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6月,香港,按行走时间序:
太墩
大帽山山頂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郊遊徑
大枕蓋
上窰郊遊徑,曝罟灣
流水響水塘,鶴藪水塘
西貢西灣路,麥里浩二段
屯門徑
香港之心
古洞水塘,麒麟山
進入2022年,香港的疫情更加反复,特別是2-3月的那段時間,每天刷新著感染人數的新高。 5月稍微平靜了一點,6月開始又不斷增加的確診數量。困身香港,唯有繼續投身山野。今年的春季雨水不算多,只是因為反复疫情,行走的次數大大減少了。有些月份,能行走一次已是不錯。
上太墩出發的時間很晚,三點三的High Tea Time都到了才啟程,到達北潭涌,準備就緒時,已臨近下午四點。從北潭涌上太墩的路,基本是在樹叢中強行開闢出來的路,並不是一段有維護的路徑,除了碎石和泥沙交織的路途,整體的陡峭程度也不低,1公里左右的路程需要從海平面攀登到山頂的317米。雖然是叢林之中,但是植被高度不高,不足以遮蓋太陽的照射,反而低矮的樹枝會成為行進的阻礙,攀登期間,還是不時需要借助路邊的樹幹,所以手套還是很有必要的。
攀登過百米之後,回頭看西貢內海的景緻便開始呈現了,不過這樣的景色,當然還不能滿足我們,途中稍微休息和拍拍風景,就繼續攻頂,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登頂了。這裡雖然不高,卻可以將西貢內海的大小島嶼完全收入眼簾。
整個山頂的比較平整,除了看到西貢內海,其實還有另一端的西貢群山,繞著山頂平台走了一圈,景色最好的還是面向西貢內海的方向,這個也是觀看日落的。既然我們比較晚的啟程,自然是要等待無限美好的夕陽,隨著太陽西沉,山上的風漸涼,天空中的雲也略有增加,反而為這個落日景緻增添更多的美麗。等待日落的過程完全不會無聊,看著粉紅色的天邊,鹹蛋黃般的太陽,海天皆被雲染紅。
日沒於山後,我們開始從另一面快速下山,冬日的余光被黑暗吞沒得很快,雖然我們只用半小時就從陡峭而且充滿碎石的小路轉上大路,但這時最後的光亮已經完全消失,第一次走夜路,借助手機閃光燈的照明,勉強可以看清身前三四米的路況,幸好這時的路況不算太困難,基本是平路,只是偶爾一些樹根會有機會絆腳,最後接上北潭涌家樂徑就更好走了,全是鋪得平整的水泥台階,前後三個小時,我們完成了這一段不同體驗的旅程。
大帽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957米的高度傲視全港所有山峰,也由於山頂幾乎無任何障礙物,所以最高的一片山崗被幾個雷達站承包了,遊人不能進入,沿登山公路可到的最高海拔是919米。大帽山幅員廣闊,差不多整個新界中部都是山體的範圍,所以雖然海拔高,但是山地坡度不大,上山公路比較平緩,全然不覺車已經開到702米高的停車場,所以離車登頂要攀登的路途只有200米的高差,而且依舊是平緩的公路,行程走得非常輕鬆,這也是麥理浩徑第八段的其中一部分。
不斷上行,只有回看,才會發現走過的是一連串的髮夾灣。
也由於山地的特殊地理環境,海風帶來的濕潤空氣在遇到高地爬升時,更容易形成雲霧,即便是冬日晴空之下的午後,還是會有些雲霧縈繞,當太陽慢慢從高處落下,天邊的雲霧更加放肆了。本來這裡是可以看到香港大部分的陸地,但即便是比較接近的錦田,八鄉,荃灣,都是披著一層霧氣的,若隱若現,或許這是又名大霧山的原因。
