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云南旅游:九到昆明走马观花行(图)。

云南旅游:九到昆明走马观花行(图)。

继2023年3月3日半年后的2023年9月11日,由于要进行一次滇藏行的探险之旅,记者再次来到作为云南省会城市的美丽春城昆明。与此同时,这也是我的第九次云南行,虽说在昆明只有一天一夜的停留时间,但是来个走马观花行还是蛮不错的。

北京至昆明途中景色(摄影:冯赣勇)

说到本次的滇藏行,这也是我继1997年8月首次川藏行;十年后的2007年8月二次青藏行;又十六年后的滇藏行。2023年9月11日22:20,记者一行乘Z53软卧,从北京西站踏上前往昆明开启第三次的滇藏行。在候车室,我不禁感叹,有生以来尝试三次不同的进藏路线真是不容易啊……期盼我的此行圆满顺利。

昆明火车站一角(摄影:冯赣勇)

2023年9月13日上午10:08,Z53次列车出京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经过36个小时的运行,提前三分钟抵达昆明火车站。由于昆明站出站的站台没有滚梯或电梯,对于提着沉重行李箱的我们这些老年乘客,从站台下到出站口真是不小的考验……出站后接站车已在等候,登车后径直来到当天下榻的昆明温泉官宏大酒店。

昆明街景(摄影:王珏)

虽说我九次来昆明,但每次都来去匆匆,再加上又是个外地人,所以对于对这座城市并不熟悉。例如,今年3月来昆明时游完翠湖,却因不清楚近在咫尺与翠湖斜对面就是讲武堂而没能一观,只好此行特地补上。于是抵达昆明入住酒店稍事休整后,即前往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参观。这也算开启记者滇藏行的首个行程吧。

云南讲武堂旧址留影(摄影:路人)

当日中午12:45从酒店打车28元,顺利抵达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门前。看着对面的翠湖,不禁暗自搓火好笑,怎么上次游完翠湖就没有往对面看一眼呢?否则,何苦又再单来这一趟呢。看来,什么事情都是该着,还是放松心态顺其自然为好。

走进讲武堂(摄影:冯赣勇)

走进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只见一座黄色的建筑矗立在眼前,正面门楼上方,一条长方形的白色横条墙底上,由右至左“云南陆军讲武堂”七大黑色繁体大字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讲武堂操场留影(摄影:路人)

穿过拱形门楼来到操场环顾四周,发现讲武堂是一座极其标准的“走马转角”式的建筑,其东、南、北楼两层均高10米左右,南楼上有一座阁台为检阅之用。

讲武堂展馆入口(摄影:冯赣勇)

面对着讲武堂的操场,东楼为3层高16米,曾学校本部办公所用。4面楼房浑然连为一体,层高通透,错落有致,各长120米,周长480米,占地宽大,四面都有拱形门洞出入。

俯瞰讲武堂一角(摄影:冯赣勇)

东、西两楼看上去大致相同,两楼均宽11米,墙体全用大青石砌成,而西楼距离水域较远,则用土基而建;南楼和北楼各宽9.4米,墙体则是青砖夹层。

走进讲武堂展馆(摄影:冯赣勇)

如今人们走进这座环形的建筑内,里面就是一座介绍讲武堂发展历史的博物展览馆。通过瞻仰参观里面陈列的众多丰富多彩的文献、实物等,人们能够极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发展历史。

展馆中的讲武堂沙盘(摄影:王珏)

追溯历史,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展馆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

展馆中蔡锷将军介绍(摄影:王珏)

学员以步兵训练为基础,兼学其它科目;分科后则专攻本科操典,旨在将学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军官,甚至就连后勤、辎重军官也能独立作战。云南陆军讲武堂部分教材,如蔡锷编撰的作为陆军讲武堂军事教材的《曾胡治兵语录》等也被黄埔军校沿用。

展馆中叶剑英元帅介绍(摄影:王珏)

辛亥革命以后,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继续办了19期。讲武堂师生在后来的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推翻蒋家王朝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馆中壁画选(摄影:冯赣勇)

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从这里走出了两位共和国的元帅朱德与叶剑英,二十几位上将;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也出自这里。

讲武邮局留影(摄影:路人)

在历届毕业生中,如李范奭担任了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武海秋担任过越南临时政府主席。而朱德元帅则称之为“中国革命的熔炉”。

