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开卷有益 润物无声。

开卷有益 润物无声。

从成都天府广场驱车向西出发,途径安仁古镇(不出崇州西收费站)继续前行20分钟即可到达新场古镇(总共约70公里)。

从停车场沿着屋边的小渠步行入镇,耳听细细水声、眼观沿途景色,“读书荟”,外摆的水牌和门口简朴的陈设吸引人驻足入内参观。

三加二读书荟门外:

全国版面尺寸最大、发行量最少的“报纸”:

三加二读书荟活动预告:

早在2012年,一个在乡村设立公益组织、送文化下乡的创意使“三加二读书荟”在新场营运而生,建立免费阅览室、开办农民夜校、开展乡创交流、协助社区文创活动、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等,一个创意一个公益组织在新场落地生根开花。

三加二读书荟在各个乡村的场景油画汇集:

全国各平面媒体对三加二读书荟的报道:

三加二读书荟最初的创建是依靠大家捐书,于是书和捐书人的故事吸引人、感化人。

下面一张照片上五个捐书人:1、程实老大爷:是敦义的一个普通村民,他把他这一生所珍藏的全部书籍连续3次赠给3+2读书荟。2徐伟:他将自己十年军旅生涯珍藏的《英语世界》和《读者文摘》,动手装订、整理成册,捐赠给3+2读书荟。3、徐秀琴:她将珍藏的170册《美国地理》杂志,捐赠给3+2读书荟,希望完成知识的第二次传递。4、陈清尧:蒲江一名老师,当年为教学生动手能力,花90元(当时一个月工资)复印的《长虹维修手册》。5、刘兰:她作为一个下岗女工,深感“知识能改变命运”,骑着三轮车,走亲访友,把她能找到的书籍全部给读书荟拉了过来。

下面一张照片上五个捐书人:

1、尹小明:尹小明老师将他曾祖父遗留下的一些书籍捐赠给3+2读书荟,他的曾祖父是新场镇学校的第一位校长。2、王家荣:他将自己写作所得的稿费全部买成儿童书籍并寄语送给3+2读书荟,希望让小朋友们能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万雪梅:她把看过的书籍扉页写上自己的阅读心得,捐赠给3+2读书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下一位阅读者交流。4、陈瑞生:他将自己收集到的100本诺贝尔文学奖书籍全部捐赠给了3+2读书荟。5、刘施邑:她把自己攒的零花钱买成书,看了之后,觉得这些书很好看,又捐赠给了3+2读书荟。

后来有很多机构也开展了汇集捐赠图书到三加二。

三加二读书荟开门以来,很多人的心都牵挂着它,每天都有造访者,或者前来捐书、或者是闲暇阅读、或者是查阅资料,新故事不断发生,就像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水汪,击起片片涟漪!

到三加二读书荟读书免费,但是借阅需要签到:

每天都来三加二读书荟一边看书一边笔记的读者:生活应该有追求!

三加二读书荟在成都大邑县斜源镇的读书点:

三加二读书荟首先是通过“温暖乡村”、举办阅读活动等把热爱乡建的人拢在一起,随之而来的是头脑风暴、献计献策,创意出一个个乡创方案并实践于乡村。有的方案是关于社区营造、有的是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有的是乡创人才培育,有的是关于乡村文创,…。总之,搞好乡村的话题一直很受欢迎,在这里形成了一整套“学习-创意-实战”的崭新阅读模式,于是温暖乡村、熟悉乡村、创意乡村一直在发生,很实在!

三加二读书荟在成都浦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读书点:

三加二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

三加二读书荟在成都浦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读书点:

大邑县新场古镇的文化活动:

穿过三加二读书荟及33号书客栈继续步行进入新场古镇,它地处丘陵和平原的交融地带,出江河及支流在此高差不大,河水渠水穿越镇域又环绕整镇,幌悠悠的流淌着灵动着,潺潺水声整日不绝于耳,像在和玩孩轻快地嘻嘻追逐;山上轻云薄雾、田野片大梯缓。天然天府水乡,好风光!

原本清澈的渠水雨后变得浑浊,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到沿岸的休闲活动:

颇有接待能力的“锦府驿”大门口,一经装饰很吸眼球:

紧邻三加二读书荟二楼上的33号书客栈,川西民居中微带欧式元素:

33号书客栈外的大平台,发呆也好、小聚也好:

街面小景:

当地的特色酒:

当地的特色挂面:

新场古镇是最后的川西坝子,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七街六巷所形成的二纵二横井字型街道肌理、民国时期的几进大院阁楼都清晰可见。重要历史古镇,不虚传!

封火墙群:

老式建筑的雕梁画栋保留至今:

街边售卖零食:

宴用肉丸子:

煮熟切好的腊肉:

已经做好的粉蒸肉:

正在打理生意:

三加二读书荟总部的入驻是新场的一个文化新靓点,是一种时尚元素,现在它已经成为川西乡村的一种文化新业态。

去新场古镇吧,带着你的书给它们讲讲你和书的故事。文化新场古镇,很喜欢!

关于作者: 散漫旅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