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个城市,值得你不远千里,说走就走
重庆 完全可以拍着胸膛说,在 中国 、在满世界,自己都是那个独一无二。
所以,无论是远方的来客还是与TA朝夕相守的老伴,即或醉得一塌糊涂了,还是会嗅着一锅正宗的 重庆 火锅浓郁的牛油味,呼过小二:再来一份鸭肠嘛……
活在这个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
也许,能让自己的生命多少有些独一无二吧!
重庆 最美的时刻还是在晚上,
因为时间太短,这次没能到高处的观景台去看夜景,但就从目力所及已经又让人觉得震撼了。
当夜墓渐渐降临所有的灯都被点亮时, 重庆 晶美的时刻才慢慢浮出水面,
那些小小的灯,把高楼大厦的外形一点点地勾勒出来,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美丽,带着妩媚动人的魅惑,把黑夜驱赶。
我喜欢解放碑热闹繁华的时尚气息,喜欢长江、嘉陵江两岸的闪闪灯光,喜欢朝天门两江交汇的宽宏气势,喜欢洪崖洞倚山而建、古老又精致的吊脚楼群……我在 重庆 夜景中流连忘返。
重庆 的美女如云,女人们柔情似水。
多雾的 重庆 空气湿润,令长期处于保湿状态中的女人面容姣好白皙细嫩。
两江三岸的梯坎行走,造就出 重庆 女人窈窕精巧,挺拔向上的身材。
难怪有人后悔说,到了 重庆 才知道结婚早。
到解放碑前走一走,你会发现,这里是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
重庆 的女人容颜美丽,性格更精彩,麻辣烫鲜色香味俱佳。
如同 重庆 火锅中的辣椒,红红的,辣辣的,端起酒碗,她们也可与男人比胜负。
重庆 的女人宽容能干,造就了男人爱拼潇洒的品质。
有人说, 重庆 男人的一切都是 重庆 女人浸泡出来的。
我第一眼看到的 重庆 是灰蒙蒙的,也是光亮亮的。
阴雨天给想象中的山城徒增了几许神秘感,磁器口里,不纠缠人的小贩让人感到轻松。
磁器口的老街道,均与“石”字关联:石级、石凳、石壁、石墙、石基、石路。
约两米宽的街道,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木屋依路依山而建,屋脊或高或低,低处触手可及。
青青的藤蔓,或悬垂与窗前,或匍匐于檐脊,油油的在微风中摇曳。
石砌的墙壁,已然爬满浅绿的青苔,在这繁华的都市边沿,与热闹的人群中凸显它的古朴。
有的栏杆用竹子围成,被青翠 大树 罩着。
树荫下的老头,于闲暇时光,手摇蒲葵扇,仰躺在竹椅之上,闭目养神。
那份悠然,那份闲适,让人艳羡。
路的两旁,皆为小店,店前门边,窗沿闲地,栽着各种花草,或依着门栏,或傍着木制栏杆,或附着窗沿,在古老而灰暗的瓦楞下,飘着清香,散出生机。
如果想最大限度地欣赏 重庆 的夜景,
最美的方法就是乘坐观光游览船,
坐在船中,慢慢地荡漾在江水中仰望两岸巍峨的高楼,尽情地享受此时此刻,然后放空一切。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选择乘坐缆车,站在那在天空中飞翔的小格子里, 从江 的这一头,飞向江的那一头,把 重庆 的美景都看透。
重庆 的路也极美,由于依山而建的格局,使得 重庆 的道路曲折委婉,时而上坡、时而下坡,仿佛条又一条在地上游走的白龙一会盘成一个C形,一会又弯成个S形,很是奇特。
说起 重庆 美食,首屈一指的要属 重庆 火锅了吧,麻辣鲜香,万里扑鼻,
比如 鸳鸯火锅、四味火锅、药膳火锅鱼头火锅全羊火锅等,若样样吃遍起码要十天半月的,
天气越热吃的人越多,越吃品种越齐全,正是 重庆 十八怪之一,“大夏天火锅到处卖”。
南山泉水鸡、歌 乐山 辣子鸡、 黔江 鸡杂、串串、水煮鱼、红烧肥肠、口水鸡、烧腊、老腊肉、豆花饭、磁器口豆花鱼、 万州 烤鱼、霸王螺、 潼南 太安鱼、壁山 来凤 鱼等等,美味可口。
小吃多不胜数,酸辣粉、麻辣小面、豌豆杂酱面、铺盖面、担担面、凌汤圆、老麻抄手、麦粑、棒棒鸡、油炸洋芋、凉面、冰粉、凉虾、糍粑、麻花,一听名字便令人垂涎三尺。
说到名产名吃,有 合川 桃片、 江津 米花糖、怪味胡豆、老白干、 永川 皮蛋、 忠县 豆腐乳、 涪陵 榨菜、 潼南 黄桃、 长寿 沙田柚、巴南区五布红橙、北碚锦橙、白市驿板鸭、老 四川 灯影牛肉.....
