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区藏着一个千年古镇—新繁,这个离成都市区不远,却又依然清静宁和的地方,既有全国唯二的唐代园林公园——东湖公园,还有好吃的不得了的新繁的豆瓣抄手!
新繁古名“繁邑”。公元前800多年,望帝杜宇氏,建立古蜀国。此地由于物产丰富,人烟繁盛,便有了这个霸气侧漏的名字 :“繁”!
繁在秦朝时,拥有现在彭州蒙阳在内的大部分地区。三国时,后主刘禅令姜维北征屯垦,将归顺的胡人及原来的繁县群众分批搬迁到青白江南岸,形成城邑,拱卫成都。新的聚居地便被称为“新繁”。
从最早迎接古蜀人的千年老县城,到繁荣富足的“川西碧玉,西蜀膏腴”,新繁的故事始终如它的名字一样,历久弥新,繁盛依然,新繁之所以繁华千年,除了肥沃的土地,物产的丰饶,更重要的是它灿若繁星的人文历史。
东汉学者、教育家任末,唐代宰相李德裕、王安石之父王益,宋代龙图阁大学士梅挚、元代宰相张惠,清代著名思想家费密“一门四世六乡贤”,以及当代文豪艾芜和著名作家哈华等等,这些先贤文人的祠堂,有的至今仍被供奉,为万世敬仰。
新繁东湖是唐代著名宰相、政治家、诗人李德裕任新繁县令时所开凿,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其历史早于苏州、扬州名园,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通往东湖公园两边都被繁华的商店包围,这些商店都小巧精致而不俗。东湖公园正是位于新繁镇闹市中心区,进入东湖公园南大门前,大门左侧镌刻着“唐李卫公东湖”六个字。
入园东面是宋代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始建的纪念李德裕、王益、梅挚的“三贤堂”。
三贤堂东边,是灵巧的勾氏盘溪,盘溪中,有清同治三年(1864)修建的古柏亭。
再沿路往前走是一段九曲桥,小巧玲珑,悠然有趣。
小桥的尽头是 “城霞阁”,据说站立该阁处可观晚霞落日,以及晚霞透过树隙映照湖面产生的粼粼波光倒影,城霞阁由此而得名。
往北走来到“瑞莲阁”,是为纪念治繁有功的新繁知县王益而建,王益(993-1039),临川( 江西 抚州 )人,王安石之父,他任新繁知县期间,政通人和。
紧挨着“瑞莲阁”的是“月波廊”,一圈蜿蜒曲折的回廊名曰“月波廊”,它如折叠屏风,沿湖而立,徜徉廊间,月影波光。
眼前一潭绿水,这便是李德裕开凿的东湖,也称“砚湖”。
过万花湖东岸,穿篁溪小榭,便是怀李堂。怀礼堂初名文饶堂,位于东 湖西 侧,北宋时迁建于东湖,更名卫公堂,以纪念开凿东湖、有功于蜀的唐代名相李德裕。现在的怀李堂是清同治三年重建。
怀李堂正前方一座高大的李德裕雕塑石像正面对着东湖,李德裕的石雕像气势非凡。(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和武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两度为相。主要德政:在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了唐王朝中央集权,使晚唐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李德裕逝后10年被追封为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
继续往前走,来到东湖公园北大门的古城墙,城墙东西两端,分别建有文风亭和知稼亭。
文风亭下方,是一片梅林,林中建有“伴梅亭”。这是为纪念宋代龙腾阁大学士、新繁乡贤梅挚而建,寄寓伴梅花而思梅挚之意。
沿石阶而上爬上城墙,东湖公园美景一览无余,一种幽静,久违了的野趣在这里得到了体验,这段保护如此好的城墙国内很难再找得到,在城墙上边走边看,城墙内外都被高大的乔木包围。
走到城墙的中部,一座像城门楼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该楼挂有一块牌匾“望雪楼”,走近一瞧“望雪楼”的三个字书法写的非常飘逸,给这段城墙的风光景色增添不少雅趣。
古代的这块地方,是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地势是十分平坦的。而东湖应该是当时新繁全县的一个制高点,站立在望雪楼上极目远眺,远处的西岭雪山历历在目。取名望雪,实乃名实相符。
照一般的说法,东湖的正门是南大门。而我觉得刚好相反,我认为有望雪楼的北大门,才是东湖的正门。我国古代建筑,凡正门都有照壁,而北大门就有照壁;但它不是摆在门前,而是摆在门后。从公园的北大门—怀清门出园,结束游园。
东湖平日游客不多,参观也无需门票,在园中闲坐品茗,散步赏花,确实是绝佳之所。园林的每处景致,每一处雕刻,都在诉说着千年之前,这里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