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悦来场:向青山更青处追索,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悦来场:向青山更青处追索,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案上有一本《近悦远来》的书,一部分内容是悦来场的县志,一部分内容是诗人余光中在悦来居住读书七年,耄耋之年返乡探望所写的文字。这本书越读越有趣味,余老所写某些段落,我会情不自禁地朗诵出来,享受那种语气高低起伏,文字铿锵有力的韵律之美。

他在《思蜀》所写的孙良骥老师,孙老师是教务主任更是吃重的英文老师。他毕业于金陵大学外文系,深谙英文文法,发音则清晰而又洪亮。在孙老师的熏陶下,余老的英文程度进步很快,几乎每天都要朗读一小时的英文作品,随着悠扬的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操与意境。读到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的《夏洛之淑女》(The lady of Shalom)这两句:

And up down the people go,

Gazing where the lilies blow……

翻译:

而行人上上下下地往来,

凝望着是处有百合盛开

便直觉必定是好诗,或许那时缪斯就进驻在我的心底。

这本书读完,意犹未尽,便想去悦来场看看,有可能有书中的古迹或故事呢!探访之旅是在雨后的下午,空气分外干净,上山途中还能看到清澈的嘉陵江和裸露出来的碛石。

虽然大片的老街老房子都被拆除,所幸还有江合窄轨铁路的一段,大约2公里可以徒步。这是一条饱经沧桑的矿区铁路,为原重庆江北煤矿(解放前为江合煤矿)的运煤专用铁路,起于江北煤矿矿部石牛沟经周家沟,罗坝场,复兴,舵井,止于渝北区悦来嘉陵江边的清溪口,全长23公里左右。如今这条铁路已经完成历史使命,随着江合煤矿矿区煤炭资源的枯竭,这条铁路已在本世纪初开始拆除,我们今天走的这段是清溪口至悦复大道一小段,为渝北区不可移动的工业文物。

正是因为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之中,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这是我们自诩的“徒步”,尚未开发,暂时看不到什么特别的风景,不过可以远眺江北化肥厂和如火如荼建设的工地。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创造了世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除了劳动的异化现象,劳动才能真正放射出“太阳”般的光辉。

动静两种场景对比很强烈:一侧是钢筋混凝土的工地和公路,一侧是静谧的铁路的山路。

铁轨的这一头是江北化肥厂旧址。虽然之前来过很多趟,但这一次是不设时间限制不带具体工作的游荡,如果以前是走马观花,那么这一次是翻身下马,细看野草野花了。果然发现了以前忽视的细节:江北化肥厂的黑板报,浓浓的国企宣传风,定格在那个时刻的搬迁通知:

虽然已经搬迁好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看到鼓舞士气的文字时,依然能想象出团结一致的场面:

江化精神聚拢一切力量

我们开拓创新著梦一场

前进的脚步伴江化人功不成不还。

这种家国情怀和拼搏精神从古至今,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从未缺位。唐代诗人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宋代辛弃疾“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新中国时期志愿军抗美援朝在“金刚川”艰苦卓绝的修桥过程。一直以来,中国工人都以勤劳、坚韧的姿态出现在历史各个时期。

看着曾经的车间厂房里留存的一些工作痕迹,能感受到新时代工人的力量,传递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如墙壁上的红字“Ag”,是47号元素“银”。在传承父辈沉默坚韧、吃苦耐劳的同时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比如高铁加速的电焊技工李万君,在刀尖上过招的航天工匠徐立平,重庆市巴渝工匠送变电匠人吕拥军……他们都用自己的工作,向社会传递着一种独属于工人的“倔强”和“执着”,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这份单纯坚守、情怀责任,在急功近利、浮躁喧嚣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

新时代工人力量还能为中国智造提供技术支撑。树立起中国制造的响亮品牌,不断擦亮的技术突破的底色和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今天的创新,不再是科学家、发明家的特权,创新就在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上,创新就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基于大量实践工作的创新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这是现代企业中“蓝领创新”的强大效用。

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强调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西方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领跑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弯道超车,但是社会的进步是马拉松,只有创新才是永不枯竭的发展源泉。

裴多菲《在人生的斜坡上》写到:“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新时代的工人阶级,具有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工作中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

悦来场,因“近者悦远者来”的论语而得名,诗情画意;因余光中的《乡愁》而把乡愁文化做到远播四方;而今天走完这一趟,被工业记忆吸引,被工业时代的精神感动。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在过去,他们是时代的脊梁,承载着沉默坚韧的无私奉献;在今天,他们是未来的希望,肩负着精益求精的技术创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蓬勃的力量。我很想带着孩子们来这里走走看看,余光中诗人的赤子之情,江化工人的风险精神,我们还有父辈的身体力行还能在心底引起共鸣。我们的下一代,能否在历史的痕迹中感同身受,汲取到力量呢?我期待这将比博物馆和教科书的教育更能直击心灵。不论今后面对怎样的变革,底层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都能成为年轻一代坚韧品格的一部分,应对社会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和拥抱未来社会的一切变化……

关于作者: 阿拉丹神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