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景点 鼋头渚风景区,太湖佳绝鼋头渚。

鼋头渚风景区,太湖佳绝鼋头渚。

鼋头渚,位于无锡市区西南侧的充山之麓。因充山有巨石,伸入湖中,形如浮鼋翘首,故名。鼋头渚南临太湖,北半环梅梁湖,三面环水,与中犊山、小箕山、大箕山、湖中三山、马山、拖山互为对景。东南有乌云、军嶂、龙王、石塘、大浮诸峰,称湖东十二渚;西部有闾江、鸡笼、莲花、石埠、青龙诸峰,称湖西十八湾。风景层次重叠,景色变幻无穷。故郭沫若游后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赞语。

明朝以来,此地名人题词刻石甚多,有王问(号仲山,无锡人)所题“辟下泰华”“天开峭壁”“源头一勺”,及无锡知县廖纶(四川巴州人)所题“横云”“包孕吴越”等石刻。辛亥革命后,设有灯塔,作为导航。民国7年(1918年),无锡人杨翰西于鼋头渚购山地60亩,陆续建横云小筑、涵虚亭、奇秀阁、在山亭、松下清斋、涧阿小筑、花神庙、仁寿塔、澄澜堂、飞云阁、霞绮亭、阆风亭、诵芬堂、藕花深处、长春桥、云逗楼、涵万轩等,逐渐形成公园布局,后于入口处建仿古碑坊,题额“山辉川媚”。民国13年,量如僧募建广福寺,普善僧募建小南海于寺侧。民国14年,杨翰西以无锡商团会长身份,募建陶朱阁。民国16年,无锡厘卡局长王心如建方寸桃园、松庐、七十二峰山馆、天倪阁等,总称太湖别墅。后其子王昆仑又筑齐眉路,通太湖别墅。此外,鼋头渚建有何辑伍的别墅,蔡缄三的退庐,郑明山的郑园,陈仲言的若圃。

民国33年,鼋头渚改名为横云公园。1950年3月,建立无锡市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鼋头渚分会。1952年,改为鼋头渚风景管理处,以加强对鼋头渚的开发和保护。1954年,将横云公园改为鼋头渚公园。同年,新建光明亭。1958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将江苏省干部疗养院管辖的七十二峰山馆、万方楼、方寸桃园等7处划归鼋头渚公园管理。后即对戊辰亭、万方楼、万浪桥等进行大修翻建。“文化大革命”初期,鼋头渚公园内的厅室匾额、楹联毁损严重。1979~1980年,陆续恢复和新增楹联、匾额、砖石碑刻等55项。1981年,新建绛雪轩。1982年,原罗马式灯塔翻建为两重檐灯塔。同年,市政府决定将鼋头渚风景区由32 公顷扩至301 公顷,陆续建造或优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藕花深处、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芦湾消夏、十里芳径、江南村舍、中犊晨雾等十景,并翻修灯塔。1990 年,建成杏花楼、三友斋、中日樱花林、江南兰苑以及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小区。1995 年,邮电部发行《太湖》邮票,《包孕吴越》(小型张)、《鼋渚春涛》双双入选。1996 年,太湖三山建成“太湖仙岛”。

至2005 年,鼋头渚风景区建成面积500 公顷,分为5个游览区:新大门入口直至老大门,乘轮渡往返游览湖中三山仙岛;从太湖佳绝处门楼至长春桥、具区胜境、藕花深处、诵芬堂;登上鼋头渚,经灯塔、“鼋渚春涛”石碑、“包孕吴越”石壁,至澄澜堂;从飞云阁拾级而上至光明亭,下至戊辰楼、广福寺、陶朱阁、万方楼、七十二峰山馆;从万浪桥、苍鹰渚、湖山真意,登至鹿顶山、舒天阁,经范蠡堂至充山隐秀。2012 年,鼋头渚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一、鼋头渚园门

建于1973年,园门飞甍重檐,琉璃瓦顶。正面有“鼋头渚”三个鎏金大字,背面书“山辉川媚”。向左为原太湖别墅门楼,有月洞门,可循齐眉路登七十二峰山馆。向前有杜鹃坡,旁植香樟、枫树、大山樱。沿湖有通往三山的轮船码头。再前为湖堤。湖堤背山一石幛上,刻有民国24年无锡旅美女画家杨令弗游园时所书“翠微嶂”三字。

