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何处去?从来都说是江南水乡好,秋季温和,冬日温暖,景色可人。那里有潺潺溪水,有着山海交融,殊不知这巴蜀之地竟也藏着翠山红叶和雾海云瀑,既有大山大川的气魄,也有着片片秋叶的柔情。而当我真正触及到这巫山盛景时才幡然醒悟,这里的风景绝不输给任何一个地方。
三峡之美历来为人传诵,大江截流后虽激流险滩、一泻万里不再,但高峡平湖、云海茫茫也另有一番韵味。每每入秋,巫山皆被漫山红叶所盖,一江碧水蜿蜒而过,与长江遥相呼应的便是这蜿蜒在陡崖峭壁上的神女天路了。神女天路位于巫山黄岩景区,从柳坪游客中心至黄岩游客中心,全长约12公里,沿线建有5个观景平台,沿途可俯瞰长江,饱览三峡十二峰。
短短十二公里的神女天路,却连接了巫山三峡两岸的一派美景。这里春有百花,夏有凉风,而秋冬则不止有雪有月,更多的还是这层林尽染的万亩红叶画卷。山下还是徐徐微风见谅,碧水丹林相伴,山上则是红叶压枝头,白雪覆红叶的景致。
路是桥梁,是纽带,是通道,是方向。以往对“天路”的理解多半都来自于青藏高原。在一定时间内,“天路”是那里的专有词汇,而如今,就在重庆巫山长江两岸的神女天路,打破了这一壁垒,它蜿蜒于巫峡云巅,直落九霄天外,美轮美奂,秀丽多彩。天路在重峦叠嶂之中蜿蜒穿过,在云海雾瀑之下宛若银蛇,那连绵数十里的也许就是天路里神女的“真身”,若是说望霞步道为神女景区北线的绝美栈道,那么神女天路就一定是南线内最为迷人的彩林之路了。
或许秋冬略显寒凉,但这清雪之下盛开的野花难道不令人为之动容吗?大雪节气,本还苍翠斒斓的巫山神女天路一带悄无声息的被洁白的初雪所装点,仅有200多米的落差,从山下的满眼秋色抵达“雪国圣地”,众人无不欢呼雀跃,这奇妙风景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魄。
神女天路南环线上共有五个观景台,天盏灯、仙履台、瑶台、山神庙、飞云台,其中仙履台、飞云台之景色尤为壮观。往来游人无不驻足停歇游赏,在此留念。观神女风光,尽可遥想文人墨客是何等心境,也就知晓了那些传颂千百年的名诗绝句是因何而来。
“仙履”,神仙落足之意,这里便是当年瑶姬与姐妹下凡最先落脚的地方。因助大禹治水又从南侧飞临巫峡北岸。关于神女瑶姬的传说很多,其中比较主流的认为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王母娘娘之女,本名瑶姬,在消灭十二恶龙之后又帮助大大禹治水,而又更怜惜百姓而化作神女峰守护大地。二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重庆市、湖北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且不论传说虚实,但从此处向北岸望去,三峡风光尽收眼底。
从此处望去,涛涛江水碧绿连天,远处的山峰掩映在云雾之下,更似一只巨型神龟蛰伏在此,而那些大型游船和万吨巨轮在它的身旁也就成了那戏水的小鱼。景色历来三分像七分想,这巫山的景色更是如此,颇具魔幻色彩。
授书台上的雕塑展现了神话传说中神女向大禹授书的场景。相传为着治理水患,治水英雄夏禹当即从黄河来到长江。然而,山势这般高,水势这般急,采用开山疏水之法,谈何容易。正当夏禹焦急万分的时候,瑶姬为夏禹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乃唤来黄摩、童津等六位侍臣,施展仙术,助夏禹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夏禹得知神女暗中相助,便登上巫山,找瑶姬致谢。上得山来,只见眼前一块婷婷玉立的青石;不一会,青石化为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继而又形成团团青云,霏霏细雨,游龙、彩凤、白鹤飞翔于山峦峡谷之间……夏禹正在纳闷,美丽动人的瑶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边说边取出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送给夏禹。
再往前行,来到最为壮观的飞云台。无论是群峰壁立的雄伟之景、碧江万倾的恢宏之壮、还是烟云变幻的神来之笔都可在飞云台上一览无余。低头俯瞰,便是那婀娜多姿潺潺流淌的神女溪正焕发着独特的魅力,抬头遥望便是天边骤然兴起而又悄悄散开的云雾,千水百山固然常在,却在云雨的作用下生的不同模样,令人啧啧称奇,赞叹不绝。
雪后的飞云台甚至本身就是这神女天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犹如一头巨龙般向山外延展,又好似身披银甲的臂弯守卫着这片山河。也像那拔地而起的宫殿坐落在山崖之上。
据说,当年大禹治水之时,治水队伍不分昼夜地赶工,西王母女儿瑶姬下凡相助大禹,就是在这里点燃了灯盏,彻夜不熄,“天盏灯”一名由此而得。站在天盏灯平台上,遥望天边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峰,在云雾之下,竟真有几分灯盏的模样,也不禁让人联想,几千年过去了,这些山峰是否就是当年神女点燃的那些灯盏幻化而成的呢,那成团的熠熠生辉的红叶是否就是当年的闪闪发光的灯芯呢。
一路走来,依山傍水的神女天路在大雪节气里被飘洒着的雪花装点着。本还满是秋色的巫山也一下子有了冬天的模样。平均海拔1000米的天路沿山形而走,蜿蜒曲折,极富驾驶乐趣,诸多观景台一览巫峡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行神女天路,观沧海桑田,赏壁立群峰,寻巫峡神龟,惊长江倒流,看梦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