不行了,让我擦擦口水~
李子坝 | 轻轨穿楼,魔幻城市里的神奇交通
重庆 的轻轨十分有“魔性”,
别的城市的轻轨不是在地下就是在空中,而 重庆 的李子坝轻轨站穿越在楼房之间。
李子坝那里的单轨列车穿楼而过便被他们说成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真的就有游客建议,应把那列轨道列车搞成子弹的造型,让它去洞穿 重庆 湿漉漉的灰蓝天空~
所以,李子坝轻轨站每天吸引了不少人在下面拿起手机45度仰望上方拍摄,
大家还纷纷玩起了错位拍视频,
例如,张大嘴巴“吃掉”飞驰的列车,打开袖口、打开背包,将列车装入其中,争相把视频发布。
官方为此还设立了一个观景台。
看到这个公共卫生间,我就知道,李子坝站大概是要将宠粉进行到底了~
走出李子坝站,若是还想感受 重庆 的山城魅力,不妨前往离站点不远的李子坝防空洞以及三层马路。
防空洞作为 重庆 历史重要的“见证者”,其实有不少人都为之好奇。
入口处,长长的防空洞 通道 里,挂满了多种颜色的灯笼,还设置有打卡拍照的涂鸦墙、秋千等。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人眼中可能只有一座加油站:
毫无设计感的顶棚,几台看起来都一样的加油机,千篇一律的布局……
事实上,美的加油站,各有各的美。
8D城市 重庆 总是会给我们惊喜, 比如 这座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桂花园加油站。
沿着下图建筑往右上走,或者李子坝轻轨出来右拐,走不远就可以看到这个十分有特色的加油站。
桂花园单向通行,出入口分别位于防空洞两端。
虽然面积不大,但它早已成为网红地。
原因无外乎这几点:防空洞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历史爱好者慕名而来;
人们猎奇心理使然,汽车“穿洞”被认为“很 重庆 ”;
洞里凉爽,这里也是山城司机夏日加油的避暑地~
洪崖洞 | 重庆版的千与千寻
说到洪崖洞最早得追溯到明初,
戴鼎筑 重庆 城时,当时一共建了十七道门,分九开八闭,而洪崖门是闭门。
虽说是门但其实比较像城楼,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门可以进出,纯粹用于防御工事之用。
明未曾在城墙上架了两座大炮,据说是用来抵御张献忠之用。
当时 临江 门和千厮门之间是悬崖,城墙和洪崖门都建在悬崖上。
在洪崖门下面靠右的悬崖下有个洞,就是洪崖洞,当时张献忠就从这个洞攻入 重庆 城。
八年抗战时 重庆 人口爆增,因洪崖洞里可以摭风避雨,就成了叫花儿丐帮的地方,
到了40年代悬崖上才有了小路沟 通城 内外。
当时洪崖洞下是码头且相当热闹,洪崖洞两侧的悬崖下便开始建起一排排吊脚楼。
因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似摇似晃,构成 重庆 城特有的风景。
白天的洪崖洞我们欣赏的是 重庆 江边的吊脚楼建筑,以及周边的石雕、木刻品,甚至是远近、真假分不清的小故事,当然还有自由心证的传说和引喻。
重庆 的夜景素有“小 香港 ”之称, 重庆 市区三面 临江 ,一面靠山 ,地势起伏。
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城市风貌独特,由此形成奇丽夜景。
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
有人说, 宫崎 骏神隐少女中的澡楼就是以洪崖洞为蓝图,
但若然以时间来推算,也许 重庆 江边吊脚楼为蓝图这个说法会更贴切一点。
但不管 宫崎 骏是不是真有参考吊脚楼,我都不得不承认它的确有 宫崎 骏动画的味道,尤其是晚上的夜景,简直美得一塌糊涂~