二、太湖佳绝处

太湖佳绝处系一牌坊,是解放前公园的正门。建于民国20年,为古典式建筑,北式风格,斗拱连接,飞檐翘角,琉璃瓦顶。原额为“山辉川媚”;1975年,据郭沫若于1960年游鼋渚诗,改额为太湖绝佳处。1979年,改由李可染书额。1981年,集郭沫若手迹,制今额。牌坊右侧,有一石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四字。牌坊后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图案,挡住园中景色。壁后临水筑涵万轩水榭,取“轩小能涵万顷波涛”之意。轩中悬“涵万轩”额,朱汝珍书;另有乾隆所书“湖山罨画”一匾,原是北京静明园中故物,为园主杨翰西于民国23年在北京烟袋斜街所购,钩摹制匾,移挂于此。

三、长春桥

民国25年建,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之间的湖堤上。桥形如颐和园玉带桥。堤上遍植日本井吉野品种樱花,每年4月,花开如一片轻云,淡红粉白相间,故称樱堤,又称长春樱花。樱堤侧有一轩,与樱花相照,题额“绛雪轩”,背额“长春花漪”,与涵万轩对景。轩侧旧有“旨有居”菜馆,1981年改建为一座仿古水榭,设工艺品部。

四、小函谷

位于今太湖佳绝处牌楼上坡的小石径上。在一座城关式建筑上,有王有兰题“奇秀阁”额。阁后石壁上,戈鸿的“小函谷”和丹徒县谢翥的《奇秀阁碑记》刻石尚存。向西有涧阿小筑,原为西式宾馆,为园主杨翰西迎宾会客之所。无锡解放后改为公园办公室。旁有方亭,有吕景端所题“在山亭”和“波光云影”匾额。亭旁石壁间,有一泉,泉崖上刻有杜甫的“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诗句,系王能父于1981年所写篆书。石壁下坡,又有一泉,名“湛碧”,刻石尚存。涧阿小筑的上坡,有花神庙3间,民国20年建。内有白矾石雕塑女夷花神像,高鬓云裳,姿态端丽。门额“春华秋实”。两旁挂唐驼所书楹联:“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主宰。涛声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花神及春华秋实门额毁于“文化大革命”中,但楹联尚在。1980年,王能父补书花神庙额,钱玉麟补书“春华秋实”额,并从梅园移来一尊汉白玉天女散花雕像以替代。庙后有藏玄洞。庙下坡有云逗楼,正四方形,朱门黄顶,民国20年建造,上有蔡元培题额。此楼为杨翰西纪念先祖杨度汪(著有《云逗楼文集》)而建。楼旁石壁上,刻有1983年田原所题“渐入佳境”。

五、具区胜景

为一牌坊。临湖而筑,斗拱飞檐,古色古香。正面集道州何绍基手迹,题额“具区胜境”;背面书“横云山庄”。具区,为古时太湖别称;横云山庄为民国33年鼋头渚公园初名。牌坊正中,有奇石,上刻“古云石”三字。牌坊右侧湖堤上,原有木匾,上有王荫之所书“到此忘机”句。民国20年将原迹刻于石上,成为一景。

六、藕花深处

由荷塘、小岛、曲桥、方亭、湖山、轩厅等一组风景建筑组成。取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词意命名。从具区胜景右转,至荷塘,上架曲桥。桥头建一方亭,上悬“藕花深处”额,1981年春由田原题书。亭北为清芬屿,立于池中,四面临水,上建宫殿式祠宇5间,堂额为“诵芬”,为1979年8月李苦禅重书,两旁有安徽赖少其于1976年12月所书“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楹联。堂前有1975年张正宇题书“湖山春深”一额,两旁取孙保圻联句“鸥侣无猜,四面云水谁作主;鸱夷安在,五湖烟雨独忘机”,由江苏武中奇于1981年补书。堂后筑一亭,由龚继先书额“诵芬亭”。清芬屿对岸山坡下,有净香水榭,方形,架临水上;中连敞廊,上悬吴郁生题书“净香水榭”匾额。东端山坡上植有牡丹,坡下一水榭,为牡丹坞,由魏之祯题额。

