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8日,也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参观博物馆是我们在旅途中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渝帆也借此机会与大家来聊聊关于博物馆的话题,按照官方的定义,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而博物博最早并不是出现在我们国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建立的全球第一所博物院,而“博物馆”一词,则源自古希腊语μουσεῖον,翻译过来是“缪斯神殿”之意。
当时的博物院其实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并不相同,缪斯神殿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曾在这里从事过研究工作。
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缪斯神殿到现代意义博物馆的出现花了差不多2000年,直到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它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于是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而国内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才在蔡元培等人的倡议下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关博物馆),这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的综合大型博物馆。
在国内学术界,关于“博物馆”一词有较多争议,有的人说是外来词汇,也有人说“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 》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中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所以现在国内既有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有各种类别的自然博物馆、工业博物馆、遗址博物馆等。
渝帆前段时间回重庆参加了#重庆穿越之旅#的活动,期间也参观过几个博物馆,比如天下宴火锅博物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涪陵榨菜博物馆、白鹤梁水下白物馆、钓鱼城战争遗址博物馆、荣昌夏布博物馆等,涵盖了美食、移民、工业、水文、战争、艺术等多个类型,其中白鹤梁与钓鱼城的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甚至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份。
限于篇幅,本文将主要向大家介绍其中的白鹤梁水下博物博, 这家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长江中,在长江三峡大坝未建成前,每年枯水期这里就会露出一道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石梁,从唐朝广德元年起,人们就利用露出来的石梁来记录每年枯水期的水文,一些文人墨客也在游览长江的时候,在此石梁上停留吟诗作赋并留下题刻,最后截止长江三峡蓄水前,发现白鹤梁上有题刻约165段,文字约3万余字。所以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享有极高有荣誉。
据相关资料介绍,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白鹤梁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它上面的雕刻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葛洲坝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曾以此为依据,所以白鹤梁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长江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
如果不是长江三峡的兴建,我们依然可以在冬春枯水期看到白鹤梁露出水面,但是三峡工程的兴建,水位提升至175米之后,白鹤梁题刻便永沉江底,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一文物,同时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的参观,国家投入2亿建设了这座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从2003年正式开工,历时六年,一直到2009年5月18日正式落成,今天也正好是建成十周年的纪念日,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水下博物馆,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
进入水下博物馆参观时,需要通过堪比机场安检的人工检查,方可以通过下穿隧道及长廊到达40米深的江心,然后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据导游介绍,整个保护体内还安装了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使得白鹤梁水下保护体将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一般,里面的水源也是经过处理的,随时都保持着高透明的通透感,不会因为长江涨水而变成浑浊,影响人们的视线。
白鹤梁题刻囊括了唐宋以来各派书家的众多遗墨,其中以黄庭坚“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著名,尤其是最后的这个“来”字,由“去和不”两个字组成,颇有韵味。另外谢彬题的“中流砥柱”、孙海题的“白鹤梁”、清康熙五十四年董维祺刻的石鱼、明正德元年李宽刻的双鱼、北宋熙宁元年徐庄题的诗文等皆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关于这个白鹤梁的得名,当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枯水期露出石梁后经常有一些白鹤来此栖息,所以人们称之为白鹤梁;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一个有官方记载的传说故事,据涪州志记载,北魏时期有一个人朱通威,他弃官从道,自号尔朱真人,通过刻苦修炼,练出了一种长生不老的丹丸,最后在这个石梁上乘鹤西去,成为仙人,于是这里便被人们称为白鹤梁。
现在,白鹤梁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最佳旅游景观之一,2006年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成功列入国家申报预备名录(相当于排队,等着走程序),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不仅是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也将成为世界闻名的水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