龙门浩 | 青石梯,青砖墙,天青色里青衣裳
爬到半山腰,仿佛一切豁然开朗,
路旁有不少参天的古树,如果从高处俯瞰,会发现整条老街都掩隐在这浓密的绿荫之下。
这些百年前种下的老树与老树之间,间或穿插着些许房屋,
它们是 意大利 使馆旧址、 美国 大使馆武馆处旧址、 重庆 海关别墅旧址……
它们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垂直高度达40米的山坡之上,构建成了“万国建筑博览园”。
这些曾经爬满青藤的“垂垂老者”,在近几年 龙门 浩老街的打造中,返老还童了,
继续不带偏见、公正客观地叙述着自己的身世。
我们真的不要小觑这些用石头、砖瓦、木头建起来的房子。
别以为它们没有体温,更没有如簧的巧舌,就任人摆布。
殊不知,只要它们仍伫立于那里,就是真实的历史在娓娓道来,容不得虚构和演义。
正因为如此,
龙门 浩老街的修复打造者们慎之又慎,
整体采用了倚山就势、退台式的建筑风格,
蕴含一种对这方水土的尊重、珍爱、包容、执着、退让、求和与留异,
让它很山城、很 重庆 ,
并聘请了一流的文物修复工匠,用各地收集起来的160万块老建筑旧砖、40万片旧瓦、3万吨条石。
修旧如旧,“为 重庆 打造了一条能贮藏这座城市历史、人文、事件、民俗、传说综合性博物馆式的街区”
更让我庆幸的是,工匠们没有去惊扰这里的 大树 ,这些树的根还是缠绕着一百多年前的旧时光。
这精心拼凑的一砖一瓦,还是努力在维持着老建筑原有的样子,
就像墙下面那蜿蜒着沿各种缝隙穿行的黄葛树的根,
固守着,支撑着,不让它们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
和大多数景区比起来,这里还真挺安静,毫不拥挤。
再往上攀登,便至老街的“峰顶”。
这里,是 重庆 最美的城市阳台,
远景是整个渝中区半岛的宛如游龙,近景是东水门大桥的翩若飞鸿。
大多数古镇都只有中式建筑,而 龙门 浩却有不少西式元素,
只因这里曾是个码头,当年汇聚了不少外国使馆。
美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纷纷在此设点,也留下了这些西方人来过的痕迹。
然而,与 龙门浩老街最勾肩搭背的接触方式是找一个地方真正坐下来,喝点吃点,辟如就坐在这里~
东水门大桥下,不时有轨道交通列车呼啸而过;
传统与现代,就这样激烈而又融洽地碰撞在了一起。
不同于大多数古镇一条街千篇一律的YW商铺,
这里更多的不是售卖那种纪念物件,而是餐饮美食。
有吃有喝的,依山 临江 看风景,不可谓不惬意。
龙门 浩有个“福门”,就在老街中央,门楼右边厚重的城墙上镂刻着一个大大的康熙御笔的福字。
走过福门,顺顺利利 ~
寻一家餐厅,坐在露台,抬头便能看远处的长江索道 从江面上缓缓滑过。
一条索道、一座大桥,连通两岸;
一岸是繁华热闹的渝中半岛,
一岸是静谧柔和的南岸老城。
不用精致装扮,也无需刻意经营,自有时光点缀其中。
磁器口 |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
小门脸、木门窗,小青瓦的屋顶,木结构的廊檐,古色古香,尽展渝派建筑风格。
石板路边,石阶缝隙,楼脚一隅生长的青苔藓,散发着霉气味,仿佛在讲述着小镇悠久古老的历史,给古镇增添了古朴厚重的风貌。
走在石板路上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偶见三两只家犬跟随在各自主人身后,摇头摆尾,姿纵来来。
难得一见的是,在低矮门市房的屋檐下,一位老妪倚靠在躺椅上,她满头银发,面容清癯,额头上布满了皱纹,双目微闭,旁若无人,像是在静心倾听小镇上过往匆匆的历史脚步声,又像是在默默守护着磁器口里的古老文明。