七、鼋渚春涛

立于半岛形鼋头渚上,为纵览湖水春涛景色最理想之处。登上鼋头,可观浩瀚湖水,苍茫远山。明华云吟有“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屏开远近山”之句。无锡状元孙继皋亦吟有“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之句。它以“太湖第一名胜”而闻名中外。渚上有灯塔,为民国9年无锡人华题蓉所建。华避居南乡,一次夜航,迷入湖心,险遭覆舟,于是在渚上立杆悬灯以导航。民国13年夏,锡湖轮船公司通航湖州,地方人士集资建灯塔作贺。后迭经修葺。1982年,由李正设计,彻底翻新,四周覆以金山石,将原高12.56米加至13.1米;重檐,下开窗,较原塔庄重典雅。灯塔东侧,有石屏,高2米多,正面刻“鼋头渚”三字,为“梁溪七子”之一秦敦世所书。背面刻“鼋渚春涛”四字,原为清末状元刘春霖所书。刘手迹毁于“文化大革命”中。1974年修复时,从唐驼花神庙楹联中集鼋渚春涛四字重刻。由渚上山,中有涵虚亭,“涵虚”匾额,为清光绪年间进士陈夔龙于民国8年寓居上海时所书。

八、横云石壁

位于鼋头渚刻石以东一个天然水湾中,因该处石壁悬崖,如横云卧空,故名。此壁与涵虚亭下的石壁“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刻句相对。高忠宪公为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死后谥号。高罢官后在金城湾筑高子水居,常到此处濯足,取“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人朱松阇书此八字,镌于石上,以示纪念。后有人补镌“马鞍山上振衣,鼋头渚下濯足;一任闲来闲往,笑看世人局促”之句。后皆毁于“文化大革命”中。1979年,“明高忠宪公濯足处”根据照片字样重刻,而后人补镌之句未复刻。山坡上有霞绮亭,建于民国20年,方形,临崖兀立。园主杨翰西所书《霞绮亭记》刻石尚存。1980年,书家林散之为此书额。亭下石壁中有洞,名归云,过去供佛像,现已无存。石壁上的“横云”和“包孕吴越”刻石,均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无锡知县廖纶所书。

九、澄澜堂

位于涵虚亭正北山腰上。建于民国20年,为5间仿宋、明宫殿式建筑。四周.游廊,宽畅豁达。“澄澜堂”匾额,原为无锡人清末翰林华世奎所书。中堂有“天然图画”匾,原为谭延闾之弟谭泽闾所书。两匾原物均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匾系1974年复制。两旁楹、联为陈夔龙于民国22年时所书:“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旁另有民国22年林开谟所书一联:“吴越有具区,襟江带湖,经始楼台都入画;春秋多佳日,陶元浴素,默参龙象欲逃禅。”在澄澜堂前的石阶平台上,陈列“震泽神鼋”,高1.3米,长1.7米,重700公斤,龙头鳖身,青铜铸成。为上海青铜文化复兴公司于1985年献给无锡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的礼物,由名雕塑家徐宝庆主持创作,上镌有朱复戡的“震泽神鼋”篆刻,成为鼋头渚的“鼋”的艺术形象。

十、飞云阁 戊辰亭

飞云阁、戊辰亭、阆风亭、秋叶涧、憩亭,为步出澄澜堂循山东行的一组建筑,下临湖波,树木葱茏。飞云阁建于民国20年,重檐飞角,浙江海宁章棂(光绪年间翰林)书额。其下为“长生未央馆”,上依青山,下临碧波,纵目天际,胸怀顿宽。馆额为杨天骥所书。阆风亭,立于悬崖石渚上,建于民国20年。圆形,以“玄圃阆风,仙子遨游之地”之意命名,有曲径通飞云阁。秋叶涧,原名秋一涧,是石径中一条林荫山涧,涧口用黄石架成,为园主杨翰西怀念长女秋一早逝而筑。1980年改名为秋叶涧,由安徽葛家屏篆书涧名刻于石上。憩亭,方形,有拱门通山顶,门原有俞仲还题额“云阶”,亭中供弥勒佛,后皆毁。1980年改名憩亭,匾额为任政所书。1980年6月,移来湖山草堂旧物《湖山歌》碑石一块,系明隆庆元年(1567年)71岁的王问所书。戊辰亭,因建于民国戊辰年年)而得名。1972年改建成3层楼时,琉璃顶,更名为“劲松楼”,由张正宇题额。1981年复名戊辰亭,新额为尉天池所书。

十一、光明亭

1954年建于充山之巅,亭重檐八角,黄顶朱柱,彩绘华美。1957年7月1日,刘伯承题书亭额。登亭遥望,太湖湖山美景,尽收眼底。1958年,郭沫若游后题诗:“信步上鼋头,龟丘水面浮,四围腾黛浪,万顷泛金沤;范蠡祠犹在,女夷风正遒,光明无上处,帆影与归舟。”

