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千名教授深耕12年在合川深山里建造一座万人大学,却为何匆忙搬走。

千名教授深耕12年在合川深山里建造一座万人大学,却为何匆忙搬走。

在合川游览涞滩古镇的时候,听朋友说距离附近不远的三汇镇的大山之中,有一片神奇的建筑群,采用干打垒的建筑方式修建而成,很有特色,还说当年有近千名大学师生扎根于此,用了12年的时间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容纳万人的大学校舍,而这座大学,后来还被喻为中国最能流浪的大学,合川居然还有这样的好地方,那又怎能错过!

从涞滩古镇自驾前往三汇镇,然后导航四川矿业学院旧址即可,全程也就23公里,这里的详细地址是三汇坝白岩山。

当我走近这一片超大的干打垒建筑校舍之中,好像一下子走进了时空隧道中 一般,这里的样子和当初建成时候的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里有51栋建筑,面积超过86000平方米,足可以容纳上万名师生,规模之大,却是超乎想象。

这里可能会有朋友问,什么是干打垒的建筑?咱们先来稍微解个惑吧!

干打垒,其实就是一种简易的筑墙方式,干打垒墙体包括土坯墙、土筑墙、乱石墙、统沙墙、三合土墙等类别,这里的57栋建筑,就全部采用的是乱石墙干打垒技术,我们又可以通俗地称为石砌干打垒。

这些干打垒的校舍,从建筑外墙上看去,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改变的只有周围的环境,建筑本身依旧是当初的模样,整齐,简洁。

行走在这一片校舍之中,一连串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为什么在这座大山里面会有这样一座神奇的建筑群呢?这座大学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一个深山中呢?现在这所大学怎么样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查询了一些资料后方才明白!

原来这里竟然是中国矿业大学的旧址!

上世纪60年代末,由于我国东北边界形势紧张,北京有13所高校往外迁移,当时的北京矿业学院就是其中之一,于是近千名北京矿业学院的教授和家属就一起搬迁到了煤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华蓥山脚下的合川三汇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白岩山的山头建校呢?一方面是要节省耕地,另一方面也便于就地取石材,这便是当时大的背景了!

当时的条件有多么的艰辛,我们可以想象的出来,这些教授和师生们便自己设计校舍的方案,联合当时的煤炭工人,当地民兵一起,就地取材,用石头堆砌成墙体,艰苦奋斗了,在这片大山深处,硬生生的修建出一座能容纳上万师生的大学校舍,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啊!

千辛万苦修剪好的大学校舍,随着国内环境的稳定,1978年,矿业学院又被批示从这里往外搬迁,搬迁到江苏徐州,继续办学,1982年全部搬完,从建成到完成搬迁,在这里一共办学12年,培养了3000多名矿业人才,其中还出了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确实硕果累累啊!

学校搬走后,这里就移交给了煤炭工业部的川煤五处和十处,在这里有着固定的办公楼,食堂,职工医院,子弟学校,目前这里部分房屋还有人居住,大都是这两处多退休员工,不过大多生活在后来新建的员工宿舍楼了,以前的干打垒建筑的校舍里早已经人去楼空了!

你能够想象的出来吗,现在著名的中国矿业大学,竟然曾经在重庆合川的大山之中办学12年,还培养出了那么多的国家栋梁之才!那么说起这所大学,其实它还是一座被人喻为“中国最能流浪的大学”,你知道为什么吗?

中国矿业大学,最早在1909年创立于河南焦作,成为叫做路矿学院,后西迁陕西城固,改名国立西北工学院,再后来迁往首都北京,然后南隐四川合川,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最后归根江苏徐州。

怎么样朋友们,你们喜欢这座大山里的干打垒大学旧址吗?欢迎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带着瓶盖儿去旅行,一起分享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