚌寺,走走停停时间自己把握。作为非佛门弟子,我只能看个热闹。
顺着山路盘旋而上,不时地遇上来这里进贡的藏民,很多人在门口买上一瓶酥油,或买上一盆两盆花,或者手上捏着香油钱,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献上自己的心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沿着哲蚌寺西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进一个大门后的左侧是一条小路,走上一个山间的小平台,可以俯瞰更丕乌孜山山谷的景色。继续往上走,左边远处有一尊绘在山石上的巨大佛像,后面的铁架子就是雪顿节时的晒佛台。每年雪顿节哲蚌寺都会举行晒佛仪式,在山坡上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引来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祷福,场面壮观。
哲蚌寺的大殿真多,数不胜数,但我停留时间最长的是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位于哲蚌寺的中心,殿前有石铺广场,当天的法事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哲蚌寺措钦大殿前的广场,位置真好!面向远山,非常的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当我走到广场时,大殿外和广场边上聚集了好多年轻的喇嘛,好像在等什么?此时日头高照、紫外线非常强。我问,这是要等什么?一位普通话说的不错的喇嘛说,在等老师,等上课。
随着大殿里钟声响起,所有的喇嘛都朝着广场中间跑去,坐在铺好的垫子上,开始诵经。就这样,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诵经。但,这只是前奏。
接着,一位高僧拿着一本花名册开始点名,似乎是选择性的点名。被点名的喇嘛在人群中应声。
辩经开始了。三位喇嘛走到场地中间,面对两位老师,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比手划脚地非常起劲地表达自己,或者互相比划,对面的老师不时地给予点评。怎么感觉就像论文答辩?!
骄阳似火,喇嘛们就这样坐在骄阳下,看着自己的师兄辩经,不时地发出会心的笑声。
哲蚌寺的辩经与我曾经在色拉寺看的辩经形式上很不一样。色拉寺是所有的喇嘛都参与,而哲蚌寺则只有几位参与,其余是旁听。
随着大殿钟声的再次响起,喇嘛们登上高高的台阶,超大殿涌去。脱鞋进殿,找到各自位置坐下 ,整个大殿顿时混响着低沉浑厚的诵经声。大殿雕梁画栋,依柱是悬幢,帏幔交织,五光十色,加上后面醒醒目的鎏金铜像,盏盏长明油灯,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我虽然没有完整参加全过程,但在这里还是初步领略了藏族法事的传统做法,是今天到哲蚌寺的意外收获。
中午就在哲蚌寺旁的食堂吃了一份素餐,15元一份。看着穿着袈裟的喇嘛们进进出出,融入其中感觉良好,觉得这餐饭吃得还蛮有味道。
晚饭后我又独自一人慢步布达拉宫背后的宗禄公园,想在公园中寻找过去曾经拍摄过的布达拉宫背面倒影,但找不到了,大树已将布达拉宫背面基本遮挡了。意外的是在公园多处见到小林老师的大作,成为拉萨的宣传画。我想,小林老师诙谐幽默画作,也是当今紧张疫情下令人可以放松的一副良药。
天色渐暗,慢步走到布达拉宫广场,布达拉宫的灯亮起来了,广场上的音乐喷泉舞动起来了,当音乐喷泉停止的时,地面上的水倒映出布达拉宫的雄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拍摄下了布达拉宫的这一段特别的瞬间。
6月2-3日 拉萨漫游—西宁—广州
晴
今天是我们离开拉萨的日子,晚班机由拉萨飞往西宁,第二天再飞广州。
还有时间,早餐后再去布达拉宫广场转了转,再看一眼布达拉宫,这座日光城中的雄伟。天气特别的好,西藏蓝让拍摄变得简单,怎样拍都是一副“大片”。
早上布达拉宫广场人不多,拍了几张纪念照。与往年不同的是,“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巨大横幅立在广场上。
上到药王山,在50元人民币上布达拉宫画面的角度上拍了几张。这里似乎成了人们热衷的打卡点,好些人有准备地拿出50元人民币,与布达拉宫合影。
下午3点多钟,在我们准备前往拉萨机场时,接到南航通知,取消我们原订11:40西宁至广州航班。预料之中的事终于来了!因为广州疫情,飞广州的航班被取消。经与95539客服沟通,更改为早上8:00起飞,经停贵州的航班,时间多了2小时,但此时已回家心切,赶早不赶晚。
没有想到的是,5点多钟在拉萨机场又收到南航发来的短信,又取消了早上8:00点的航班,改为下午19:10航班,问是否同意?还能不同意吗?还有选择吗?西宁到广州每天就三个航班,取消了两个,如果不同意,就意味着当天不能回家。回复“是”!
去到西宁已近晚上11点,预订的酒店“海东唯品酒店”派车接我们到住处,安顿下来洗澡睡觉。海拔从拉萨到3650米下降到2000米,身体顿时舒服很多,美美地睡了一觉,一觉睡到早上9点。
早餐也不吃了,10点钟出门逛逛,才发现酒店位于青海高新开发区的居民小区内,大部分居民是回族。小区已初具规模,有幼儿园和公园等的配套设施,附近有几个餐馆可以选择。
走进一家穆思兰自助旋转火锅餐馆,看中的是它的环境和多样化选择。
下午在期待中登上飞机,19:10飞机起飞了,朝着目前正处于新冠疫情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州飞去,朝着自己的家飞去。
文字完成于2021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