十二、广福寺 小南海 陶朱阁

广福寺,位于戊辰亭东上坡。寺前山径岩旁,有“天开峭壁”和“源头一勺”刻石,均为明隆庆年间王问题句。下有一勺泉,是以“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而得名。沿峭壁而上,便是广福寺。民国13年,杨翰西将10亩多山地捐赠给量如僧。经量如多方募捐,并将后山广福庵(又名峭岩寺)迁此,于民国14年秋建成。寺名取“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绿涛之中,有深山古寺之风。寺前拱形山门,两旁设钟鼓楼,中门砖刻“广福寺”。头幢佛殿,塑弥勒佛、四大金刚。后为天井。厢房内供观世音和地藏王菩萨。大殿正中塑释迦牟尼、迦叶、阿傩;两侧塑十八罗汉像。僧房内有珍藏的驼鸟蛋、《百鸟图》及明末隐士杨紫渊的铁鞭。寺左为退庐,共5间,蔡缄三所建。“文化大革命”初期,寺中佛像被毁。1979年,市园林处请无锡市泥人研究所重塑释迦牟尼、迦叶、阿傩金像。198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匾“大圆满觉”;尉天池书“广福寺”额。同年,市佛教协会接收后,重塑四大金刚、观音、地藏王、弥勒佛等,并从北京移来十八罗汉。

小南海,在广福寺左侧,为普善僧募建。1980年市佛教协会接收后,由吴作人书“小南海”额;并重塑鳌鱼观音、善财、龙女像。寺僧在此为游人供应素面素菜。

陶朱阁,位于广福寺西侧,民国14年建。重檐飞角,陈设精雅,面对太湖,奉祀范蠡。相传范蠡从太湖泛舟去齐,经商致富,被后人奉为商贾之祖。阁中原有吴观岱所作《范蠡西施泛踪太湖图》,后佚。1979年由华士清重画此图。1980年林散之重题“陶朱阁”匾额。

十三、太湖别墅

位于鼋头渚后山。民国16年,无锡厘卡局长王心如先后筑有方寸桃园、松庐、七十二峰山馆、万方楼、天倪阁等,通称太湖别墅。民国25年,其子王昆仑又于今鼋头渚大门处,为其父母六十双寿而筑一门楼,辟齐眉路(取“梁鸿孟光举案齐眉”之意),通过松林竹径,直达太湖别墅。门楼,琉璃顶,三拱圈门,正面“太湖别墅”和背面“齐眉路”为高邮王荫之书。方寸桃园依山而筑,5间,临崖自成院落。院中有老桂、枇杷,林木葱茏。向上不远处为松庐,3间,筑有拱门入室,前临竹林,后倚崖壁,显得小巧、玲珑、幽静。山顶西坡,有七十二峰山馆(敞厅5间)立于高处,颇具江南近代建筑风格。后有山泉、小池、金桂、龙柏;前有平台、石栏,面对太湖,可遥望三山、马山、拖山、椒山等七十二峰,故名。山馆西下坡,有3间3层楼阁,高可望“万方”,因名万方楼,并含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意境。该阁原为王昆仑的读书处。1960年大修后,辟为茶室。万方楼下,有亭式建筑,为天倪阁,2层,前列平台,可望太湖。

十四、万浪桥 苍鹰渚

万浪桥,位于广福寺前山下湖堤上。堤内芦苇丛生,渔舟常停泊其间。二十世纪30年代,筑以曲堤,建以拱桥。每当东南风大作,浪拍桥堤,水溅珠飞,故名万浪桥。苍鹰渚,位于万浪桥东南侧,是太湖著名的“湖东十二渚”之一。山渚形如鹰首,伸入湖中;两侧群山,如鹰双翼。此地林木苍郁,环境僻静。渚上建有卷雪亭,取“白浪卷起千堆雪”之意。亭四角攒尖,朱栏翠环,典雅明丽。1984年,于渚上立一巨石,高2.20米,宽1.20米,上刻“苍鹰渚”三字,为周而复所书。

