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盘桓苍洱间的13天之19凤阳邑茶马古道。

盘桓苍洱间的13天之19凤阳邑茶马古道。

第十二天:10月17日,周四,晴。

明天就要启程回京了,今天安排了一个早就预订好的景点——凤阳邑茶马古道,X先生早就说过,就在下面,要去随时。体贴的S女士还是把车开上,出了小院子的大门,右手边就是栅栏的豁口,下个坡,穿过杂乱的村边无人管理之地,便是在第1个休息日的下午我们探访过的正在盖着的若干栋房子。

村边的新房子,琴鹤家声,这家姓赵。

村边的另一家新房子,姓周。

在一处上下两股道交错的地方,停了几辆车,这大概就是X先生说的村口停车的地方了,S女士给车找个合适的位置,我们开始步行,这时才看到正儿八经的村子,那是住熟了的院子、往来的村民打着招呼、街角的青菜摊和打牌的老人。

菜场也是聚会之地(墙上扇面画下聚着打牌的老头),一般都在村子的中心地带。

村子中间的民居比较普通,应该是在没有硬性规定照传统样式修建旅游区内房屋之前就盖了的。

沿214国道从下关向大理古城方向,路边第一个蓝牌白字的村子是阳南村,那是苍山十八溪的第一条溪水的名字;然后是太和村,太和城遗址就在旁边;再走便是凤阳邑村,这名字难道不是标志着跟随沐英征战而来落户边疆的将士及亲属对故土的怀念吗?然而走在古村中已经没有江淮一带的气息了。经过一所小学叫做“大井盘完小”,查了下大理的行政区划,它与凤阳邑都是属于刘官厂行政村的自然村,这两个村子竟然无疑对接,那为何当时要分成两个自然村呢?

过了小学,就明显看出修缮过的旅游区了,负责修的单位是大理古村落古道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时间在2015年初,这是从一块竖在路边的有意不裁切打磨的石碑上看到的,旅游区的名称是“茶马古城”,标榜的头衔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志碑的边上还竖了一块半截碑,它是古董,落款时间是“乾隆四十年林钟月谷旦”,立碑人是“住持僧元范率徒侄祖瀛祖裕祖常祖……”下面还有祖某就看不清了。碑的大致意思是:我们这个寺从唐就有了,至大清定鼎后又如何繁荣,后来被人冒认檀越硬将田亩变卖,“经本县邓太爷台前蒙恩审讯”辨明是非,特立碑传之后世。碑文有“僧本软弱”“僧本孤单”,很有小媳妇的委曲,以往见残碑多是横断,这碑却很奇怪地竖裂。碑额上刻有太阳、祥云、凤凰,线条比较随意,从文字也能看出来,水平挺普通,不过中间的四个双勾篆字,只认得一个“碑”字。

从此往后,古道始终贯穿,一忽穿行在房屋中,一忽进入草木丛中,中间是青石板铺筑而成的“引马石”,两侧则是不规则的鹅卵石,就像路标虽然窄小,却不间断地伸向远方,这是人类写在自然中的印迹。不过路肯定是修过的,因为发现一块青石上刻着“棋盘”,谁会在路当中下棋呢,肯定是用了路边的石条来整个道路。现如今古道中最热闹的就是所谓的茶马道,尤其是大理地区,凡古镇古村差不多都是它的节点,所以处处都挖掘修复出来搞旅游。

马粪是新鲜的,旅游项目之一,骑马穿越古道。

这房子在凤阳邑算是不错的,可惜只剩下临街的这面墙了。

垂直于主街的小巷子。

主街斜出通往后巷,看情形多半也已废圮。

凤阳邑的特点我觉得应该是古道上的小落脚点,没有世家大户盘踞,就算是接待马帮的客店、商店也都没有多大实力,这是整个村子完好或破败了的建筑显现出来的。旅游介绍特别提到的“土库房”,都是单体的建筑,比起所谓三坊一照壁等而下之得不是一星半点,材料就地获取,就用条石与卵石垒砌,建筑构架没啥复杂的样式,实用性强,这倒给整个聚落带来厚重感、粗粝感、朴素感,与喜洲拉开的审美差别。

