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几年前,一个唱歌的综艺节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歌手,以一曲民谣火爆了一个城市,搞得人人都想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据旅行社的朋友讲,那一年的成都自由行火到一票难求。凑热闹看人头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于是想去而一直还没去的地方就自然多了一个蓉城,就想着不急,总会有机会吧。这不正说着机会就来了。寒假伊始,计划跟团去尼泊尔沐浴喜马拉雅圣光,一看行程,不是直飞而要在成都转机。择日不如撞日,既然天意如此还能省个机票钱,索性就延后了返程航班,App订个酒店,攻略必去必吃之所,最后手绘个简图标出所有POI,启动人肉CPU做个每日路线规划,还真是一气呵成。
去程同样是在成都转机。1月22日晚班飞机从北京飞成都,到达酒店已是次日凌晨。好在第二天的航班是下午,上午没有活动。酒店离机场很近,时间不多也不能走远,查一下地图,发现马路对面不远就是西南民族大学空港校区,于是决定去看看。大概是放假的原因,学校里几乎没什么人,拍照完全不用担心乱入。这里显然是个新建的校区,建筑都很新,功能区分布也都经过精心规划,图书馆、运动场、教学区、宿舍区非常清晰。而最特别的是道路入地的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像很多大学一样,校区往往占据两个甚至多个地块,中间被一条道路分开。过去的学校大多是通过修建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方式,来解决校内人员频繁穿梭的问题。但西南民大这个新校区在设计上反其道而行,没有把行人送上空中或地下,而是将车辆通行的道路建在了地下。这条路就叫民大路,从路西口向东延伸200多米后就来到民大门口,从这里开始道路转入地下,一直从地下通过整个民大校区,到东侧再重新回到地面,连公交站(西南民大站)也设在地下。这样的设计就使得整个校区在地上基本连为一体,既方便又安全,行人车辆都受益。
为了占据有利的观景座位,我们到达机场比较早。办完所有手续,有比较长的时间可以逛一逛候机楼。飞尼泊尔的航班在T1航站楼出发,我们就在T1的大小店铺逛了逛,还意外地买到了特别好吃的军屯锅魁。上网查了一下,这军屯锅魁也是一道著名的成都小吃。只是后来在成都街头看到各种卖军屯锅魁的大店小店,用的包装纸袋也一模一样,但价格差异很大,不知道哪个才是正宗的。不过机场的锅魁无论是否正宗都还是很好吃的,而且才6块一个,简直不敢相信是机场价,宽窄、锦里那边都要10块、12块。回程在T2航站楼候机,特意找了好半天,T2还真有,就又买了几个带回北京。
真正的逛吃之旅还是从尼泊尔回来之后,被咖喱土豆洗胃一周,感觉自己都瘦了(大雾)。延误,快到凌晨才入关。回到祖国的土地,第一时间恨不能冲出机场就先干一杯红油汤底。不过阴冷的成都却没给我一个美好的见面礼。坐出租车去酒店,司机说自己不认识路要我手机导航,然后就直接冲上了机场高速而没有走本该走的高速底下的机场路,导致没有高速出口绕了路,本来十几块的车程生生干掉我33块人民币,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就被这一个混蛋拉低了好几个level。酒店在空港国际城,提前在网上预订,价格便宜得感人。普通的商务酒店,12层不吵,有大大的落地窗,周边吃喝俱全,交通便利。到达的前一天路口对角刚开了一家很大的喜玛特超市,大海报贴在电梯里。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也不吃早饭,要清空内存迎接成都美食。