十五、湖山真意

位于鹿顶山下挹秀桥南,原为民国20年无锡民族工商界人士郑明山所建郑园所在地。占山百亩余,利用山湾,筑石径、石峰、小轩、竹亭、假山、石桥、岩洞;利用天然环境,随山筑路,贯通苍鹰、鼋头二渚,连接鹿顶、若圃;临湖引水筑池,倚水筑亭;石桥跨涧,幽谷天成。无锡被日军侵占后无人居住,遂成废园。1983年,纳入具区胜景规划,改建为湖山真意一景。面对挹秀桥处,建一门楼,饰以松树形;摩崖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姬鹏飞题书“湖山真意”额。入门楼,拾级登山,山脊处乔松二三,小亭翼然,题称“点红”。亭对面,为一紧贴石壁的半亭,题名为“隐胜”。下有山洞,长达数十米,循洞而出,豁然开朗,梅梁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临湖崖上,建一楼,二层,视野开阔,题名“天远楼”,取意于明文徵明太湖诗中“天远洪涛翻日月”之句。楼右侧,曲径穿林,可达九松亭。

十六、鹿顶迎晖

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是具区胜境中的中心和制高点,山高96米。元末,无锡人华幼武《登鹿顶山》诗:“雨洗春泥软,山高客兴孤。振衣临绝顶,拊掌望平湖。尘雾遥连楚,烟光直过吴。乾坤万里阔,不泣阮生途。”民国17年,无锡实业家陈仲言,于鹿顶山下建若圃,俗称陈家花园。辟石路,凿石池,植花木,建房舍,自成一景。1980年8月,无锡市城建局根据太湖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鹿顶山为具区胜境的风景中心,在山顶建一幢眺赏建筑。1984年起,先后建造挹秀桥、踏花亭、呦呦亭、群鹿雕塑、准望亭、金沤亭、舒天阁、碑刻影壁、环碧楼、范蠡堂等。由李正等人设计,总投资210万元,于1985年底建成。

挹秀桥,凌空架于充山和鹿顶山之间,上镌“挹秀桥”三字,像雄关危峙于山谷中。桥上建3亭,亭上悬额:一为“幽篁鹿过”,一为“深树云来”。由此穿林,登山,前有陈仲言所建3楹小屋,名雪影山房。后有涧池,名甘泉。旁有百年茶梅。上新辟照影池,建有西子轩、准望亭,以纪念西施。

踏花亭,位于盘山公路的停车坪旁,六角雕花,飞檐攒尖。

呦呦亭,取《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句命名,隐喻鹿顶之鹿。匾额由王能父书。亭呈长方形,两旁为漏窗,透过漏窗,可见悠然立于石岩芳草间的6只梅花鹿雕像。其下清泉一泓,石壁刻“仙踪” 二字;并镌王能父所书元代华幼武《登鹿顶山》诗一首。

准望亭,金山石建筑,六角,为鹿顶山最高处。原为城市水准测点,故为“准望”,含辨认地理方位水准之意。

金沤亭,四方琉璃顶,取郭沫若“万顷泛金怄”诗句命名。由展锦昶书额。其旁碑刻影壁,正面“鹿顶迎晖”为刘海粟所书;背镌《鹿顶迎晖建设记》。其下有环碧楼,由黄养辉书额。游人置身其间,品茗览物,静观自得,故悬有“静观” 一额。

舒天阁,为鹿顶迎晖景区的主体建筑,坐落于鹿顶山的一块台地上。阁高24米,为山高的1/4;八角,三层,四重檐,黄琉璃顶。“舒天”有宽广无垠之意,取王问所作《湖山歌》中“卷舒随天机”之句而名。底层悬王个簃所书“湖山胜概”一额。第二层悬朱复城所书“画图难尽”额。高层为庄瑞安所书“天光云影”额。登阁一望,湖山景色美不胜收,真有画图难尽意境。

范蠡堂,位于鹿顶山西侧。古屋5间,系1982年由城中大王庙迁来。上悬“范蠡堂”额,黑底金字,刘铁平书。内塑范蠡像,高两米多,手执竹简,两旁置泛舟湖滨、捕捞养鱼、烧窑制陶、货殖商贾四幅壁画,均为范蠡功成身退、遨游从商故事。