在停車場附近,還有一條路前往大帽山青年旅舍,也是香港海拔最高的青旅,估計身處在600米之上的山林之中,心的感受還是身的氣候,都與這座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而且高樓大廈密集的國際大都市截然不同。前往青旅的半路上有一條勉強可以稱之為瀑布的山澗,作為香港最高點,其實大帽山是不少水系的發源地,雖然也不期待在香港可以看到怎樣壯麗的飛瀑,但也的確失望。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沿河而建,有著鹹淡水交匯的獨特生態,水邊的紅樹林有可能見到有趣的動物。不過我們沒遇到,只是看到在路邊悠閒吃草的牛群。
這段路的終點,是上窰民俗文物館,可惜暫時閉館,不能一窺這裡的另一面歷史。上窰村是建於19世紀末的客家村落,村民早已經遷至市區,全村已經荒廢。僅剩的建築,只有這座1984年改成建而成上窰民俗文物館,將上窰村的歷史及灰窰開放給公眾參觀。
還有一座剩下的建築是建於1900年的聖母七苦小堂,不過似乎已經不再對外開放。拾級而上,轉接到上窰郊遊徑。這段路大部分被山崖邊叢林遮蓋,只有一些轉彎處能看到西貢海中的大小島嶼,基本是同一水平線上看散落的千島景象,的確不如從太墩俯瞰美麗。
在接近終點的位置,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到萬宜水庫的西壩,不過一如黃土堆般的外壩體,並不出彩。郊遊徑的路況基本是平緩的黃土泥路,上落都不多,高差不足100米,行走得非常輕鬆,只是景致也沒有太多令人流連的地方。
之後接上西貢萬宜路,水泥路面更加容易行走,八公里多的路,兩小時就已經完成,的確是一段簡單的行走。臨近離開水庫時,才發現水面對比山體的水痕似乎低了不少。香港的缺水問題,當東江水被引入之後,似乎和香港走得更遠,但是並不代表淡水可以取之不盡的。
一個行大運的徒步行程,由鹿湖郊遊徑出發,中途轉上大枕蓋,翻過山頭落到西貢萬宜路,最後回到北潭涌。大枕蓋是西貢東郊野公園內的第二高峰,海拔408米。向南可以俯瞰整個萬宜水庫和滘西洲一帶的西貢內海景色。不過我們慕名而來的,是這裡的吊鐘花,由於花期一般都是1月下旬到2月上旬,大多都是過年時節,所以一路上遇到的賞花遊人也有不少。這幾天的天氣都不穩定,太陽難得一見,一直被厚厚的雲層遮擋著,更不要說藍天,偶爾還會有一兩陣雨水。今天前往西貢的路上,也遇上了微雨,一度要改變計劃行程,所幸到達北潭涌的時候並沒有降雨,地面也算乾燥,不過雲霧縈繞在不高的山頭,看不見山頂。從鹿湖郊遊徑起步的石階梯,因為多日的陰雨天氣,變得非常濕滑,特別是一些露出樹根的地方,不過這也算是整段路最濕滑的一段,也證明一般的徒步鞋,很難在濕滑的石階路面提供足夠的抓地能力。
之後的路,大部分都是泥土路,相比石級,濕滑程度降低很多,而且越往高處走,路反而越來越幹燥了。轉入攀登大枕蓋的路途,開始見到散落在山林之中的吊鐘花。粉紅色的花朵向下垂,伴隨著露水掛在花瓣和枝葉上,更顯晶瑩剔透。
在山野之間尋覓漂亮的花卉也是一件樂事,一路攀登一路賞花,幾乎忘卻了疲累。隨著海拔的升高,霧氣隨著山風,包圍了整個山頭,濕冷的感覺隨之而來,當我們到達山頂之時,霧將周圍的景色都變成了白茫茫一片,山腳的萬宜水庫都沒法看到。