双流区离市中心稍远,但交通很便利。公交换地铁,大约一个小时到达第一站著名的步行街宽窄巷子。光看地铁站就很有特色,B出口的墙面设计,不用查找就知道通往宽窄巷子。这里其实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共三条平行的巷子组成,一水的青砖黛瓦仿古四合院建筑。从宽巷子西头进,井巷子东头出,沿蛇形线路刚好完整穿过三条巷子。宽、窄两巷子很类似北京的南锣,以古街为背景,以文艺气息、小资情调为装点,小吃店、餐馆、文创、特产在街道两侧林立,本质上是已然高度商业化的现代街区。就像北京人其实并不怎么爱去南锣一样,貌似成都人也不会跑到宽窄巷子去邂逅美食——这些网红打卡地似乎总是外地游客的天堂。可来到成都,不去逛逛宽窄巷子或是锦里,似乎又不算来过。我不是搞旅游规划的,对于景点同质化的问题还是留到科研交流会上去探讨吧。倒是这游客稀少的井巷子改造得有点儿意思,利用半边街建了一道长长的历代砖文化墙和一些过去的老照片墙,人行道地面也以井的名字和位置做了巧妙的设计,如能仔细读一读墙上的文字和图,还真能了解不少这个城市的历史与变迁。
在宽窄巷子品尝了三大炮和铁板豆腐之后,按计划前往离此最近的四川博物院。博物馆最初不在计划之内,托《国家宝藏》的福,一年来对博物馆有了兴趣。刚好出发前两周播出的正是川博的那一期,又在地图上无意中发现川博的位置就紧邻浣花溪公园和杜甫草堂,行程上刚好顺路,自当进去看一看。地图规划路线两公里多,决定步行。沿蜀都大道,穿过酒肆林立的琴台路,再走青羊上街,就来到川博正门口。免费,刷身份证直接进。料想着最近一定会借着《国家宝藏》的宣传展出节目中的国宝,就有意识地寻找可能展出的主题馆,毕竟时间有限,偌大的博物馆想要仔细看完恐怕要待上一整天。先在藏传佛教文物馆找到了格萨尔唐卡组画。一幅画一个故事,围绕着天地人魔展开,生动再现了一个藏民族及其英雄的历史与传奇。又来到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这里展出了众多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当然也包括节目中介绍的东汉制盐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全面展示了汉代陶石艺术的精湛技艺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将那时蜀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一一还原。后蜀残石经虽然只剩下几块石碑残片,但其上所刻之字历经千年战火流离仍清晰可辨,既是历史的实证,又是国学经典和文化的传承。还有大名鼎鼎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以及一众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东汉俳俑。俑人大多身形短小,面部夸张,但无一例外喜形于色,或面带微笑,或开怀大笑,眉眼表情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有人说这笑容反映了千百年来蜀人生活的舒适安逸,也有人说这笑容反衬出那个时代说唱艺人的低贱卑微。但无论如何,这些来自两千年前微笑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集东汉雕塑艺术之大成,见证中国曲艺发展之历史。唯一遗憾的是最有名气的那只说唱俑在川博只能看到复制品,真品在国博。
