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每座城市都会有一条古朴不失文艺的老街,但能想成都的宽窄巷子这般名气大的却是少见。这条只是中国2A景区的古街不仅是成都最火的一条老街,其名声也扩散至全国,绝大多数外地游客来到成都,都会去宽窄巷子走一走。
作为现代慢生活的代表,成都当仁不让。在以前这是过去成都本地人常去的地方,宽巷子窄,窄巷子宽,巷子中间是别家小门,进去就是小院,几毛钱一碗茶,再掏掏耳朵,吃吃兔头,听听戏曲,这惬意且慢的生活真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但如今,宽窄巷子显然商业开发,过去老旧的房子多被改成了仿古建筑,不论是吃还是喝,是看还是买,商业配套十分齐全。所谓的老成都慢生活已经变成一种展览,展览从前成都生活的地方究竟是如何闲趣缓慢的。因此,好奇又向往的外地人不断涌来,导致本地人都不爱去了,商业风气在刻意安排下肆意生长。
尤其是在旺季,巷子里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琳琅满目的小吃店伴手礼铺也都是人来人往。宽窄巷子毋庸置疑地成为成都慢生活的一张名片,但商业过头,自然也就造成很多游客因此产生怨气。
有人认为消费高,吃得也不怎么样,几乎都是餐饮小吃店,古老的清朝街道两旁几乎都是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本是想看一看的老成都慢生活,结果身在游客一条街。
哪怕是街头躺下来体验一下掏耳朵,也只是体验一下,而不是本质的生活表现。很多传统的文化民俗也都成为了表演性的东西,尽管是为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但宽窄巷子显然是被商业糟蹋了。
固然它是有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一番历史尽是满蒙八旗,但今天一眼望去,积淀的风韵无存,反而全是铜臭味的商业气息。在不可否认的残酷现状下,也不可否认它的受欢迎程度。
即便是商业,是繁华,是吵闹,即便历史文化名街被粉饰、包装成时下的文艺、小资、以及偏离的慢生活格调。但成都的宽窄巷子,像这种只有2A级别的景点,却能引外地游客一进成都,必然是知道这里。
这一番旅游开发不得不说很成功。这其实只有三条巷子组成的景点,来来去去,吃吃喝喝不过是半天的游览时间,又凭什么这般成功呢?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媒体捧红和网络炒作。但归根究底的想一想,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基础,宽窄巷子即便是火,也只是快餐式的网红,可过去那么多年了,商业固然更商业,人气也固然更具有人气。
而这里的实力基础,就是它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成都惟一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不仅是有老成都的生活缩影(老门头和茶馆,以及私人住宅等),也尽量是复原了一些老建筑的风采。包括过去生活的影像,也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如老墙上的拴马石、砖文化墙等等。
最让我喜欢的要属恺庐,它是为宽窄巷子中最富标志性门头之一。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门头的时候,就喜欢的不得了,当时的门头下摆满了许多竹椅和小桌,还特地画了一张手绘。曾也建议读者要是来逛宽窄巷子,不妨选一个清晨或雨天,入夜或淡季,人流量极少的时候,兴许宽窄巷子的一些清韵才有所蛛丝马迹。
但眼下,蛛丝马迹已经是妄想了。昔日的德门仁里,本还是一个体验老成都生活的院落,真实还原了川西人家某一天的生活情景。但如今成了一家高端精品酒店。且类似这样的院落建筑一旦原住民搬离,基本上不是改成餐饮店就是酒店,或是其他门店。所谓慢生活,则在粉饰、包装下进行臆想。
所以宽窄巷子越来越商业,越来越拥挤。在文化奠基下,它被后人耍了一手好的商业手段。只是这充满人气的热热闹闹,怕是最后成也萧何(文化基础),败也萧何(文化摧残),空无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