開始向萬宜水庫方向下山,最開始的一段泥路略微陡峭,不過路面還算乾燥,慢慢行走還算平穩。不過這段路的吊鐘花數量就大幅減少了,走上很長一段,才會有一兩顆出現。不過隨著高度下降,霧氣開始散去,還出現了短時間的陽光,萬宜水庫和西貢內海的景色也越來越清晰。
之前幾次行走都是從萬宜坳離開,這次決定先沿著萬宜路行走,最近的降水不多,明顯地見到萬宜水庫的水位比之前幾次來都要低得多,邊緣部分的沙洲露出了不少。今天雖然天色不算理想,基本都是多雲的天氣,但是沒有耀眼的太陽,卻也令徒步之旅減少了艱辛,再加上適逢假期,出入萬宜水庫的Taxi絡繹不絕。到達元伍墳觀景台,可以一睹萬宜水庫的全貌,不過今天這裡的風很大,特別是靠近水庫一側,被吹得幾乎人都不能直立。
轉上上窰郊遊徑,分叉路口轉向南風灣營地方向,到達營地,比較好走的郊遊徑到了盡頭,需要沿著一條在密林之中的路徑,一路高低起伏不多,只是樹木太密導致需要一直注意頭上腳下去行走。
走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小路,終於到達今天行程的主角,曝罟灣的半月形堤圍。這段其實是今日已經荒廢的起子灣村,曾經的村民用於圍捕海產的,原本完整的堤圍,現在有三處缺口,據說是原來堤圍的水閘口,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將本來就已經搖搖欲墜的閘口徹底破壞,在越來越多遊人光顧之時,失修的堤圍也有可能會在某日完全破敗。可惜今日風不息,天太灰,導致堤圍內的水波粼粼,令原來可以水天相映的景緻大減,不過還是有不少遊人,靜坐於堤圍之上,感受著西貢海的動與靜,無論是堤圍內外,都可以通過尚算清澈的海水看到不少魚兒游弋。
我們只是靜待了一會,畢竟遊人太多,沒有了靜謐之意,繼續向起子灣村行走,路況越來越好,很快就到達上窰民俗文化館,不過上次還只是閉館,這次直接變成在腳手架包圍下的維修中了。
今天水位很低,沿著北潭涌自然教育徑走在溪流邊,竟然有一處露出了石灘,溪水的綠反而更加襯托出春天裡樹葉的翠綠,水天倒影間,似乎有了一絲絲九寨溝海子的韻味。
二走流水響水塘加鶴藪水塘,對比上次秋高氣爽的藍天白雲,這次天始終灰灰的,令青山綠水都有所失色。不過假期裡,遊人的興致並不會被天氣左右,流水響水塘幾乎被遊人佔滿,路口也是停滿了遊人的座駕,反倒令本該靜謐的水塘太過熱鬧。
離開擁擠的人潮,走上流水響郊遊徑,多走幾步就幾乎沒有遊人了。一路爬坡,沒有烈日當空,只是缺少送爽的涼風,只有到了山頂或者迎風坡才有。
到達鶴藪水塘,只是一山之隔,遊人數量卻是稀少得多,當然也可能因為天色已晚,遊人基本散去了。對於湖光山色,晴朗天氣的加持還是很重要的。
三走麥里浩二段,第二次途經西灣亭,經歷了從北潭涌到西灣亭,六七公里路的暴晒,也經歷兩次豆大雨滴的擊打,還有安坐海邊的舒適,即便以為熟悉不過的道路,原來也有不一樣的風景。為了避免又一次在假期無法從在人潮中的西貢市區乘坐上到西灣亭的村巴,我們決定從北潭涌停車場出發,沿著西貢西灣路步入西灣亭,在這段狹窄的車路上,和萬宜水庫對面的西貢萬宜路不同,這一路沒有任何人行道,也沒有任何路邊的樹木,而這時的天氣很好,烈日當空,我們一路聊天,一路吐槽著天文台不靠譜的天氣預報,不知不覺間,已經沿著公路爬坡到達了西灣亭。