出川博已经午后一点半,之前的三大炮消化得差不多了,决定先喂饱肚子。搜附近,发现川博对面就是陈麻婆豆腐青华路店。川菜中麻婆豆腐名满天下,而这家始于1862年的陈麻婆豆腐更是享誉盛名的“中华老字号”。这个时间点还要等位,人气可见一斑。好在没等太久就有了位子。点了招牌的陈麻婆豆腐,加一个完全不辣的豆角烧茄子,两份米饭直接用木桶盛上来小半盆。 豆腐嫩而不碎,配上肉末,红油赤酱,看着就特别有食欲。典型的川菜麻辣是真下饭,就算辣得鼻涕眼泪一大把,也根本停不下来。小半桶米饭搁平时肯定是吃不完的,结果一口不剩。被咖喱折磨了一周的我终于在成都吃了一顿饱饭。后来在超市看到有卖陈麻婆家的调料就带了两袋,回来自己做了,还原度也很高。
吃饱喝足过马路,就来到浣花溪公园北门。这个公园也是以杜甫为背景设计建造的。园内有多个杜甫雕像,还有大量的诗词墙,镌刻着一些书法家或名人抄写的古诗词。穿过一小部分浣花溪公园过一座桥来到杜甫草堂东门。东门大概是新建的,很多攻略、介绍上都没有,百度地图上也没有,幸好目前用的是高德。阴冷潮湿的午后,漫步草堂的绿竹间,每个人似乎都沾染了仙气,浸润了诗意。遍布的绿植下,忽见一小座石碑,上刻《春夜喜雨》;转头又见一条长廊,一首首熟悉或不熟悉的名篇立于墙上。有大人站在碑前为自己的孩子朗读,可大多数人终究不是陈更、武亦姝,时不时冒出的生僻字让前一秒还摇头晃脑的抑扬顿挫在下一秒如同卡碟。忽听得身边一陌生游客大声感叹:来到这里,感觉自己没文化。众人哈哈一笑,+10086。想来这蜀地对古代文人墨客的吸引力大概不逊于今日之于吃货,众多大文豪都曾在此留下千古佳句,这其中就包括诗仙和诗圣。战乱流离辗转,入蜀地偏安一隅,纵不能“会当凌绝顶”,仍可赏“花重锦官城”。三重茅下晓看红湿,诗人脑海中闪现的是冷眼观“三吏”,还是泪目睹“三别”。诗圣与锦城的相遇,是前者的幸运,亦或是后者的荣光?却终逃不脱“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轮回。时空交错,彼时少陵先生感伤茅屋为秋风所破,此刻我辈欢聚堂前只差支个火锅——写不出万古流芳的文字,未尝不是家国之幸,生灵之幸。
从正门出杜甫草堂,乘公交车前往武侯祠和锦里。从武侯祠门口路过,时间已将近闭馆,没有进去,直接继续向东就来到锦里古街。临近黄昏,锦里的人气似乎较早晨的宽窄更胜。快过春节的缘故,这里也早早张灯结彩,年味十足。又是一个戏楼、酒肆林立,美食、作坊遍地的步行街,只是较之宽窄巷子,多了些烟火,少了点文艺。尝一口张飞牛肉,再嚼一颗黄老五花生酥,最后来一碗醪糟汤圆暖手暖胃。眼馋的美食太多,无奈内存有限。出得锦里已是华灯初上,火红的灯笼映着火红的辣椒,给阴郁的锦城平添一份喜庆。
往车站走的路上又过武侯祠门口,无意间瞟见一个黄色的小房子,是成都景区直通车的服务站。进去咨询了去熊猫基地的交通和票务,在漂亮的成都小妹帮助下,用微信预订了第二天的车票和门票。体验过之后发现,成都这个散客旅游服务平台做的很不错,毕竟来这里自由行的游客居多,即便是像我这样善用各种App的人也难免百密一疏,更何况做攻略是真的很耗时费力,基本只适用于平时比较闲的人。这个平台在市内各主要景区都有发车点,每半小时一班大巴发熊猫基地,回程一样,非常方便。各景点之间也有固定班次,比如从熊猫基地出来也可以不回市区,直接去都江堰、青城山、三星堆的线路都有,赶时间的还可以拎着行李坐往返机场的线路。