朱德元帅塑像(摄影:冯赣勇)

当日下午14:15,记者一行结束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的参观,经当地人指点,从翠湖公园西门进后东门出后,斜对面就是云南起义纪念馆及卢汉公馆的所在处。这也是我们昆明走马观光行的第二站。

卢汉公馆(摄影:冯赣勇)

这里是前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住宅。卢汉公馆是卢汉的私人园林式住所,建成于1933年,是昆明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法式建筑。在公馆内的“云南起义纪念馆”里,采取了场景复原、实物资料展示和展板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卢汉生平事迹和云南起义的过程。

走进卢汉公馆(摄影:冯赣勇)

走进绿植如茵的卢汉公馆,只见园中十分宁静,顺着甬道漫步而行不远就来到了公馆门前。举目仰望,整个建筑呈八角形,两层,砖墙、木屋架,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为陡坡影山平瓦,侧面皆为正三角形,具有明显哥特式的风格。其石柱、门套、窗套等石构件多有浮雕装饰。

公馆会议室(摄影:王珏)

步入卢汉公馆室内,只见内中配有壁炉,内部装饰典雅豪华,全部采用进口柚木,主次卧室及餐室皆有落地式门窗与阳台相通。东西侧为三面体里面凸窗。红瓦黄墙,配之以灰色边框线条。现作为云南起义纪念馆对外开放。

卢汉书房(摄影:冯赣勇)

相关资料记载:1949年12月9日昆明起义时,卢汉在此将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扣押,当日午夜卢汉宣布起义。

卢汉公馆庭园一角(摄影:冯赣勇)

卢汉公馆是云南近代名人私宅,且见证了昆明和平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特别是在云南起义纪念馆中,人们能通过一系列历史文献及实物,充分了解那段过往的历史。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圆通寺留影(摄影:路人)

下午14:40,记者一行从昆明卢汉公馆出来顺路一直右行,经过十几分钟的步行,来到昆明走马观光行的第三站,瞻仰昆明著名的圆通寺。这里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

寺中大树参天(摄影:冯赣勇)

圆通寺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圆通寺也得到多次重修。

寺中景色(摄影:冯赣勇)

这座寺院位于山脚下,但却不是依山而建,而是越向内走地势越低,这在寺院中非常罕见。

圆通寺圆通宝殿(摄影:冯赣勇)

整个寺院像是一座庭园,背后有青山,院内有碧绿的池水,配合精致的古建筑群交相辉映。这里也是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们拍摄的所在。

水上佛殿(摄影:冯赣勇)

圆通寺这里融入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来自东南亚的南传佛教流派,建筑上便也有了其多种特色。故此,也是圆通寺成为独具特色之一的佛教寺院。

圆通寺内留影(摄影:冯赣勇)

走进圆通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金碧辉煌,上书“圆通胜境”的牌坊。经过牌坊一座漂亮好似江南水乡园林的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这里林木苍翠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

圆通寺水风光景色(摄影:冯赣勇)

从建筑学上讲,圆通寺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我国寺庙建筑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倒坡寺”建筑。

圆通寺铜佛殿(摄影:冯赣勇)

当日下午15:20,记者一行打车26元,从圆通古刹抵达当日昆曲行的最后一站:金殿公园。这里也被称为昆明金殿名胜区,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

金殿名胜区门首(摄影:冯赣勇)

而名声显赫的金殿则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始建于明代(1602年),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且保存最完好。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新修葺,历史悠久。金殿自然风光优美,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偶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

金殿三天门(摄影:冯赣勇)

在前往金殿寺的途中,出租司机介绍说,按正常的旅游路线,游客通常从山脚舍车步行,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径“第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

金殿太和宫前(摄影:冯赣勇)

但是这样走很辛苦,考虑到我们年龄偏大,建议我们可直接乘车到距二天门附近的半山腰的景区大门进入,然后步行顺山道漫步而行一段距离,即可直接来到三天门上方的太和宫前。记者欣然应允,于是我们直接来到半山腰的景区门前,开始金殿寺的观光行。

太和宫留影(摄影:路人)

来到太和宫前,只见宫门两侧联云:“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据说,围绕着太和宫还有着一段故事。相传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崇信道教,有一天,他梦到仙人吕洞宾约他翌日在鸣凤山麓相会,第二天他就在那里等候。然后看到有一个放羊的老头,用绳子牵着羊,在山边用两口锅煮芋,另一口锅做锅盖,他一走近,那老头就消失了,只留下那两口锅。

