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盘桓苍洱间的13天之2雨后寂照庵。

盘桓苍洱间的13天之2雨后寂照庵。

第二天:10月7日,周一,雨转晴,寂照庵、太和城。

来大理之前看S女士发来的旅行线路,寂照庵因为距离她家最近,是我第一个圈点的景点,正好前拨客人也没有去过,但S说上寂照庵的山路有点陡,得回家换先生开上去。X先生过着大理人悠闲的生活,此时正坐在小院的玻璃廊下看手机,听说要上到寂照庵门边的停车场,慢慢地回答:那我们得去试试,不过有阿姨呢,这里人特别尊敬老人。

仍旧是从小区的北门出去,刚刚吃早饭时,领教了拦门杆识别车辆的不敏感,女人们指挥说,车头如何摆正,距离在多远处最易触发,X先生直接下车进入没人值守的门岗按了手动钮,全解决了,他说这套系统不行,但小区入住率不那么高(别看都卖出去了),所以物业不急着换。

车行至该转向苍山大道的路口,朝着相反方向上山去,很快来到感通寺,这里还有一个上苍山的索道站。X先生顺便介绍了一下苍山索道:一共三个,最北是中和索道,中间的是洗马潭索道,这里是最南边的感通索道。一般人上苍山都走中间,因为南北这两个都只到玉带路,那是苍山腰上修的一条浏览路,如果再往山顶去就得乘洗马潭索道了,这索道分两截,也在玉带路换乘,所以也可以坐另外两个索道,再走一段玉带路去换乘。

说话之间,车头仰着停在一排拦车桩前,爬坡的山路边小房子里出来一位男人,X先生解释去向和车上成员,男人伸头望望车内,带X先生下车去房间登记,拦车桩自动陷入地下。X先生说这是森林防火的关卡,果然之后的路变窄了,边上也没了房子,都是成片的林子,没太阳的日子更增添阴森的气氛,幸亏路上不时能看到步行上来的游人。


寂照庵

停车场边的紫阳花,简易的花栏杆也特别有味道。

汽车道的尽头是比路略宽些的平场,便是寂照庵的停车场了,能上来的车寥寥可数,显得停车场可有可无。倒是边上一排紫阳花还顶着几朵半新不旧的花,蛮让我惊喜,毕竟现在不是春夏,这么大朵的花还是很稀罕人的,况且查到的文章说寂照庵是一处寂寞了很多年的旧庵院,忽然得到一位设计师的重新规划,现在以多肉植物取胜,却先看到完全不同风格的鲜花。

山林间垒石为台,也算是古朴了,沿队排布的兰花正开着,多得如同野花,这情形在新加坡遇到过,北方永远是骄养在花盆里,还永远都看叶子(兰花展除外),所以总习惯称之为“兰草”。上坡后一条直道抵达山门,道上青石浸水,道边绿草挂珠,收拾得利索,颇具日本寺庙门前的景致。

进门前的路,真的只有这一条。

不过山门绝对大理特色,白族人太喜欢写字了,繁复的门楼到处留着白框框,啥内容、啥字体都往上招呼。右侧的六边方框里写着“苍松多远色”,左边对衬处则是“大理市第十建司二十四队承建”,而它们的下面是挺对衬的两株兰草。门洞两侧和顶上挂着干枯的紫阳花,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制作的,完全不干瘪,看花不经意地瞥见门洞上写有字,而且还是篆书,悬针篆?但将竹叶消春恨,应共桃花说旧心。一个庵院,出现这文字太暧昧了吧,难道有曲折隐喻?云南,南明皇帝好歹也停留了好几年呢……我是不是想多了?

但将竹叶消春恨,应共桃花说旧心。

最核心的金字“寂照庵”从左向右排布,但红字的上下款却是旧式的右上左下,“经修人比丘尼行真师”“红岩观音寺绳证通轮敬送一九九四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有人说庵名是唐继尧所书,但上下款根本没提这事,网上找了几幅据说是唐的书法,像吗?我很怀疑。

“寂照庵”真是唐继尧的字吗?

山门实际上是侧门,进门的左手几乎就是寺院的一侧院墙了,院子不大,被花占满,这个季节尤其多的是多肉,除了花盆,是各种旧物,比如陶罐、小船、猪槽,完全是现代设计。大殿在几级台阶上,然而两侧厢房却是二层,把该突出的中心压住了,这院子盖得就不合规矩了。厢房都是售卖、休息的场所,而大殿里的神灵也很世俗化,无论塑造还是位置,都缺乏庄严感,或者这才是网红的基础?

大殿与院落

大殿边上有道小门,进后院,更都是供人活动的地方,X先生早就在一间阴冷的房间里坐下,大台面的桌子,大玻璃窗,如果有太阳应该感觉不错,但这会儿只有冷。屋里还砌着壁炉,不知道是否能使用,但整个烟囱全是瓦垒出来的,而且还各式叠花,怎么看都是装饰品。我想起江南水乡的那些灶台画,首先是实用,其次才是驰骋才情,这或者就是民间艺术与所谓利用民间艺术元素的设计师的区别吧?

偏殿的后墙,这样的“开墙打洞”完全是创意了。

没看见尼姑啊?我问X先生,他说可能时间不对吧,现在念经大概也少了,游人太多,你们没看见寺主她妈吗?大殿前头老吆喝人别乱动的那个老太太。从前这块都放着茶碗什么的,免费喝,现在都没了。到中午,就这小院,好几百号人吃斋饭,一人端一饭,可壮观了。坐着?哪儿有地儿坐啊,都站着,哪儿哪儿都是。

后院山林小径边的小品,算是道路转折处的标志,可能是旧寺遗留下来的经幢吧。

后院的后门跨出去是条极窄的路,下面说是悬崖有些夸张,但的确直上直下,好在砌了堵墙,窄路上还生着大树,几个义工正在向后面抬长条桌,非常困难地在门和窄路上周旋才能通过,厨房就从这里过去,里面不少人在忙,可不那么多人要吃这里的斋饭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在四川新都宝光寺吃过一次斋饭,同行的小伙子们异口同声说:不好吃,一股子和尚味。如今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说斋饭好吃,或者是这个社会真的变化了。从厨房边上沿路下去,建有更新的建筑,据说是民宿,住庙里也是现代人热衷的事情,这成套的开发,大概就是寂照庵大火的原因。

多雨且背阴的后院外,树干上长了青苔。

不等斋饭的我们准备下山了,前拨客人决定走到感通寺去,我们还是跟车向下,停在大理矿泉水厂门口等,没想到有一个坏消息,边走边照相的朋友把新买的曲面华为手机摔了,因为山路有坡,手机竟自己滑了一段出去,拾起来屏幕上惨不忍睹。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