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行摄香港玉器市场:小贩会流利英文,内地游客被认作日本人。

行摄香港玉器市场:小贩会流利英文,内地游客被认作日本人。

香港6天自由行中,让我对香港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虽然很喜欢香港的文化氛围,而香港对于中国传统风俗的留存也确实积极,如庙街的舞狮、挂白菜求吉利、算命占卜、以及粤剧在平民之间的传承等等。但在香港仍是遇见了一些令人诧异的事情。记忆最深的是在油麻地的一个玉器小贩市场那:我被认作是一个日本游客。

油麻地的玉器小贩市场是我在无意撞见的,这是香港非常有名的玉器街,它分A区和B区,可能也有C区和D区。据说以前这里很繁荣,不仅本地人喜欢来这里淘宝,就连外国游客都会来这里,在他们眼里这里的玉器文化就像中国瓷器一般。虽然香港并非盛产玉器,但这条玉器街十分有名。

撞见市场的那一天,我正带着相机在扫街。当时陪在我身边的还有一个在香港工作的朋友。我们的到来,引起一个小贩的注意,她满脸笑容的走过来,我和朋友还未开口,对方便以一口流利的英语问我们喜欢哪一个?

我一愣,她为什么会对我们说英文?也许是这里曾经有许多外国游客来吧,这些摊主面对游客的时候可能是习惯了以英文交流吧。但朋友当时就以粤语与她交流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摊主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取而代之是转身。朋友与我面面相觑,彼此耸耸肩,继续逛市场。

对于这样的小市场,我很心动。在我眼里,所有的当地跳蚤市场、二手市场、玉器市场等等,哪怕是菜市场都与博物馆无异。每一个市场都侧面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活脾性等等。面对眼前这般闪闪发亮的水晶、玉石翡翠,即便没有下手的欲望,但走在这样的环境里仍挺有意思。

玉器小贩市场据说在50年代就形成了,一开始集中在广东道,后来搬入油麻地甘肃街,但繁盛气象似乎一去不返,如今十分萧条。由于香港人习惯于中午十一二点左右开门做生意,即便玉器市场上午九点营业,但大多情况下十一二点之前,这里都很冷清。

我曾在下午两三点和四五点期间前往过,本以为这个时期游客量会多一些,但不论A区还是B区都没什么人。放眼望去,寥寥无几的身影多是市场的小贩。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条玉器街早不受游客欢迎,虽然本地人仍会造访,但跟从前相比,今日局面可谓惨淡。

有的小贩认为这是位置搬离的关系。政府为了美化市容,也方便游人闲逛,就集中起来搬到今天所在的油麻地玉器小贩市场。

市场内主要售卖翡翠,也会出售原石,大大小小的摊位有三四百个。玉戒指、玉吊坠、玉镯子、把玩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价格从10块港币到几万港币不等,甚至还有十几万、几十万的。当然大多数玉器都是B货、C货,可早些年即便是B货也供应不求。但随着岁月流逝,市场的人流量越来越少, 大多数外国游客也都不来了。

可有些摊主依旧守着自己的小铺子,哪怕他们已经上了年纪,这也显得市场失去了活力。五花八门的翡翠宝石在灯光下却将落寞的市场照耀出一股繁华,这种假象的繁华更显清冷。

不过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即便在21世纪,这里仍存有代人写信的摊位。包括中国书法、代写中英文信件、填写申请表格和报税单等等,均属难得一见的古老行业。虽然不懂玉器,但玉器市场仍令我惊喜。

尽管市场已很萧条,几乎所有货物都是质量差的,平相也多不好,但认真淘宝的话,没准儿还可以捡个漏。而我和朋友在市场里走动的时候,再一次被小贩注意,这一次朋友没有说粤语,小贩也没有转身走开,但不知为何却将我们认作了日本人。

当时,我们还没说话,有个老人拿着一串虎眼石手链走了过来,第一句话仅是一个单词:”Japanese?“ ”中国人!“我们回答着。看来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玉器市场来得游客主要还是外国人居多, 即便外国游客越来越少,但他们仍习惯性先用英文与人交流。只是这种传统的旧货市场在这些老人的坚持下是否还能走向繁华,谁也不知道。

政府为了挽回玉器市场的生意,曾试图将其打造成旅游观光景点,也有旅行社曾带团来这里购物。只是繁华一旦落尽,再难起水花。

关于作者: 苏丹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