或許因為已經太久沒有走過這段路,已經忘記了,是不是這條路都是坡道組成,至少今天全程從西灣亭到北潭凹都是如此,除了一段位於鹹田的沙地。西灣亭下坡前往西灣時,開始有了樹木遮蓋,但是天空中的雲卻快速聚集著,到西灣之時,已經沒有了藍色的天。在這裡的海邊士多,吃上一個貴價的三文治,卻可以霸占著面朝大海的座位,在海風吹拂下,浪聲拍打間,很容易就會入睡,可惜我們今天的路途還有不少,不然真的可以對著這片海坐待上大半天。西灣沙灘的沙依舊柔軟細緻,只是不少進入了網面的徒步鞋內。
臨近鹹田灣,天色越來越差,開始下起了小雨,我們沒有穿過沙灘,而是跟隨麥里浩徑的路徑,才發現這一段根本是在沙地中不起眼的道路,如果不是親身走過,還有麥里浩徑的標尺,甚至都不會察覺這裡是一段路徑,而這時雨變大了,打在沙地上,成就了一個個豆大的圓點,只能在雨中的沙地間盡快行走,接上去鹹田灣的水泥路,這時雨也變小,決定去會會沙灘上的木板橋,那幾乎成了這片沙灘的標誌,或許因為今天不穩定的天氣預報,似乎比之前兩次都較少遊人,我們可以有獨自來回木板橋的機會。
本來也想光顧一下這裡的士多,嚐嚐廣告中的土耳其啤酒,結果與老闆無緣,那就繼續趕路吧。
翻過大浪坳,這時不知是雨基本停了,還是被周圍的樹木遮擋了,基本感受不到其帶來過影響。赤徑的碼頭依舊荒廢,和對面粉刷一新的YHA對比更加強烈,不過似乎不影響這裡留守的村民對於這片海的體驗,海邊士多店最好的位置上,兩個老人喝著玻璃瓶的啤酒,不知道是聊著往日情懷,還是今日風光,反正在都是無邊的愜意,和身後破敗的村子似乎毫無關係。
離開這裡的安逸,再有二公里的爬坡就會到達今日行程的終點,北潭凹,然而此時,即便隔著茂密的枝葉,也能聽到雨滴打在上面的聲響,雨的密度和強度都越來越大,所幸,基本都被頭上的樹木抵擋,只有很少會掉落到身體上,只有當走入北潭路時,才體會到這降雨的強度。
被天雨幾度阻撓的一日行走,一早出發的時候,在九龍的天氣還算理想,甚至有點擔心太過酷熱。越靠近屯門,情況越差,天上的烏雲越來越多的堆積。早餐過後,已經是大雨傾盆,在剛剛啟市的商場遊蕩了大半小時,終於等於雨後陽光,天有露出很少的一片藍,陽光打了個照面。於是我們重新開始計劃的屯門徑之旅。從麥理浩徑終點起行,這一段的屯門徑和麥理浩徑是重合的,沿著黃色欄杆和郊野公園的指示拾級而上。話說,我們到過了麥理浩徑的起點和終點,可不可以也算已經走完了這條香港最長的遠足徑呢。
當爬上一大段石階,見到大欖郊野公園的入口時,屯門徑和麥理浩徑就從這里分開了。我們今天的目標是屯門徑的彩虹欄杆,所以郊野公園並不是我們要行走的方向。屯門徑的自然景色並不出彩,大部分時間都在山林中,彩虹欄杆一段是其中景緻最開闊的一段,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這裡的欄杆被做成了五顏六色,所以被稱為彩虹欄杆,依欄倚立,吹著山風,看著屯門全景和背後我們曾經攀登的青山,也算是愜意的。只是這時,烏雲又開始從後方聚集過來了,我們還需要有一些路途行走。
繼續沿著屯門徑前進,在夢若園的分叉路轉上山,又是一大段登山石級,不過也是今天路程最後一段登山路徑,山頂附近的觀景點,景緻也是一般,被青翠的山林遮擋太多了,而且依舊是屯門市區景,還不如彩虹欄杆那裡看到的。下山的路況就非常好,一直到見到虎地郊遊徑指示牌的分岔路口,之後的路況變得差一點。
穿過虎地燒烤場繼續沿馬路行走,這時距離藍地水塘的大壩已經不遠了。這個水塘是一個一邊寬、一邊窄的漏斗形灌溉水塘,稍微有點水過萬重山的感覺,不過景色也不太出彩,特別是架空的高壓電線,更加景觀失色一點。不過我們偶遇上較為少見的紅色蜻蜓,增添了不少樂趣。
