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和盛镇日子逢单就赶场,即隔天场。赶场天就是乡亲们开心的日子。和盛老街上水泄不通,热闹的很!
喝茶、打牌的,做点小买卖的,聚在一起摆会龙门阵的,看热闹的,集市氛围很浓,小镇上热闹而和谐。
赶场天当地的草药买卖。
今年舒大爷82岁,不但修配匙絲还修上了电动车。看到2015年我给他照的工作照,嘴上乐得开了花。舒大爷地道温江人,爱人健在,一儿一女,女子在温江政府部门工作。一家人生活乐滋滋的。(前一张2015年拍摄,后一张2021年春节拍摄。)
孙氏手工坊位于和盛镇大桐街59号、61号。特色产品有苏式月饼、花生糖、绿豆饼、桃片、麦芽糖及多种传统糕点,百年传承工艺,纯手工制作,最具有温江地方人文特色的传承食品糕点。疫情过后仍卖5元一袋糕点,深受温江范儿喜爱。(前一张2015拍摄,后一张2021春节拍摄。)
老房子基本上拆完了,这里便成了和盛老街道的最后一点记忆。和盛人热爱着生活,他们怀念的不是拥挤、闷热、三代同室的往日时光,而是相濡以沫互通有无的凡间人情烟火。
相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湖广移民舒姓在此居住,因摆渡而得名舒家渡,后在民国五年置和盛保后得名和盛镇。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安阜桥建成后,代替渡口。有诗人曾留下“开口楼头月,江边渡口灯,月落灯还在,廖廖几点星。”的诗句,形容当时渡口的繁荣景象。
川西剿匪殉难烈士纪念碑位于温江和盛镇烈士街和盛中学内,1950年3月为纪念在川西剿匪中牺牲的烈士修建。周围铭刻了1950年2月解放初期在川西地区剿灭叛乱土匪,巩固新生人民政府的战斗中牺牲的朱向离将军与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地方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正义人士等烈士的英名和英雄事迹。
陈公馆坐落于和盛镇舒家渡场镇大桐街,建于民国20年(1931年)前后,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左右。系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是整个川西地区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旧式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成都平原农村的地区风俗,凡是哪家结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办宴席,请亲朋好来相聚,大吃一番,俗称吃九斗碗。温江和盛镇仍保留这一民间风俗。
2021年春节,我到温江和盛镇赶场。虽然成都温江区属于疫情低风险地区,但市场入口测体温、市民买卖戴口罩巳成为常态化。为过好一个祥和的春节大家都在努力。
津门网作者 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