十七、充山隐秀

位于鹿顶山东南山麓原陈家花园所在地。原称“若圃”,为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于民国17年所建。占地70余亩,广植中西花果、树木。民国35年至无锡解放前夕,曾辟为农场。解放后,市园林处辟为育苗场。1976年,改称充山苗圃。面积扩至200多亩,培植雪松、龙柏、香樟、玉兰等树木和花卉。1983年,列入具区胜境规划。充山隐秀景区,面积11公顷,内置植物园,设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区。至1985年,春花区已凿池,名翠湖;旁置土山,种植桃李、杏梅、玉兰、竹柳、香樟、杜鹃等,铺设草坪,形成百花齐放景色。翠湖上架桥两座,名跨绿、俯青。翠湖南建一桥亭,名荇香,有“鱼拨荇花游”之意。翠湖临水建有醉芳楼,二层三间,青瓦粉墙,内有“春风入座”题句。楼房水边建方亭,名寥风。于翠竹土山上,建六角竹亭,名个亭,取“个”字形如竹叶之意。山坡上建有杏花楼5幢,总面积980平方米,现辟为旅游饭店。夏荫区,有陈仲言建园时所植两株古槠、一株冷杉、五株龙松。古槠,高20米,四五人合抱,已有六七百年树龄。冷杉,长在陈仲言的雪影书屋前,已50多年,据说由日本移来,树形挺拔美观,为无锡所罕见。龙松,又名“大王松”,亦从国外引进,高十七八米,姿态盘曲,松针长达30厘米。还有一株百年茶梅,花开似霞,旁有数十米长的荼糜栅架,具有夏荫特色。

十八、聂耳亭

在陈家花园内。亭高两层,正方形,为歇山式建筑。民国23年,聂耳随上海联华影片公司摄制组及剧作家于伶、导演孙瑜等一行,在此拍摄电影《大路》外景时,独住此阁,创作《开路先锋》《大路歌》两首插曲。无锡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聂耳亭。1961年,于伶旧地重游,作《减字木兰花·太湖陈园忆聂耳》词一首:“鼋头独立,旧地重来何悒悒。断续歌声,水天遥忆故人劫。行行何去,湖畔尽多留情处。《先锋》《大路》,灼灼陈园春长驻。” 1981年,于伶又为“聂耳亭”书额。1985年,于聂耳亭畔,新塑聂耳半身像,连座高约2.5米。旁增建厅屋3间,作为纪念室,题名“聂耳遗踪”。

十九、茹经堂

位于风景秀丽的五里湖畔、宝界桥堍、琴山之麓,占地10亩许。由国立交通大学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师生以及薛明剑等,为纪念该两校校长、我国著名教育家唐文治70寿辰所建。民国23年3月动工,次年12月10日落成,由钱钟联教授撰写《茹经堂碑记》。1984年,为纪念唐文治诞辰120周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拨款进行重修,辟为“唐文治先生纪念馆”,并附设“俞庆棠先生纪念室”,1985年12月20日揭幕。重修的茹经堂门头,质朴典雅。门头上金色的“茹经堂”横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书写。门头背面“师表人伦”,为朱东润教授的篆书匾额。正房前悬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所书“ 唐文治先生纪念馆”横匾。墙上嵌王蘧常教授所撰《重修先师唐蔚芝先生茹经堂记》,由胡邦彦书。纪念室前所悬“俞庆堂先生纪念室”横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书。室内悬有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题词:“纪念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先生”。纪念馆和纪念室内陈列唐文治及其长媳俞庆棠的部分著述、实物;悬挂周谷城、刘海粟、朱屺瞻、苏步青等题词和诗画。堂依山而筑,民族形式的正房,上下两层,飞檐翘角,背山面湖,环境幽静,是西五里湖沿湖的重要景点之一。

二十、三山

位于鼋头渚以南梅梁湖中。头尾两山名东鸭、西鸭,主山名三峰。主山高49.8米,距鼋头渚2.6公里,远看三座翠峰沉浮于波涛间,面积12公顷。无锡解放前无人居住。1956年始行开发,大规模地种植松、柏、枫、梅、杏、桂、桔等,辟环山大道。1960年后,又建亭3只、五孔桥1座。1973年,建成三峰茶楼、游船码头。1974年,轮渡开放。三山,以孤见奇,若翠螺置于玉盘。全山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山径幽静深邃,景观明媚。1983年,三峰茶楼题额为“耸翠楼”。楼上下两层,上有宽畅平台,供游人赏景。山顶建文徵明诗碑亭,琉璃瓦歇山顶。诗碑高1.40米,宽0.90米,上镌文徵明所书,《太湖诗》:“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渚头临湖立一亭,黄顶圆形,题额“点鸥亭”。东鸭岛上有亭,四角重檐,作为点缀。三峰与西鸭之间,架有五孔拱桥,连接两山,登桥一览,群山历历在目。

(图片来源: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网)

关于作者: 无锡史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