在磁器口努力寻找着曾经带给这个小镇繁华鼎盛的旧瓷器痕迹,来佐证它昔日的荣耀与辉煌。
然而岁月留给磁器口的瓷器却并不多见,仅在几个不显眼的店铺里见到了现代版的匙碟盘碗等瓷器,古老的瓷器已是凤毛麟角,磁器口已经演变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古镇门口也早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们纷纷在磁器口牌坊前摄影留念,更多的年青人则摆出各种姿势玩自拍。
看来,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早已不只是磁器口古时的繁荣景象,也正是当今磁器口的热闹盛况。
步入古镇,街道骤然变窄,显得特别拥挤。
两侧商铺林立,紧紧相拥,行人摩肩接踵,移步艰难。
身临其境,仿佛就置身于繁华拥挤的大都市,又仿佛正在赶年前的最后一个场。
如有人站在商铺前询价或照相,后来者就只好停步等待。
在磁器口这条石板路商业街上,好几处挂着“陈麻花”招牌的门店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很有耐心的在等候购买“陈麻花”。
据说这种麻花是 重庆 知名的特色小吃,从清朝末年起就凭其香酥、脆爽的独特口味、“嚼着惊动十里人”的夸张比喻而名扬巴渝。
所以来到磁器口的人无论排多么长的队,等待多么长的时间,也要带上几盒“陈麻花”离开磁器口的。
对麻花不感兴趣的我,却被一个茶馆吸引了。
古镇最有特色的是茶馆。
百来米长的老街,开有十几家茶馆,古风犹存。
据介绍,当年镇上茶馆最多时达百余家,袍哥、水手及闲杂人等都爱进茶馆喝茶、摆 龙门 阵,甚至达官贵人、名人学者也喜来此了解民情。
古镇茶馆的特色是配套有说书服务,各家茶馆纷纷邀请说书艺人登台挂牌说书,招徕生意。
有的还配套有川剧坐唱、 四川 清音、 四川 竹琴等艺术表演,故称“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
当我来到一家茶馆的楼下,仰头观望,楼上另一块木板上歪歪扭扭的写着这样八个字:“喝茶、休闲、观景,打望,吹牛,发呆”,很贴地气。
茶馆在 重庆 、在瓷器口随处可见,是当地一张闪光的名片,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点的茶文化。
茶文化在不同的茶馆里有着不同的解读,我想楼下那八个字就是店家传递给茶客的理念吧。
豪爽热情、幽默风趣的 重庆 人爱喝茶。
\"以茶会友”,\"以茶聚友”,体面方便。
大家聚在茶馆里,泡上一碗“下关沱茶”,慢拂盖碗,茶香四溢,细细品茗。
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古今中外,家长里短,无所不谈。
历史的回音与现代的文明在茶馆里相汇交融,构成一道风情雅趣独特的巴渝茶文化风景。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一条石板路,千年瓷器口”。
从小小的磁器口镇走出了许多的著名人物。
抗战时期曾就速干磁器口嘉陆小学的丁肇中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宗白华等全国知名的美术大师、美学家都曾聚集于磁器口的凤凰山上。
一条油光发亮的青石板路,迎来送往了多少的商旅游人,见证了磁器口的千年兴衰。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至1003年),明朝时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开始繁荣,清末民国时为鼎盛时期。