次日一早,还是公交换地铁,到春熙路站乘坐前一天预订的大巴。车程也就半个小时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路上的时间不长,可在门口等电瓶车又耗费了40多分钟,而据说这还不是熊猫基地游客最高峰的时候。按照直通车导游的说法,重点去看了月亮产房、太阳产房、大熊猫1号2号别墅,还有小熊猫活动区。不得不说一开始特别失望,在两个室内产房都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熊猫幼崽,只有一两只成年熊猫,还背对着人也不爱动。后来逛到室外的区域稍好,有几只熊猫好歹给个正脸或动一动,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只能看到熊猫屁股和熊猫睡觉。终于明白春熙路那个标志性的“大熊猫”爬楼雕塑为什么是个背影了,因为熊猫基地的大熊猫真的就是这样示人的。临近中午,工作人员送来了新鲜的竹子,熊猫们终于显得活跃了一些,有的两只凑在一处吃得专注,有的边玩边吃还喜欢爬树,也有吃完遛食的、睡觉的。最有趣的一只一扭一扭爬到树跟前,身手敏捷地上树,蹲在两树杈之间,然后——开始拉屎。小熊猫区的小熊猫也很可爱,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一张小脸萌萌哒。如果说大熊猫是蠢萌蠢萌的,那小熊猫就是呆萌呆萌的。熊猫基地之行虽然没能见到熊猫幼崽有点遗憾,可对于第一次看到活物大熊猫的我来说还是满足了好奇。原来大熊猫没有视频中看上去那么白,大约也用了美颜和滤镜吧。
直通车返回春熙路,在总府路口下车。中午一点半,早晨在地铁站只吃了一个酸菜包子(春熙路地铁站内C口,特别好吃),此时消耗殆尽。计划这天吃火锅,搜周边,发现签王之王牛肉串串总府路店就在附近,就直奔着去了。鉴于川菜的辣度,保险起见点了鸳鸯锅。红油汤底确实名不虚传,麻辣过瘾,辣而不燥,正是想象中成都的味道。菌汤锅底味道是个惊喜,吃到最后索性盛一碗菌汤加点白开水稀释当汤喝。各种串串在冷柜里一层层码起来供食客自选,各种口味的牛肉很新鲜,还有培根、鸡翅、排骨等。与北方吃火锅不同,在成都是找不到芝麻酱、腐乳和韭菜花的。每位面前一罐火锅油碟就是蘸料,主要成分是香油。红油锅底香油碟,这是要吃多少油啊!考虑到高位运行的血脂,我是用了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才没有打开那个易拉罐。可为什么成都人天天吃着火锅打着麻将,满大街却不见几个胖子呢?真的不科学。油碟的功能没搞错,可没用过可换头筷子犯了低级错误。第一眼看见那个筷子就觉得怎么这么短呢?吃着吃着又发现,怎么前头是空的呢?后来把餐具包拆完发现怎么还有两根短木头是干啥的呢?吃完一顿饭没想明白,一直到回家后的某天晚上躺床上睡觉,还没睡着时突然悟出了那个筷子的用法,顿觉蠢哭——这谁发明的新武器,害我都不会吃饭了。两个人吃了90多块,美团结账打九折。又吃饱了就得运动运动,春熙路走起。似乎每个城市都有那么一条名声在外的商业街,就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在成都就不得不去春熙路走一走。IFS、伊藤洋华行、王府井、伊势丹,还有东面的太古里,从顶级奢侈品牌到网红小店,从火锅、串串、龙抄手到咖啡、西点、Line Friends,在这里可以一网打尽。“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古人似能跨越千年看透今日的盛世升平,不看美女只看繁华,一条街就是一座城。
第三天,第一个目的地是文殊院。重点当然不是烧香拜佛,而是被朋友强烈安利的一家苍蝇馆子的甜水面。地铁文殊院站出K口,下一个巷口左拐上金马街,一直走到尽头街口,街对面就是文殊院西南门,而这街口左手边就是传说中的网红苍蝇馆子——洞子口张老二凉粉,右手边则是装修精致的老字号——龙抄手文殊坊店。时间还早,破馆子人头攒动,收款台排着不长的队,龙抄手还没到营业时间进不去,索性先进景点逛逛。马上过年了,来上香祈福的人已经渐渐多起来,不过比起后来在新闻上看到的大年初一的人海模式,还是庆幸自己选择了对的时间。除了门口上香处,其他区域人很少,佛塔、碑廊、经阁、讲堂,古香古色,清幽而庄重,墙头点缀的小红灯笼提醒着人们佳节将至。