山墙上的佛龛,倒是适合骑在马上的人朝拜。

凤阳邑建在山坡上,所以有些建筑基座甚高。

这户人家围墙下面的井,不知道是自家的还是公用的。

主街东侧有巷子下去,远处就是洱海。

目前古道边的建筑多是废圮的了,个别有代表性的建筑被旅游公司重做过,太过新鲜有违和感,但那山墙高处有个佛龛、院墙下开着水井口等等样式,还真的很少见。也许宣传不足,游人太少,有些民居被做民宿的包下来修整,生意大约不好,整个游程上都很是清冷,直到观音古井才有些改观。

与北方的圆井口不同,观音井下留方形水口,半人高处上覆石板,板上建龛,正中是白色石板浮雕观音立像,虽然面目已模糊,但轮廓清晰,贴着身边还有两个童子。龛的角落里还有个黑色的石板,线刻地藏坐像,上书右行横书“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右竖书“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左为“嗡哈哈哈温三摩地梭哈”,应该都是与地藏有关的咒语吧。

整个水井是下沉式的,要下十几个台阶,正好上面建了个平台,把周围的几个老年妇女集中在那儿坐着编草帽编,据说这是凤阳邑的特产。农村的井台周围是村中公共区域,所以墙上贴着一张红纸“2013-2019年凤阳邑老协会账目公布”,应该是“老人协会”吧,读了一下发现每年都是:接上年余额、本年收入、本年支出、两底结余(“抵”都写的是“底”),竟然没有公布钱都干吗用了。

主街边的另一口井——双井子的台阶口。

中间台阶,两侧分别是吃用两口井。这与前面观音井不同,那是中间为井,井的两侧都是上下台阶。

挑水已经从木桶改为塑料桶了。

离观音井不远还有个双子井,一个是喝的,另一个是用的,中间是下到井口的台阶,这与观音井两侧皆有上下台阶不同。另外,下到观音井口的层面,还有屋门,或者是看管水井的人所住,双子井就没这规格档次。从两井向南去的古道两边人家多了一些,能够看到荷锄下地的村民、苫盖好的柴火垛、院外屋脚的明沟和厕所……

古道终于离开了村子,但仍然在向南延伸,S女士说会接上我们去过的太和城,她让我们一直走到那里,自己原路回去开车到太和城停车场接我们。村外古道,开始还算平坦,两边虽然有茅草有田地,不影响步行,甚至还有景点,说是唐僧的晒经石,但很快就需要用手扒拉草了,遇到苍耳不敢用手便直接从衣服上蹭过去,好在青石板路还在,洱海还在,让我们不会乱了方向。

晒经石与村民围起来的田夹着古道。远处一片白色的房子,便是“大理小房子”和苍山了。

这林下的田能种点什么呢?

脚下有石板路,抬头能看到洱海,虽然茅草很高,心里还是不怕的。

如果不维护,古道很快就会被植物埋没吧?

终于看到了柏油路,路边一个大影壁,2017年立的“工程竣工标志牌”,工程名称:云南省大理市苍山东坡葶溟溪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表格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及负责人都有,就差电话号码了,最下面还有工程的概况。

踏上溪上的石桥,桥上桥下都是草,溪水得从茂盛的草丛里找,怪不得X先生说现在十八溪的水都不怎么大了。

桥板是粗粗笨笨的石条,肯定是古老的。如果新修,谁会费那么大劲儿去采这石条呢,或者为仿古,估计也会打造得精细一些。

葶溟(也有人写成“蓂”)溪的河道内都是草,水几乎看不到,近处还好些,远处只有窄窄的一条。

过了桥很快就是太和古城的铁栅栏门,今天竟然开着,进了太和城,坐在一段曲廊里忙着摘下刚才“穿越荒野”在衣服上扎的刺,直到S女士的电话打过来,凤阳邑古道整个用时1.5小时。下一站是爱膳菌锅锅,最后来的W女士还没有吃过呢,大约到得早了,店里的员工都在门中守着大盆洗涮菌子,大家感慨到火锅店都是小工,省大厨的钱,一盘子生东西端上来,客人自己煮就是了。

洗菌子的工具

菌子真的能吃饱

此地爱吃生瓜子,格栅框上的按铃看到没?那是提醒客人可以开餐用的,菌子不熟会中毒的。

下午睡觉起来,X先生说凤阳邑着火了,上到二楼一看,果然浓烟滚滚,回想上午所见的村庄,暗想救火不易。S女士说去年海东山火救了好多天,天天看着浓烟直冒。

晚上虽然喝粥,X先生还是炒了好几个家常菜,算是告别宴吧,明天我们返程,过两天他们夫妇也要回北京办事,问去多久,S女士说:他老急着回来。X先生则说:北京呆不住,空气不好。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