離開水塘,沿公路步向藍地大街,這裡藏著被壁畫覆蓋的幾段圍牆。這幾段圍牆,其實是屬於一座三角形的村屋的,壁畫涉獵有很多不同的內容,雖然只是幾段牆壁,也足夠流連不少時間,還有一面位於窄巷中的圍牆,完成度比較低,很多內容只是畫了輪廓,還沒有塗上顏料。相信大家都能從這些內容中,找到一點一滴可以令自己釋懷的東西。
結束半天的行走,難度不大,長度也不足6公里,在如此交通便利的條件下,也算是一個可以一看的地方。
進入六月以來的香港,幾乎沒有一天放晴過,龍舟水的威力的確巨大。過去的兩週多,經常發出黃色暴雨信號,甚至有發出過紅色暴雨,時不時就是烏雲密布,大雨傾盆。直到本週後半段,情況有所改變,從短時間的停息,到短時間的大雨,大部份時間的多雲,雖然雨勢依舊頗大。計劃了一段時間的香港之心路線,在這個沒有降水的週末早上,終於成行,哪怕路上還有一些昨夜降雨的痕跡。所謂香港之心,是在香港島行出一個心型的GPS軌跡,大概三分之一是山路,三分之一是快速公路旁的人行道,三分之一是城市街區徒步,總長度超過20公里,不過城市道路比較多,整體不算太難。在這座城市還未完全甦醒的週末早上,已經過海到達還未變得繁忙的灣仔,簡單早餐後,我們從修頓球場出發,第一次知道和嘗試從灣仔峽道可以登上香港的中半山區域,這是一條藏在一棟中西合璧的白色的香港現存最早的郵政建築,舊灣仔郵政局旁邊的登山路徑。
全程基本都是斜路,坡度比舊山頂道略低,不過在逐漸悶熱的六月中,沒走多久就開始汗如雨下,雖然都是水泥路面,不過一些年代久遠的路面有青苔的話,在這個連續半個月的雨水沖刷下會有一些滑。不過整體難度不大,沿著這條路一直從海平面登上近300米高的灣仔峽,途中偶然發現有個風車標識的荷蘭徑。
越過司徒拔道,便會進入香港仔郊野公園範圍,經過一段水泥路面的香港仔水塘道,登上一小段石階連接到港島徑的三段,作為有維護的遠足徑卻是全程路況最不好的一段。多日的雨水,將本來的黃泥山路衝刷得泥濘不堪,不少地方都是泥水混合的小水坑,而且路面本來就不寬,很多地方只能直接踏過這些水坑,因為山邊都被樹葉覆蓋的,即便徒步鞋也不能避免打滑。這樣的路況,直到轉入落田灣邨的石階,離開港島徑的範圍才會改善。所以這一路,雖然我們都要還算不錯的徒步鞋,還是走得比較慢,雖然起伏並不大。雖然路況不好,卻在雨水的滋潤下,路邊多了很多蘑菇,而且不少還長成了不小的菌蓋,增添了路途上的樂趣,經過的小山澗都有不低的水量,原來路徑中間,有一小段要走荒山野路上田灣山的,不過港島徑的路況令我們放棄了這樣的挑戰,即便如此我們的鞋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當我們到香港仔的田灣邨,整雙鞋佔滿了黑色的泥巴,甚至襪子和褲腳都有不少。花費了不少時間和濕紙巾才基本清理完,將我們的徒步鞋從沾滿泥巴中恢復原來的容貌。離開田灣邨地區,轉入相對無趣的薄扶林道,全程行走的都是快速公路旁的人行道,不過偶爾有些地方可以看到海景調劑一下,這些都是豪宅級的景緻。途中還偶遇伯大尼修院,雖然因為疫情不能入內一探這座純白色的香港唯一新歌德式教堂,不過從大門外窺探,也有一點夢回巴黎的感覺。