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码头的搬移,以及公路运输业的发展,热闹了千余年的磁器口终于安静了下来,并逐步开始衰落。
磁器口因山上有白色巨石崖壁而初名白崖场,后因明建文帝曾在场上的宝轮寺隐匿四五年,世人遂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崖场也因此改称为龙隐镇。
清朝初期,龙隐镇盛产瓷器,远销蜀外,名声远扬。
后商人们因方便顺口,慢慢地就把龙隐镇叫成了瓷器口。
因“瓷”与“磁”相通,后又被叫成磁器口,一直延用至今。
沿街建筑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极具川东民居特色。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看起来铺面不大,但里面却很深。古旧的老屋里大多经营着颇具当地特色的土特产、名小吃,以及全国各景点 大同 小异的旅游商品,或水果糖画、棉花糖等,偶尔也有书画、服饰等商铺,无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街两侧是密密排列着的店铺,多为平房或两层建筑,青砖灰瓦,红柱白墙,典型的巴渝建筑风格。
店铺卖什么的都有,服装鞋帽、工艺术品,应有尽有。
尤其是小吃,随处都是,热的凉的,肉的素的,煎的烤的,都带有地方风味,馋得人流口水,赶紧买来,当街食用,顾不得矜男淑女形象。
有些店铺还特意将食品的制作过程安排到门前,你看,这个人站在门旁,拿着长长的捣棒打糍粑;那个人立在门前把粉糊制成米线;这边店铺里用机器摇晃面糊锅,还做成人拉锅动的样子;那边台阶上还有人表演川剧变脸招徕顾客。
古镇的小吃美食颇为闻名,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已成为享誉四方的“饮食三宝”。
古镇鸡杂、手工酸辣粉、手工糍粑等百吃不厌。
磁器口古镇总被说商业化,却一直都是人们很爱去的地方。
重庆 人爱搓麻将,上到耄耋老者,下至稚嫩的娃娃,他们技艺娴熟,搓起麻将来乐此不彼,通宵达旦,沉醉于搓麻将所带来的无比快乐中。
闲散唠嗑的老人,打麻将的街坊,奔跑玩耍的孩童,年代久远的建筑,伸着懒腰的猫狗……
整个画面散发着一派浓厚的老 重庆 味道。
鹅岭二厂 | 带着老重庆的基因,打开新世界
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店铺都没开门,也鲜有游客~
入口处有卖冰淇淋的小店,旁边有大家所熟知的网红店铺。
1939年建立之初,这里被称为“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印钞厂”,
专印钞券、税票、邮票等有价证券 和政 府文件。
这里曾是 重庆 的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业的彩印巨头,
据说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在 重庆 ,但凡是带色的纸片儿,
差不多都是从这里被印刷出来的。
青石阶、生锈的栏杆、长满苔藓的瓦片……
斑驳脱落的外墙,老旧的木制楼梯,
有文艺的气息,也有网红的气质。
实话实说,这里很小,真的很小,
我是一大早过来的,真的难以想象这里人多的时候,在几个“景点”排队拍照的尴尬场面~
(或许店铺开了会有地方逛吧,但恕我一个直男,也不怎么喜欢逛街,况且, 太多太多,千篇一律的通病了)
这里和全国很多的创意园一样,硬生生的摆了一些拍照的元素。
若一定要集邮打卡,那就来吧,没时间就别来了,
个人认为很多城市很多创意园比这里好很多~
长江索道 | 山城中的空中公共汽车
