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10月13日,周日,晴。
住进S女士家的小院子,果然有想吃啥就做啥的自由,这不,今天决定去的喜洲和古生村不远,中午饭之前到喜洲吃上粑粑就行,所以早饭后,全体出发开车去观音塘,那是小院子村民们的菜场。这几日来来往往,多次在214国道上望见观音塘(有个交通指示牌上的“观音塘”的“塘”字明显被重新覆盖了底色再写的,很好奇原来是个什么字,难道原来叫“观音堂”),本想这次可以近观,结果一车关注生活更多些的妇女,买了菜,装上车,就直接回家了,最终还是落下个远望。
观音塘的故事一贯被视为白族观音信仰和西南少数民族石崇拜的典型,明代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之古迹壹拾壹:妇负石,在城南十里阳和铺右,世传汉兵至叶榆境上,耀兵而入,观音化作一妇人,以稻草縻一大石,背负而行,将卒見之,相顾咋舌曰:“妇人膂力如此,况丈夫乎?”戒士卒勿露刃,因而市不易肆,以府地为叶榆县,置吏焉。
开着满载着菜的车经过观音塘
远远望去,拾级而上的妇女络绎不绝,S女士说:每年这里都有几次大的观音会,那时候人才叫多,我忘了是什么日子了,农历的,我们赶上过。X结交的当地朋友,一过他们的各种节日就邀请我们去,都是周边农村,特别好客。不过吃的咱们有时候不习惯,比如刚才过的那条街都是吃炸猪皮的。
菜场有两排简单房和一个大棚,大棚下水泥台的摊位大概有四五排,两边是肉和鱼,中间几排一头是蔬菜,另一头是粮食、水果、副食、作料,以及杂七杂八的入口之物。是菜场就乱和脏,这好像是命定的,尤其是雨水大的地方,更是没处下脚,菜场的管理者也有办法,在地上开了些水槽。
小办法解决大问题
抬头望见高处菜场的正式名字并不叫“观音塘”,而叫做“大理镇上末村农贸市场”,这个上末村,我倒是在214国道上没有看到交通牌。
个人感受:在大理,微信支付比支付宝支付更多些。
南方的青菜,特别是冬天南方的青菜给我印象太深刻了,主要是北方无论怎么靠大棚,即使品种再多、新鲜程度再高,菜场里的气氛都没有南方那么生机勃勃,真是奇怪,南方不用多,就是人家买回来或摘回来一篮子菜,便提了一院子的气。
果实、根茎类的蔬菜。
叶子类蔬菜。
豆制品。
豆粉,我看有点像奶酪(因为我不吃奶酪,嫌有不习惯的味儿,没仔细瞅过,只是打眼一 看而已)。
小鱼
小泥鳅
南方的小贩们也勤快,随时随地都收拾养护,不是现在,我妈说她的奶妈家种菜,印象中她们家一年到头都在摘韭菜,然后打成小把,放在河水打不到但有潮气的滩上,第二天一清早摇小船去街卖……
买鱼,不仅杀好,还切成片儿,我只在视频上看过印度小贩的片鱼神技,没见过北京菜场这么处理。
所有的菜都收的干净
不时喷水,保证青菜鲜灵。
背篓仍然被经常使用,但塑料袋也很普遍,所以垃圾量也应该会增加。
背孩子的背兜应该是机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