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多彩川西(八)三星堆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多彩川西(八)三星堆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D9 三星堆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十年前成都之行没来及去三星堆博物馆,如今高铁已经通车,到广汉只需20分钟,方便快捷。

四川简称蜀,这一称号来源于遥远的先秦时代。蜀既是一个古代民族的称号,也是一个古代王国的国号。这个王国先后经历了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等数个国度,但蜀这个称号从未变过。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这之后在四川建立的政权国号也多为蜀,为了区别,一般将蜀文化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早期蜀文化,即古蜀文化,地理位置在成都平原一带,和东周至秦汉时期的晚期蜀文化,即巴蜀文化。

三星堆遗址于上世纪30年代发现,是最早发现的古蜀遗址,距今约3800至3200年。

在360万平方米的三星堆古城内,发现了密集的房屋遗迹、祭祀坑、灰坑、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墓地等,出土了大量让世人震惊的金器、青铜器、玉石器、象牙等精美器物。这些器物造型奇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个性,表现三星堆遗址已经是一个具有大量财富,有着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娴熟的玉石器加工技术,原始宗教色彩浓郁的文明古国,长江上游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明形成阶段中的灿烂篇章。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需要暴走,分为综合馆和青铜专馆。

综合馆:三星伴月 灿烂的古蜀文明

综合馆分为6个单元:

- 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的沧桑史

- 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

- 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

- 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

- 烈火熔金——三星堆冶炼

- 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三星堆遗址文化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800年,下迄春秋早中期,距今约2600年。

三星堆出土的酒器表明,当时农业非常发达,已有余粮酿酒。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很可能当时该地区生活着象群。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种类丰富,造型精美,体型硕大。

玉戚形壁

玉璋

三星堆的青铜器和金器非常精美。

金杖

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长1.42米。在金杖的一端有鱼、鸟、人物等图案,但这些图案意义以及金杖的用途尚未有明确证据。

铜虎形器

三星堆还出土了一些神树。中国古典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树,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方扶桑,中央建木和西方若米,神树立于大地中央,即世界中心,有登天之梯的作用。神树枝头有立鸟,代表金乌。

神树枝头立鸟

汉代四川地区流行一种带座铜树的随葬明器,因挂满铜钱俗称摇钱树,但是仔细分析,摇钱树上的朱雀代表日神,象征光明。摇钱树的“钱”,多饰光芒,依然表征太阳。底座则是昆仑、灵山、玉山诸神山之义。摇钱树和三星堆神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青铜器馆:三星永耀 神秘的青铜王国

展示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古蜀青铜神品重器。

青铜器馆分六个展厅,

- 铜铸幻面,寄载魂灵 - 奇秘面具

- 赫赫诸神,森森群巫 - 神巫群像

- 皇天后土,人神共舞 - 祭祀大典

- 矗立凡间,沟通天地 - 群巫之长

- 千载蜀魂 - 奇绝的宗庙神器

- 心路历程 - 三星堆考古录

三星堆青铜面具

这批面具非常独特,每一个人看到都会为之震撼。面具和中原文化大相径庭,有浓郁神巫文化特征,线条硬朗,轮廓分明。

青铜大面具

面具高72厘米,宽132厘米,是三星堆出土的最大的一件。

青铜纵目面具

面具高66厘米,宽138厘米。此面具眼部和耳部极其夸张,被人称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史书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蜀人始祖蚕丛为“纵目”,在三星堆面具出土之前,研究者们有各种纵目的解释,直到三星堆面具的出土,终于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是纵目。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

这些人头像陈列于古蜀宗庙,既是天神、地祇、祖先神的象征,同时又是国王和巫师等拥有政治与宗教权力的社会上层人士,王巫合一、人神一体。其中有极少数带金面具,是族群中地位极高的国王巫师。

宗庙密宝

三星堆出土了众多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的青铜器,造型千奇百怪,工艺精巧繁复,内涵高深莫测,应为古蜀神庙之中陈设的供人顶礼膜拜的神圣器物。

青铜鸟脚人像

只遗存了人像的下半身和鸟的上半身,人像下半身穿紧身短裙,双足为鸟爪,紧抓下面的鸟头。

青铜人身形器

整体造型好是一个人的身躯,下有双腿。器身纹饰是为五只倒置的的变形鸟纹,至今仍不知道是什么用途,是三星堆文物中最神奇的器物之一。

青铜太阳轮

推测是古蜀人设在神庙中的神器。

青铜雄鸡

雕刻非常的细腻,气宇轩昂。

青铜神坛

神坛尚未完全修复,但造型非常奇特。

青铜大立人

人像高172厘米,通高262厘米,应为群巫之长,手和脚都戴有镯子,充满了威严。

青铜兽首冠人像

青铜跪坐人像

三星堆出土的这些文物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具有非常鲜明的、不同于中原的特点,蜀字的古文有一个大大的眼睛,不知道这和这些青铜器中大大的眼睛有没有关系。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现,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成为信史。同时,出土的这些旷世珍宝,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无限精彩的古蜀社会。

