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香港没有绵长的历史,也没有广阔的土地,还被调侃成弹丸之地,更有甚者评价香港为“文化沙漠”。虽然不知道如此评价的人究竟是从何角度出发的,但我在眼里,那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风俗发扬得极为鲜活的地方。
白天的香港和夜色中的香港是两个世界,白天的熙熙攘攘充满了游客购物的身影,但晚上的热热闹却是大多数香港普通人的“夜总会”。如在庙街遇到的舞龙舞狮的年轻人,如小店地摊挂着白菜求鸿运,如街头巷尾里的算命占卜等等,这些寻常的接地气的景象,不仅是一种文化体现更是生活中的传统习俗。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香港的文化表现,更可能会嘲笑它因没有绵长历史,只因英国统治后所衍生自我特色。但别忘了,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且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文化的表现多在香港(包括澳门)取景呢?是北京不够,还是上海不行,还是各地城市历史不足矣?显然都不是。
因为在他们看来,香港的街头,虽然永远都是人来人往,匆匆忙忙,但在这些急促身影的上方,却有一堆拥挤不堪、密密麻麻的招牌,正是在这样的招牌里,他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中国。这不是寻找中国的“落后面貌”,而是繁华世界里的最接近生活的烟火气。
凡是喜欢街头摄影的旅游爱好者,大抵都不会讨厌香港。虽然抬天空被一片森林围拢,但在狭隘拥挤的街巷之间,那些多而杂的招牌,却让人看见不同个性的交融之美,这份精彩,这份热闹,才是城市让人心头一热的烟火气。
香港夜色是我见过的最迷人的一座城市。而它的迷人之处,恰好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招牌。虽然城市小,拥挤不堪,但它却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但即便就是这样的一座文明与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在其建设上仍是充满了杂乱:没有宽敞的公路,街道更是狭窄,现代大厦下往往被一座座破旧不堪的旧楼所包围。
但它的夜景如此出色,充满灯火阑珊的迷人气息。其实,除了香港,中国还有许多城市夜景充满魅力和诱惑,但真的没有哪一座城市可以媲美香港的街景,大多数城市的店铺招牌都是统一底色、统一尺寸、统一字体、统一字号。虽然是为了整顿招牌的杂乱无序,也因其老化破损而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审美充满了牛皮癣遍布的视觉污染。
《城市意象》有这么一段话:”城市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的不同色彩和尺度,让人们对城市有不同的第一印象。“ 为此,我对香港的印象很深,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往往是可以寻到似曾相识的童年记忆。
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拥挤不堪的商铺招牌,有人觉得那是杂乱无章,有人认为是很压抑的现象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招牌已经成为香港文化的独特风格,它们不仅是商铺形象的灵魂,更是香港迷人夜色的操纵者。
也许你觉得看香港夜色要去维多利亚港,我不否认那里确实很美,但美得太有距离感。唯有夜色之下,活色生香,蓬勃生长也兼收并蓄,鲜衣怒马裹挟市井烟火才算得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除了香港,就连日本韩国也有如此招牌街景。
早在东周时期,我国就有了招幌的原型酒旗,慢慢的旗子有了字,变了形状,丰富了模样,品牌文化才逐渐出现。看过《清明上河图》,对街巷店铺一定有很有深的印象,那些招牌们不可否认的展现了古老商人的智慧。
后来,让日本、韩国争相模仿,直到今天依然被保留使用。为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不仅仅是需要看不见的历史所承载,也需要看得见的文化特色所渲染。
实际上在世界各国众多城市里,都有各自的文化与特色,而这些往往都凝聚在一块小小的招牌里。比如看到北京全聚德的华丽门面,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一眼就能识出这满满的中国风。
虽然商铺很小,也不是城市的全部,但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往往都被它们所承载。为何好莱坞于中国取景的时候都那么青睐于香港(包括澳门)呢?原因就是在这里,浓厚的东方色彩和华人社会的特色才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