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盘桓苍洱间的13天之3空寂太和城。

盘桓苍洱间的13天之3空寂太和城。

第二天:10月7日,周一,雨转晴,寂照庵、太和城

中午去吃S女士推荐的陈氏海稍鱼,开始以为一道“烧鱼”,看到字才再问,原来“海稍”是个地名在宾川,用那里水库的鱼做出来的菜很好吃,大抵与北京人去密云、昌平吃鱼是一个道理。吃饱饭,S女士带前拨客人去海东,上午正好小院里的一位北京朋友去外地,把车子托给S女士夫妇照看,前拨客人里有会开车的挑了那辆小车开,我妹妹决心挑战一下S女士家的七座大车——开去太和城。

餐馆的建筑是新的,但是照着白族民居的样式建的。

去陈氏海稍鱼的路上,S女士指给我们看太和城,路很近,而且顺边右拐,最困难的是拐弯就是个大上坡。攒足了劲儿,准备上去,却发现路两边各停着一辆车,中间留出的空当将将够一辆车过的,着实考验人,幸亏老司机了,幸亏是一段短坡就到了太和城大门边停车场,幸亏这景点没人没车。

大门修得挺气派,毕竟人家是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不要门票,甚至连个看门的都没有,门洞里的窗户拉着严严的窗帘,门也关得紧紧的。大门上写的字是“南诏德化碑”,进门有云南省人民政府1992年立的保护四至碑,上面说,这里是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大理州博物馆的官网打不开,但百度快照还是能读到一篇《太和城遗址及南诏德化碑》:

太和城原名“大和城”,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樊绰写的《蛮书》,卷五云:“大和城……本皆河蛮所居之地也,开元二十五年,蒙归义逐河蛮,夺据大和城”。到了元代初年,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有:“诸峰罗列,前后参从,有城在其下,是曰太和,周十有余里”的记述,由此而改称的太和之名延用至今。

看来它旁边的太和村,起码元代就叫这个名字了,而“大”与“太”本来就通,这座古城也算是千年不易其名了。不过四至碑上说的“现仅存北墙部分残垣,城内布局已难查考”还算客气(专业),就咱普通人看,哪是啥也没有!整个公园除了花草之外,南边有个水池,说是当年池塘的遗迹,但完全是石栏围起来的公园小景,北侧有个舞台、一段曲廊,就是公园举办个小演出、游人休息之处。

中间就是这公园的主题、中心——德化碑。1983年为保护碑修建了一座唐风的重檐亭子,东北两门是开着的,西南两侧关着红色的铁门,北东南三面都有对联,门头上又都有“南诏碑”三字,只是字体不同,独独西面光秃秃的。 面东的“沧桑犹存万人冢,风雨不淹南诏碑”和南面的“洱苍遗石斯碑为首,南诏立都此地当先”,都很好认,唯北面,从布局看是最为重要的,却有字认不得“天宝事多乖当国者何藩篱反*藩篱祸,唐碑今细读前车之鉴民族方*民族篇”。上联右书小字“一九八八年岁次戊辰艺术节”,下联左书小字“州人白族杜乙简撰并书时年七十又二”,难道亭子建好后好几年没有对联?

南诏碑亭的东面和北面

比起以前有博主们说都关着,只能从被人捅破处偷窥,我要幸运得多,还有博主说,碑是躺着的而且还有玻璃罩,我看到的却是站着的,虽然支撑的铁条太简陋,但毕竟能够感觉到碑的伟岸。这通碑体型巨大,文字众多,纪年明确,历史意义重大,特别是事涉少数民族,所以成为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保护力度着实让人有些担心。

因为有一圈大理石的围栏,无法贴近看,即使贴近,一样无法读碑,因为上面根本就没字,抬头找了半天,隐隐在上半部还能有几个,我从网上找到人家拍到的,确认这是块刻字的石头吧。到底原碑有多少字,还剩下多少字,网上的说法非常杂乱,四至碑上说“碑阳及碑阴官职题名共约8千字,因年久剥蚀,今存776字”,我们还是以大理州博物馆为准:《南诏德化碑》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青石质,正书,文字剥蚀严重。碑阳刻正文3800余字,现仅存320字。碑阴刻南诏重要职官题名41行,3000余字,现仅存556字。

右图是从网上找到的,我在实地转了半天,碑上一个字也没看到。

不管是博物馆说的6000多字,还是四至碑说的8000多字,如今只剩七八百字,应该是看不明白大意了,但是前人有心明代万历年间李元阳编纂的《云南通志》首录全文,从唐代到明代,好几百年,那碑上的字还那么清楚?或者也是转抄,总之大家都信其真实,1961年大理县人民委员会还用了四块石头刊刻全文,现在立在南诏碑亭边。边上还有现场碑应该是历史原物,文字很小,不及细读,右边起首一句“南诏碑仆地已久”,左边最后两行“嘉庆三年岁在戊午夏六月既望”“钦加按察使衔云南分巡迤西兵备道铁岭李”,这或许就是许多文章里说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金石家王昶访获,嘉庆三年(1798年)李亨特就地建亭保护”。“铁岭”,真的是赵本山说的大城市“铁岭”?这官当的好远啊,也恰恰说明云南的改土归流已经完成了。

碑文所记述的故事、文章的作者、碑的书写者,都各有公案在网上,单说这碑最早的汉文史料据说仍是唐代的《蛮书》,樊绰说“城中有大碑”,可见他根本不知道人家叫什么碑,但见其大。到了元代的郭松年的《大理行记》说“因自结之吐蕃,受钟王,刻石记功,明不得已而改号蒙国大诏,立德化碑”,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材料,但后世都跟着叫“德化碑”了。怪不得碑亭上写“南诏碑”三字,明明就是避开了“德化”二字,这是一段需要翻案的历史吧,起码也是见仁见智的。相关的史迹“大唐天宝战士冢”在大理古城边,估计我们不会去了,那有一首郭沫若的诗,他是专会做翻案文章的。

太和城遗址外的饭馆,有炮仗花的门头。

公园的最北端有一道锁着的铁栅栏,明显地上有一道青石板路,公园里有茶马古道的介绍,回到小院子,X先生说,从咱们院出口的地方拐进村子就是茶马古道,能通到那里。晚饭在家煮了点粥、玉米,还有头天在爱膳菌锅锅剩的干巴菌炒饭,旅行在外能吃得像在家里,还是头一回吧?餐后天还没黑,在X先生的描述下,母女三人独自穿行长得都挺像的小院子之间,去更高山坡上的希尔顿酒店,X先生说那是散步的好去处。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