大致转了一圈出来,心心念念的还是口腹之欲、拔草之心。听说来文殊院可以不烧香,但不能不吃这甜水面。迫不及待先来一碗,面条比筷子粗,咬一口韧劲十足。酱料只看得出红油辣椒和白糖,猜不出那酱油色如芡粉一般的是什么独家配方,没有想象中辣,辣中又带着甜,诚不欺我,确实好吃。一小碗迅速干掉,旁边已然翻了好几桌,如此之火哪好意思久留,还好龙抄手开门营业了,相距十米,转战对面。想吃的太多,内存有限,思来想去,最终只点了菌汤抄手和钟水饺。五个抄手一大碗,十个饺子一小碗,一个抄手大过三个饺子,跟北方的习惯正好相反。虽然较甜水面差了点味道,不过饺子不蘸醋而蘸红油辣椒,吃起来也别有味道。
再一次吃饱喝足,穿过仿古商铺林立的文殊坊,坐公交车前往东郊记忆。看多了成都的古典诗意,来到东郊记忆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直观的感觉,这里就是成都的“798”。昔日的旧工厂,利用老厂房改建装潢,音乐、美术、戏剧、摄影多种艺术聚集于此。熟悉的车床唤醒儿时的记忆,时尚的涂鸦彰显时代的气息,工业遗址搭配潮流文创,视觉的反差带来的是另类的艺术碰撞与融合。来到一个城市,热门景点总难免被人蜂拥而至,打卡冷门往往有更好的体验,谁知道会不会是下一个网红呢。
离开东郊记忆,再坐公交前往真正的网红——九眼桥。站在不远处的一环路桥上,沿府河向北望去,正是网红图上那座桥,只不过一来不是夜景没有灯火辉映而略显黯淡,二来此桥没有“九眼”貌似名不副实。走近再看,桥头牌楼上书“安顺廊桥”,建于2002年。查过才知道,原来的九眼桥早已拆除,只是这座新桥基本还在原桥的位置。所以今天的所谓“九眼桥”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地名,网红美图上出现的其实就是这座“安顺廊桥”。桥上是一家饭店,穿桥而过来到河南,沿岸是著名的九眼桥酒吧街,大白天街上很清静,只有环卫工人还在忙碌。有点遗憾来错了时间,只有夜晚的九眼桥才值得来打卡,只能期待有机会再来成都。
沿河岸望江路一直向南,不多远就来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口。这里是川大老校区,也是校本部。校园太大而时间有限,基本上只是沿校园东侧大略走过一遍。在听荷池畔小坐,环顾四下绿树成荫,那些青砖红墙、旧式窗棂,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百年学府的气质和底蕴。忽然就想起自己上大学时也是在类似这样的林荫道、老建筑间度过人生最美的韶华,而今那些砖瓦都只存在记忆中了。之前对川大了解不多,只知是名校,但谈不上如雷贯耳。如今只是路过物理院、生科院,看着楼门口那一块块金色牌匾上的文字,才发现这所学校其实不简单。好的大学还是得凭实力说话,百年沉淀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更多的大师与传承,是精神与远见。
路过天府,停留三日,匆匆走过一座城市,随时随地在空气中四溢的火锅味,叫人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手中美食清单太长,我想会有下一次的重逢吧。当然,再来之前我打算先背几首诗词,诗圣他老人家或许会欣慰“润物细无声”。
挽着衣袖,手揣裤兜,
锦江岸边走一走,
累了来碗龙抄手。
网红蝇馆甜水面,
文殊院,洞子口。
春熙美女看不够,
宽窄锦里古韵悠。
川大民大博物院,
学海无边苦为舟。
工部堂前蓦回首,
广厦千万然寒士囊羞。
火锅串串入口,
纵使涕泪横流,
忍不住,又伸手。
他日重返再抵双流,
请等我在玉林路的尽头,
小酒馆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