太和宫门首(摄影:冯赣勇)

陈用宾恍然大悟,两“口”锅垒在一起就是“吕”字,带绳的羊意味着是“纯阳”,是吕洞宾的道号,这个老头就是吕洞宾。吕真人指示他鸣风山是洞天福地啊!所以在遇吕洞宾处,跨羊清河上,陈用宾修了“迎仙桥”,并在山上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样式建造,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周围建砖墙保护,有城楼、宫门等建筑,称太和宫。

棂星门(摄影:冯赣勇)

进入太和宫山门,一座斗拱飞檐,气魄宏伟的棂星门矗立于前。灵星指天镇星,历代尊孔子为灵星,凡学宫孔庙前均立棂星门,系取得士之意。门两侧塑青狮白象,在佛教中有“青狮献瑞,白象呈祥”的传说。在金殿内建此门体现了明清时云南盛行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特点。

魁星楼(摄影:冯赣勇)

经过棂星门,即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就像一个小巧玲珑的皇家紫禁城。小紫禁城筑于明代,作保护铜殿之用,城高丈余,周长三百六十五尺,取一年天数,暗喻日日平安。整个城强墙用青砖所砌,坚实厚重,嵌砌严密。

魁星楼前留影(摄影:路人)

在东南西北各开一门,门以红柒粉绘,金钉穿户。紫禁城西门顶上建有二层高城楼,供奉魁星,俗称“魁星楼”。紫禁城饱经沧桑,几经兵燹、地震毁坏,幸赖历代管理人修葺,得以完好如初。魁星楼挂的是清人涂卓的对联,此联是颂扬真武帝的:七宿旌旗指汉碧与五龙雷电绕玄都。

金殿(摄影:冯赣勇)

过了魁星楼登上沿阶进“城”,迎面高高的台阶上,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昆明金殿,即真武殿,来到近前观看,只见殿柱、门、商、屋顶等全是铜铸,高6.7米,宽、深各6.2米,净重14吨,重檐殿阁,气势非凡,熠熠生辉,明亮耀眼,故名金殿。其建筑体现了300年前云南冶铜的高超技术,殿旁悬挂有铜制七星旗,把金殿点缀得更加古朴庄严。

殿旁的铜制七星旗(摄影:冯赣勇)

金殿建筑在大理石砌的平台上,整个建筑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美观,宏伟庄严,且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古典建筑,堪称一绝。殿基边沿环绕石雕凭栏、平台上层、云龙阶石,台阶、御路、地坪等全部用云南特产的大理石镶砌而成,色泽湿润清新。下层平台栏杆、基石、云龙浮雕都是用墨石、砂石组合而成。栏杆上雕着花纹和二十四孝图。

吴三桂大刀展馆(摄影:王珏)

在金殿一侧的院落中有着吴三桂大刀与真武七星剑展馆和吴三桂与陈圆圆两座展馆。走进展室,只见两座室内分别陈列有和吴三桂使用的战刀及七星宝剑和通过连环画形式展现的吴三桂与陈圆圆的一段历史。金殿及其金石铭文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三桂大刀(摄影:冯赣勇)

在金殿另一侧还有一座转运殿,记者进入后里面黑黢黢,只好紧贴着墙壁,顺着只有一人能够通过的狭窄通道,围着殿中佛像顺时针转了一圈,也算不虚此行吧。

金殿转运殿留影(摄影:路人)

金殿景区不仅有令人赞叹的名胜古迹,更有流传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昆明金殿的异彩楹联及诗词,大多与它独特的自然景致、悠久的道家文化相关。众多的匾额和对联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一点上,使其陡然超越了其它的金殿。

苍耳人家品尝大理苍(摄影:王珏)

结束金殿的观光,记者一行打车51元返回市区。当晚18:15,在入住酒店附近的一家苍耳人家餐馆,品尝了一顿大理风味的晚餐。叫了水煎乳饼、梅子酱烤鸭、茄子豆角、海菜芋头汤几个菜肴。味道不错,十分实惠。至此,九到昆明一日走马观光行圆满结束。(图文:冯赣勇)

关于作者: 冯赣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