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HK原有的好印象源于6年前来时大街小巷的烟火味。
钢筋水泥的森林哪里没有?有烟火味的地方才代表人群居的地方。
而在高铁业已联通的今日,我个人感受到的是,HK好像隐隐约约缺了点什么...
用两次都一起同行的朋友的话来概括——
“感觉像深圳,6年前那种类似TVB里的气氛没有了。。。”
一种很模糊的感受,
朋友的话是我觉得最切合的形容了。
好了不说了,要走题了。。。。
01旺角
米其林餐盘奖里有一家第三代肥仔小食店。
很是好奇,卤味能做到如何奇迹的地步?
而在香港念书的朋友听闻后却极力劝荐另一家同样售卖卤味的肥姐小食店。
说是虽同样售卖卤味,却更“正宗”。
冰制后卤味脆和弹的口感更为鲜明,自制的酱汁略微回甘。
下午2点开始营业,却早早就开始排起了队。
02佐敦
十八座狗仔粉在香港的分店不少,
味道也都差不了多少。
狗仔粉没觉出多好吃,
倒是大杂煮,
最后一天临走前还特地绕了路来点了一份。
大肠的弹猪肚的脆猪杂的嚼劲都煮了出来,萝卜甜极了,盖上沙茶酱,小份就足以两人分佘。
黑白炸丸▲
之所以选择十八座众多分店中的佐敦店不仅是想图个近,
转过路口,
隔壁就是佳佳甜品。
芝麻糊,杏仁茶,核桃露三种最经典的港式糖水中,芝麻糊的细腻顺滑最让人流连忘返。
没有多加糖份的甜腻,靠的是硬磨而出的芝麻香,
乃至饮完后,嘴唇仍能留有余香。
红豆沙(热)▲
挺纠结要不要把点点心也放上来,
满载真实菠萝陷的菠萝包确实惊喜,
但其他的点心就让人提不起劲了。。。
凤爪▲(口味一般)
就餐时的左手边是一对德国夫妇,
右手边是四个日本人。
这两队人马吃饭真是各有趣儿。
德国夫妇在加了无数次豉油后终于放弃了对肠粉和虾饺的外衣的尝试,
在把肠粉和虾饺中的虾仁挑出来吃完后,将其余衣扔在一旁,堆成了座小山。
而日本人则坚持不要淋任何调味汁,
连肠粉也是要白的。
并执着要四碗米饭。
两大牛奶公司
也不知道是何时,怎样 炒作起来的,
澳洲牛奶公司似乎成了来香港就一定要特地来打卡的餐厅。
虽然叫 牛奶 公司,但招牌的却是杏汁炖蛋和蛋白炖奶。
而且,甜度双双爆表,吃到最后一个劲的咳嗽。
关于这家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是其变态般的服务。
傲慢,催促,三四个人拼座位挤不过来。。。
真实,我也经历了,但我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本来对于这种街边小店,翻台率就是生命,节奏快是很正常的事。
赶时间吃完顿简单的早饭去开工,在香港这就是所谓的地道。
岁月静好?服务员撤盘子的速度是不会给你机会感慨的。
而另一家义顺牛奶公司,
连锁都已经开到澳门去了。。。
招牌双皮奶比起前一家在样式上显得有点烂大街,但奶味醇厚而不腻人,
其他的诸如多士做的也不必澳洲差。最关键是还不用排队。
多士▲
猪扒包▲
两家店各居前后两条街道,如果看到澳洲牛奶公司前排队到拐弯了,那就不妨过条街去吃义顺吧,大同小异。
03尖沙咀
利强记的鸡蛋仔比内地吃到过的要更脆更香,至于多好吃倒并不觉得,
个人对其无爱吧。
04铜锣湾
香港 | 耗时,拥挤...米其林一星的甘牌烧鹅值不值得排队?
当吃到第一口烧鹅时,你会觉得是值得的。
还是建议能堂食就别外带。
哦对了出门往后约莫两个红绿灯有个万宁,如果担心烧味太油里面能买吸油脂的保健药。
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个?都懂都懂...
云吞竹升面▲
池记推出了面+小吃/蔬菜+饮料的套餐,
两个人大概100HKD不到的样子,性价比尚可。
05中环
BOMBANA的八部半预约不难,据说价格比上海低一些。
香港 | 除了白松露,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也就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松露菜之外多数乏善可陈,
建议松露季再预约前往。
白松露意面▲
白松露时令季节:10月至12月
黑松露时令季节:12月至2月
(时间如有出错请麻烦后台联系改正)
龙景轩确实值得前往,电话或邮箱均可预订,
香港 | 周正为赢龙景轩
建议电话预约(邮件回复较慢)
点心只在午市,午市有用餐时间限制,
而晚市则无时间限制,但价格相对较高。
午市预约更困难,建议提前3个月左右,
晚市则提前1个月足矣。
结语
关于提醒和建议,其实也就无关痛痒的三点吧...
香港小餐馆还是以收现金为主,也有的支持八达通(便利店地铁站均有售八达通卡,但要另外充钱),大餐厅以刷卡为主,微信和支付宝在就餐这方面并不怎么起作用。
香港人对大陆人有着近乎极端的厌恶,怠慢甚至有意为难的事件如今仍然会碰到。
香港印度人和菲律宾人很多。
这次的一条线从旺角开始,到最后中环上码头。
基本是自己在香港走走停停4天下来的行程规划。
只做参考,希望能帮到各位,如有不足,还请后台联系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