带着深深的震撼,我们离开了三星堆博物馆。这时候发现已到中午,品尝下广汉的小吃吧。

三合泥

主料糯米、黄豆、大米,配料有核桃、芝麻、花生,板油炒制。

叶儿粑

糯米、香艾、肉馅为原料。

金丝面

用全蛋清和白面,面条极细,非常入味,很好吃。

玻璃抄手

因皮薄如纸、肉馅可见,被称为玻璃抄手。

广汉北站有一片桃花林

坐高铁回到成都已经4点多钟,按照以往的经验,博物馆应该已经闭馆。无意中上网查了一下,竟然看到四川省博物馆闭馆时间是晚上8点,意外的惊喜。

四川博物院

四川博物院的LOGO是由“四”和“川”字上下组合形成一个鼎的造型,突出了重要馆藏文物 - 青铜器的特色。

参观了巴蜀青铜馆、藏传佛教文物馆 、陶瓷馆和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

巴蜀青铜馆

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巴蜀青铜器在与夏商周青铜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征的青铜文化。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在广袤的四川盆地,大约在三、四千年前,蜀人就创建了高度文明的古国,后来又和巴人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巴蜀青铜文化,代表了巴蜀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西周 象首耳兽面纹铜罍

属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

罍(音雷),盛酒器。铜罍器身的肩部、腹部之间装饰有两个立体的长鼻象头耳,两耳之间和一面腹下各铸一立体象首。整个铜罍通体碧绿晶莹,似有古玉的光泽,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中难得的精品。

结合在三星堆博物馆出土的大量的象牙,说明象的形象在当时的蜀地很流行。

牛纹铜罍

此器装饰的牛纹较多,除主图外,没有再饰其他纹饰,器身素洁,翠绿亮润,如翠玉一般,是古玩界常说的典型“绿漆古”。

商 “牧正父己”铜觯

觯(音至),盛酒器,铸有器主的氏族及名号(牧正父己)的铭文。该器不是蜀器,是中原青铜器,说明早期蜀人与殷周有一定的关系。

战国 “邵之食”铜鼎

为楚器,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字体。邵同昭,是楚国的族姓。

战国 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嵌错,也称错金银,用金银丝、片嵌入青铜器表面,构成各种花纹。

这个铜壶嵌错四层的图案,以三角云纹分隔。

第一层为习射图和采桑图

第二层为宴乐战舞和弋射图

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图

第四层为狩猎场面

高仅有40厘米的壶面上,竟刻画了200多个人的形象,个个有特色,另外还有其他景物。

藏传佛教文物馆

最有名的就是格萨尔唐卡,入选了国家宝藏。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世代相传,至今在藏族群众、尤其是农牧民当中广泛流传。同时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有120部、100万诗行、2000多万字。

在没有出现手抄本和木刻本之前,《格萨尔》主要靠民间艺人的说唱得到广泛流传。为了加强说唱时的效果,一些聪明的民间艺人就以《格萨尔》为题材,绘制人物画和格萨尔故事,说唱时把它们悬挂起来,边解释,边演唱,这就是有关《格萨尔》最早的唐卡。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专门的类型,称作“仲唐”。

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仲唐,就是这11幅格萨尔唐卡。每幅唐卡均以一位人物为中心,四周配以相关的故事情节。以神子诞生显示神通,赛马称王降妖除魔,金戈铁马南征北战,安定三界重返天国为线索,完整的描绘了英雄格萨尔波澜壮阔的一生。

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

后蜀残石经

入选国家宝藏。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在碑石上刊刻官定儒家经书,被称为“石经”。从春秋战国时开始,古人就习惯把经典著作刻在石头上以便永久保留,自东汉刻熹平石经起,以后各朝续刻石经。

五代是唐宋之交的混乱时期,后蜀是五代十国中的一个国家,以成都为国都。当时战乱频发,而蜀地却偏安一隅,十年不见烽火。后蜀末代皇帝孟昶(音厂)广政元年间(公元938—965),在宰相毋昭裔的倡议下,始刻儒家经籍,请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张德昭、孙逢吉等手写之后刊刻。

前后历时近200年,共完成《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和《左传》十经。宋代又补刻《公羊传》、《谷梁传》和《孟子》,使之成为完整的儒家十三经,又名孟蜀石经、广政石经、石室十三经。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只刊刻了七部儒家石经,分别是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后蜀石经、嘉祐石经、御书石经、乾隆石经。后蜀石经是这些石经中字数最多、刊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种。

这块石经为石碑的下段,两面刻正书阴文,所刻内容系《毛诗》,一面为《周颂·桓》《周颂·赉》,另一面为《鲁颂·駉》。

东汉 制盐画像砖

入选国家宝藏。画像砖刻画了东汉时期四川人制盐的场景,有人在汲卤、烧灶、背柴,还有人狩猎。

东汉 陶说唱俑

由于有了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珠玉在前,四川博物院的藏品便显得相形见绌,没有十分出彩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

晚上来这家吃串串,等了好久才吃到。

又一次开心快乐、赏美景、品美食、观文物的旅途结束了,虽匆匆而过,依然体会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