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重庆最文艺的旅行景点,很多人会想到黄桷坪涂鸦一条街、鹅岭贰厂文创公园等地方,其实还有许多老厂房改造的小众场所可以慢慢游玩,用心感受。
比如在重庆璧山建龙镇,就有一座隐匿于乡野的大圆祥博物馆,由废弃的老碗厂改建而成。因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自建成后,除了博物馆爱好者知晓,在大众中,甚至很多重庆本地人都没听说过。这座博物馆究竟收藏了什么呢?卖个关子后面介绍,且先聊聊这座工业遗址。
老碗厂原名叫天福碗厂,建于清咸丰四年即1854年,算起来已有160多年历史了。重庆璧山盛产土陶,在清代建有数家碗厂,其中天福碗厂年产上万只,并远销外地最有名气。后来碗厂历经兴衰,直至停产转让,成为“中国近现代乡村工业的典型遗址”。最终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性改造,便有了如今所看到的大圆祥博物馆模样。
重庆璧山城区距健龙镇约20多公里的车程,如果对当地不熟悉,必须使用导航。在各种乡道上绕来绕去,似乎要迷失在大山中时,几栋暗红色砖楼赫然出现在眼前,四周被菜地包围,隐约从铁门上挂着的几个大字中能辨认出大圆祥博物馆到了。哪想看上去相当低调的外观,内里却让人叹为观止。
没错,博物馆内利用原来工厂的5大车间分布改成了7个展厅,陈列了10万余件巴渝古建筑部件,光门就有上万件,是全国古建收藏规模最大的民间博物馆了。当进入博物馆大门的一瞬间,任谁都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展厅内分门别类的“堆”满了石雕、匾额、建筑木、家具木雕、佛像等各种精美藏品。如果复原,可以还原上百座巴渝古宅大院,相当于一座过去的小重庆城了吧。
据介绍,博物馆开馆后,成龙曾特意慕名而来,观赏兴奋之余,还站在一个高约2米的木雕前,张开双臂比划高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对博物馆进行归类整理时,亦将以门神大门为代表的木雕藏品誉“木头上的敦煌”,足以见得雕工之精湛,图案之丰富。
除了大门雕刻的门神,还有不少呈现巴渝风景和生活状态的门雕,如刻画三峡风光、龙飞凤舞、亭内饮茶等景象,几乎没有看到重复的画面。有幅门神图尤为特别,从打扮和动作看来,似乎是女性。她头上戴盔,背上有旗,有男儿气却又劲中带媚,像极川剧中武旦,十分传神。
门雕仅是博物馆很小的一部分藏品,家规家训匾额展厅也是其中的精品。这些匾额的文字虽然都有些年头了,但仍刻工精良,苍劲有力,内容也通俗易懂。大部分以“仁”“义”“俭”为主,也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万事让三分,天空地阔”等劝善劝孝的类型。看似平常的文字,读后回味无穷。
另外,展馆里陈列的奢华老木床不太常见,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会使用。有一种半围床,保存尚好,床框上雕着精美的莲花、书卷、牡丹等图案,非常饱满,分别代表清廉、功名和富贵的寓意。
还有一种围床,表面看上去窄窄的很普通,探进去才发现惊艳的一面。床顶的20多个方框内都刻着不同的画面,包括喜鹊、梅兰竹菊等繁复的元素。它产于光绪年间,床内设有暗盒,床框镶嵌玻璃,不仅华贵,功能也很齐全。
当然,上面这些展品仅是沧海一粟,据说博物馆主人花了大半辈子的所得,全都投在里面了,每件收集回来的物件都很稀有和价格不菲,数千尊造像中甚至有千年历史的唐代自在观音。如果有机会来重庆旅游,值得花点时间来此博物馆细细品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