繼續沿路下山,兩旁其實還有不少香港大學的建築,作為香港第一學府,因為掩藏在城市中間,反而少了一些校園氛圍。從寶翠園旁邊的樓梯到達石塘咀附近,大半個心形已經成型了,這時,因為缺少徒步鞋而錯過前半段路途的我的璐也在這裡加入行程,畫出一個展翅的海鷗。享用一個茶餐廳的下午茶,稍作休整之後重新出發。剛剛步入德輔道西,就遇上今天最大的降雨,即便有雨傘和街道旁的遮蓋,也無法抵擋雨水的衝擊,幸好大雨不過持續二十分鐘,當步入高陞街,雨水已經停息了,這一段的德輔道西充斥著大小不一的海味店,似乎走過都帶了一身海水的味道。從高陞街開始,輾轉向中西區的半山進發,途中需要登上不少的樓梯街,通過這些樓梯街,將熱鬧繁華的中西區分隔成了商業區和高級住宅的居住區,在這些樓梯街的樓頂回看,有別緻的體會和感受。
一路上也有一些香港歷史悠久的建築,東華醫院作為香港開埠以來歷史最悠久的其中一間公立醫院,從1870年奠基就位於現在的地址;合一堂是香港第一家華人自理的教會;香港醫學博物館是香港首間細菌檢驗所。
在香雪道和舊山頂道的交界處,我們開始下山,經過香港動植物公園和香港禮賓府,回到世界最貴地價之一的地區,中環。這一段路隱藏在中環的高樓大廈之後,在動植物公園豐富的植被覆蓋下,著實非常舒適。
當到達中環,後面的路途就全部是平路了,不過經歷一大段上上落落路途的我們,還是放慢了腳步,減低身體的疲憊。經過皇后像廣場和中環軍營,到達香港政府總部和立法會所在地的添馬公園,這裡可以說是香港政治的中心了。
終於重新回到灣仔地界,這個畫心之旅已經到了最後的一段,經過香港演藝學院,亞洲最好的表演藝術學院和滿布酒吧的謝斐道西段,修頓球場已經重新出現在我們面前了。接近6個小時的步行,7個半小時的總用時,完成了在港島西側畫上一個心型的路途,其實這也是一個了解香港島歷史的人文之路,中間穿過的正是這座東西方文化交融城市裡,一些特有的面貌,其實一路上有著很多可以細看的歷史建築,或許值得慢慢重走一遍。
這週雨水終於散去,周中開始的幾天都露出藍天白雲。來看看有香港心形湖之稱的古洞水塘,這是一個灌溉水塘,所以並沒有太多維護,在水面是看不出任何造型,加上今天略大的風,鏡面效果也不太好。水塘的周圍被稱為麒麟山的山嶺包圍著,要看到類似心形湖的造型就需要登山,居高臨下才能獲得美麗的景緻。
前半段登山回望水塘,基本是一個凹字,和心形差距還是有點遠的。
登上第一個山坡,基本就看不到水塘了,改為新界北區的山景,不過北區的山都不太高,景色很一般,而且穿插著各種低矮的村屋。到達麒麟山西崖和山頂,就會清楚看到深港的差異,羅湖,華強北,福田,甚至遠處的后海和前海,都是高樓林立。而香港的米埔,新田,河套,只有濕地和低矮的平房。
終於到了打卡心形湖的地方,這裡的地面植被都被踏平了,從山上看下去,的確是一個接近心形的樣子,配合遠處的山巒和天邊的雲朵,幾乎就是一幅山水丹青,雖然沿途景緻不算出彩,不過我們誤打誤撞地遇上傍晚前柔和的陽光,而且是順光下的水塘,也算不虛此行。
之後下山的路,其實很短,所以如果只是打卡,來回不過三十分鐘。
這個世界其實很多事都有所謂捷徑,這個世代太多都只關注To The Point。的確我們創造了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豐富的物質,但是我們的心靈呢?這個時代還可以有To Be or Not To Be的思辨嗎?一切都變得太快,甚至於花點時間脫離工作,人情,只是獨處,都已經是奢侈的。又有何人還會關心和追問,人和事的本質呢?徒步時光,或許就是那一點點的時間,令自己脫離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