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经写下过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篇开头所写到的“白帝城”,现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首,重庆市奉节县城的东部,一座万里长江中的小岛上。
从奉节县城向东出发约十公里,在长江的北岸边,有一座廊桥与江中的小岛相连接。过廊桥之后,就能登上被称为“白帝城”的白帝山。白帝山四面临水,只有一条风雨廊桥与北岸相连。原先白帝山是与北岸直接相通。三峡蓄水之后才建了供人通行的廊桥。
白帝山的南边临江处,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的口,三峡就从这里开始算起的。白帝山扼守住了三峡西边的入口,这在古代时,其军事与政治的地位十分崇高。即便现在人们去游白帝山,依旧可以见到当年人们用跨江的铁链,横锁江面的遗物。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局面。
白帝山上,现在被统称为“白帝城”,其实它只不过是山上的一些寺庙建筑,比如像白帝庙、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有些建筑为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但大部分都已进行过大规模的翻新和整修,尤其2008年受地震的影响之后,一些建筑成了危房,迫不得已翻修重建。
说起白帝城,或许都认为它起源于刘备托孤的故事。其实白帝城的兴起,是在比刘备的三国年代还早的西汉末年时。当年一位叫公孙述的人,占据了蜀地,看中了白帝山的军事价值,并在山头上修建城垒,用作防御。公元25年时,公孙述自称“白帝”并建都。在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白帝庙”,于是白帝城才正式被世人所知。
到了三国时期的公元221年,同样占据了蜀地的刘备,为了给败走麦城的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沿长江顺流而下,讨伐东吴。谁料夷陵之战,刘备军营被东吴火烧七百里,再次大败。第二年,刘备带领手下的残兵败将,逃回到了白帝城。自知来日无多的刘备,在白帝城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刘阿斗托付给丞相诸葛亮,于是民间便多了一段“托孤”的故事。
现在的白帝山上,建有“托孤堂”,堂内的正殿内,塑有一组三国人物像,形象地给游客展示当年刘备托孤的故事。《三国演义》里是这样记叙刘备托孤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据说刘备怕诸葛亮不答应托孤事宜,特意在正殿里埋伏下刀斧手,一旦诸葛亮不答应,刀斧手立马出场斩诸葛亮的头颅。
到了唐朝的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春,流放途中的李白,途径白帝城,突然接到了朝廷赦免他的消息,喜极而泣的李白,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诗句。这首诗,也是当年李白心情的真实写照。自此,白帝城的“彩云”,就成为一道千古风景。
白帝城所处的地方,背倚高峡,前临长江,加上周边群山偎抱,每年季节交替时,受冷热空气对流的影响,清晨或傍晚时分,常常有云蒸霞蔚的景观,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喜欢来瞿塘峡拍摄的原因。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的后背,也选用了瞿塘峡的门户“夔门”的图片。
赏白帝城的“彩云”,并非是在白帝山上,而是需要稍微离开它一段距离,在江边找个居高临下的位置,这样既可以眺望白帝山,也能拍摄到美丽的朝霞。尤其江对岸的群山里,时常有云雾升腾出来的地方,飘渺的云雾,让白帝城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而一旦进入了白帝城,来到瞿塘峡口,就只能看看夹江对峙的白盐山和赤甲山,这里伸向江水中的山坡,壁立如削,崖高500米左右,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峡深水急的江流,是另一道风景了。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