随着城市新型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公交车、索道、轮渡这些传统时代的工具逐渐失去部分功能。
由于 重庆 地形地貌特殊,“立体交通”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具他城市的特色,是山城一个强势的外形符号。
在两江索道(嘉陵江索道、长江索道)双剑齐发的年代,这两道空中风景线成了 重庆 最早期的城市名片。
但凡有电影电视剧来 重庆 拍摄,往返穿梭于两条江上的索道,必然会进入导演们的镜头。
外地来渝的背包客和摄影爱好者会专门抽时间前来按下快门。
在那个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索道第一次让 重庆 人民体会到什么叫“飞一般的感觉”。
尽管当时的长江索道不管在外观还是设备方面都没有如今这般发达,但却是那个年代独一无二的记忆。
在见惯了“大风大浪”的 重庆 人眼里,长江索道无非就是一种交通工具,
其职能和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并无不同。
但对于许多外地游客来说,索道是一种了解 重庆 本地人文风土的方式。
毕竟一低头就能俯瞰繁华的 重庆 市区,欣赏两江交汇的壮丽景象,也是一种独特而美好的体验。
曾经,长江索 道因 为运营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等局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现在它俨然成为 重庆 的发展象征,每天搭载无数人横穿长江,饱览山城风光。
对于老 重庆 人来说,长江索道永远都带有一层美好的滤镜,是记忆里最难忘的曾经。
吃 | 舌尖上的重庆
说起 重庆 美食,首屈一指的要属 重庆 火锅了吧,麻辣鲜香,万里扑鼻,
比如 鸳鸯火锅、四味火锅、药膳火锅鱼头火锅全羊火锅等,若样样吃遍起码要十天半月的,
天气越热吃的人越多,越吃品种越齐全,正是 重庆 十八怪之一,“大夏天火锅到处卖”。
南山泉水鸡、歌 乐山 辣子鸡、 黔江 鸡杂、串串、水煮鱼、红烧肥肠、口水鸡、烧腊、老腊肉、豆花饭、磁器口豆花鱼、 万州 烤鱼、霸王螺、 潼南 太安鱼、壁山 来凤 鱼等等,美味可口。
小吃多不胜数,酸辣粉、麻辣小面、豌豆杂酱面、铺盖面、担担面、凌汤圆、老麻抄手、麦粑、棒棒鸡、油炸洋芋、凉面、冰粉、凉虾、糍粑、麻花,一听名字便令人垂涎三尺。
说到名产名吃,有 合川 桃片、 江津 米花糖、怪味胡豆、老白干、 永川 皮蛋、 忠县 豆腐乳、 涪陵 榨菜、 潼南 黄桃、 长寿 沙田柚、巴南区五布红橙、北碚锦橙、白市驿板鸭、老 四川 灯影牛肉.....
不行了,让我擦擦口水~
在 重庆 热辣的美食江湖中,
有无数双筷子在火锅里翻江倒海,
牛肉、毛肚、郡肝、猪血、豆腐……
各类食材在透亮的红油中,
来了一场天 南海 北的相聚。
迸发出最适宜的口感,不拘一格、包容万物。
这份热气升腾的麻辣鲜香,
亦是 重庆 人热血翻腾的江湖情怀。
在 重庆 ,
没有什么是吃1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吃2顿,或者,加辣子~
假如说火锅是 重庆 的性格,那么小面也许是 重庆 的灵魂。
一大早,小面馆里就会聚了各方食客,挨坐一起,低头哈腰,专心致志地品味着平淡的美好。
十几种配料均匀附着在每一根面条上,杂酱、泡椒、酸菜、肥肠……
不同搭配碰撞出千滋百味的火花。
朦胧的清晨,一碗麻辣小面,便可打开一天的味蕾和精气神。
再见,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