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金佛山自驾第三天,我们的主要在山王坪一带游玩,比如马尿水、龙崖城、生态石林等景观,傍晚时候,我们来到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千年古驿站——观音岩。
据同行的当地朋友介绍,观音岩曾是四川通往贵州省道真县和正安县的大道通途,挑担货郎、雇佣力夫、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往来频繁。竹笋、桐油、茶叶、药材等大山特有的物产,通过这里运送到大山外面去交易,城里的蓝布、袜子等又经过这里走进山里百姓的生活。
作为川黔茶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观音岩曾经极为繁盛,据《南川县志》记载:民国26年至28年出境笋子、桐油、茶叶、生漆、五倍子、松油、松烟、焦炭、毛铁、药材、猪鬃、牛皮等14.6万担,入境盐18200包(每包135市斤)……这些进进出出的货物,都是当年的货贩一担一担的从山路中运送而出的。
然而时光荏苒,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这条延续千年的川黔古道慢慢被更加快捷的高速公路、铁路所替代,这里也慢慢被忽略、被遗忘。如今荒草丛生,掩没了光滑的青石板。人迹罕至,许多店铺都已大门紧闭。
漫步在这座几近废弃的古驿站中,可以看到地上青石板的缝隙中虽然长出了青草,但这些被踩踏得光滑的石板依然能感受出被岁月洗礼的痕迹。站在古街之中,仿佛还能看见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的客商,有满载而归的喜悦,也有翻山越岭的疲惫,还有饮酒叫卖的喧嚣……
观音岩驿站海拔大约在1000米左右,随着客流的消失,原来的住户们大都搬走了,许多房屋年久失修,人去楼空,愈显苍凉。前些年有客商进驻之后,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修缮,一些坚守此地的居民们又拿出收藏已久的边油,搬出兑窝,熬出香喷喷的油茶,打出热和甜糯的糍粑,来招待偶尔路路过的游客。
这座古驿站为什么叫观音崖驿站呢?当我们走在这个古驿站的尽头,发现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原来这里有一块凌空伸出的天然岩石,下面形成一片能遮阳避雨的空间,不知何时,人们在这里立了一个观音塑像,于是人们将这处岩石称之为观音岩,而边上的一个驿站便习惯地称其为观音岩驿站。
在观音塑像的四周,可以看到有一些石墙和石柱的残垣断壁,说明以前的人们曾为观音像建过楼阁,不知在何时已经垮塌。说来也巧,当天一整天都是阴雨绵绵,当我们来到观音岩的时候,竟然在云层中射出一缕阳光,恰好照在观音像上,而且天边还露出了一片晴日傍晚才有的夕阳霞光,甚是奇妙。
在观音岩的边上,茶盐古道的两旁皆是悬崖峭壁,皆是一层一层的片状岩石,如同人工叠上去的一般,从而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门,颇有几份夔门的气势,只是这道天然崖壁形成的石门中间已长满了植被,缓冲了这道天然石门给行人带来的震撼感,。
我们到来的时候,古驿站空无一人,几乎被我们包场,虽然沿街挂着不少红灯笼和招牌,但基本上都关门闭户,若不是房屋中飘出的缕缕饭香和若有若无的音乐声,还真有点像一座空城。
最后我们循着饭香来到一户农家餐馆,品尝了一顿地道的农家菜,尤其是腊肉、香肠、糍粑、箜洋芋饭,那叫一个安逸,尤其是箜洋芋饭的锅粑,金黄金黄的,看着就很香。
一桌看似很简单的菜,大家却吃得很开心,尤其是山里的野生菌汤,那可是真正的山珍野味,一会儿就光盘了。饭毕,老板娘又端出一盆干劲汤(油茶),她告诉我们油茶好喝,但熬制时却很讲究,先要将腊肉颗粒炒出油,加入茶叶炒至茶梗发白,茶香扑鼻时,再加入适量山泉水盖上锅盖,煮至水近干茶叶耙烂,再用木制水瓢将茶叶慢慢研熬成羮,再加水煮沸,一碗上好的油茶方成。一碗油茶,里面凝聚的是农村人的情意,是一段醇厚的时光。
漫步于驿站古道上,仿佛能清晰地看到时间的流动。柴火洋芋饭的老板告诉我们,几十年来,这里的原住居民陆陆续续搬得差不多了,他却一直坚守这里。他说这里环境好,住着舒服,而且坚信这里终究还有辉煌的一天!我们想想也是,现在重庆主城到南川的交通越来越方便,高速四通八达,高铁也已规划,随着人们对这里的了解越来越多,或许他们期待的辉煌正在到来的途中,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