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 成都、新津、邛崃
今天与塔长老及一众同好汇合,开始五日的“川南石窟壁画探秘之旅”。所谓川南,基本还是在川中一带。探访川南石窟,比去安岳看石窟更加小众。目的地大部分都在乡下,只能使用小车。
一行人早八点在省体育馆外聚齐。上一次随塔长老出行是十八个月前在新疆探石窟。略做寒暄,登车出发。
上午的目标是赴新津观音寺探访明代壁画。
新津观音寺(5),在新津县城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寺始建于宋淳熙八年(1181),毁于元季兵燹(xian)之中,明宣德年间重修,明清之际再遭毁,清初重建,修葺一新,成为川西著名寺院。文革后仅存清代的山门、弥勒殿、接引殿,以及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2004到2009年间,对整个观音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全寺主要看点为明代壁画、石雕、浮雕彩塑。
1、山门
观音寺小巧、幽静,文物与宗教共存(内有出家人)。存有文物的毗卢殿和观音殿都是大门紧锁。经反复交涉,才姗姗来人,且只开了毗卢殿,并全程紧盯。
毗卢殿建于明英宗年间(1462),已经有五百六十年了。殿内供奉毗卢遮那佛。毗卢殿内最美的是左右墙上的明成化四年(1468)的壁画,以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及十三个供养人像为核心。无法拍摄,只好从网上借来看看吧。
2、毗卢殿
3、毗卢殿门前的“禁令”
4、趁着开门
5、毗卢殿屋脊的装饰
6、毗卢殿壁画中的清净慧菩萨(来自网络)
毗卢殿后面的观音殿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殿内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菩萨,以及五百罗汉,为明成化年间作品。不得入。
7、观音殿
午后去邛崃石窟(6)访唐代摩崖石刻。邛崃是成都地区现存石刻造像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分布地区,体现了唐代中、晚期的风格。邛崃石窟分散在邛崃市几个不同地点造像,打包申请国保。包括大同乡石笋山造像、临邛镇磐陀寺造像、花置寺造像等,共有50余龛摩崖造像,始刻于唐代,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
虽然叫做石窟,但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石窟,各种造像多刻在崖面上,或石龛里,不知当初申请和批准时为什么起名石窟。这里离成都不远,但交通却很不方便,只有窄窄的乡村水泥路通达,错车都是一个考验。这里民风淳朴,人为破坏有限,使得这些石刻得以保存下来。可惜由于岩石质地不好,加之四川的雨水充沛,自然损毁严重。同川东的那些石刻情况相似,这些唐代石刻,都是由两次唐朝皇帝出逃四川,随之而来大量的内地工匠,将盛唐的佛教艺术,带至偏远的四川。
邛崃石窟的第一站石笋山造像,位于大同乡景沟村。根据题记,开凿于唐大历三年(768)。但为何而开、由谁而开则无从考证。现存有造像33龛,1000余尊。主要为佛传故事、净土变等。
8、国保碑
9、第4龛之西方净土变
10、第6龛之菩萨和乐伎
11、第20龛之维摩诘经变
12、飞天与小童们
13、第28龛 毗沙门天王
14、护法们
第二站磐陀寺造像,位于邛崃市区西面5公里的磐陀村,离最近的公交站2公里。根据寺内残存的题记,寺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重建,因寺有大石如磐得名。以后,寺院荒墟,僧侣绝迹。至文革后,磐陀寺仅残存明代大殿一座、殿中三尊大佛塑像,四壁有明代壁画(工笔重彩)“善才童子五十三参”。大门紧锁,不得入内。外墙上还残留着古人的题记。
殿外存有石刻造像6龛。寺前一龛为元和十五年的一佛二菩萨(经过淳朴乡民的重饰,唐风难觅,令人唏嘘),左右外壁刻有浮图及伎乐一队。寺后有“千佛”和“净土变”,以及密宗造像。
15、国保碑
16、一佛二菩萨
17、千佛龛
18、西方净土变
19、被认为是密宗造像的第5龛
20、大雄宝殿(明)
第三站花置寺更加有意思,因今人修建水库,参佛需乘渡船方可如愿。据说去年还是用一条大绳连接两岸,游人置身船中,自行拉动渡船。今年给换成机器船,少了不少乐趣。
花置寺摩崖石刻位于邛崃城区西北的花石山。造像始凿于唐贞元十四年(798),现存造像13龛。主要内容有千佛、毗沙门天、西方净土变、无量寿佛等。其中5号龛和6号龛的千佛雕像还是蛮震撼的,只可惜近年修补损毁的佛头,千篇一律,减色不少。水库与渡船,暗合了西方净土变中的场景,实在有趣。
21、国保碑
22、我佛在水一方
23、第5、6号龛之千佛
24、第6号龛细部 - 修补的佛头好像是粘上去的
25、第13号龛西方净土变细部
中午在 “大同古镇”停留。古镇原名“大兴场”,康熙年间形成集镇。据说是南方丝绸之路(存疑)和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保留着古街、古建筑、寺庙、廊桥等。沿街铺面经营着城里人早忘了名字的生意,道旁悠闲买菜卖菜的大爷大妈,茶馆里挤满了打牌和麻将的老人家。新修的水泥桥上面依然镌刻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古训。一切都是那么传统。
26、大同古镇
27、漆成童话世界的吊脚楼
28、赶场的乡亲
29、古街上的生意
30、简洁明理的古训
夜宿古城邛崃。
邛崃古称临邛,建城时间早至公元前311年。邛崃是历史名人卓文君的故里,“文君夜奔”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发生地。经历了天灾人祸,古城只剩名字。倒是还保留着“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时取水的文君井。
30、邛崃(仿)古街
31、文君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