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景点 响堂山风景区,邯郸历史名胜篇——峰峰响堂山。

响堂山风景区,邯郸历史名胜篇——峰峰响堂山。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省旅发大会##燕赵腔调点亮“北方戏窝子”#

响堂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现为南响堂与北响堂山两处,均属太行山支脉。响堂山西连太行山,东濒冀南平原,漳河蜿蜒其南,洺水逶迤在北,滏阳河发源于其中,因其山水地形之美,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南响堂山原名滏山,滏山之名与其发源地的滏阳河密不可分。《水经注·卷十》有云:“漳水又北,滏水入焉”。可知古时的滏水即在漳水的北面,可与今日滏阳河在漳河的北面相印证。

成书于战国至汉代初期的《山海经·北山经》曰:“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具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宋《太平御览》卷六十四(地部)二十九“滏水”引《水经注》云:“滏水发源出石鼓山南岩下,泉奋涌若滏水之汤矣。”又《后汉书·郡国志》“有故大河,有滏水”刘昭补注引《水经》云:“邺西北,滏水热,故名滏口。”又《方舆纪要》卷四十九“河南”四“怀庆府·磁州·神麕山”引《水经注》云:“滏水源于此。”又沈垚《釜水考》(《落颿楼文集》)引《水经注》云:“漳滏合流在邺。”

那么发源于南响堂山的河流为什么被称作滏水呢?原因是亿万年来的地质运动造就了太行山,也造就了它的分支南响堂和北响堂山,并且在山的内部孕育了水的循环系统。峰峰西边的涉县、武安以及晋东南、河南林州等高山地区,有广泛的石灰岩裂隙发布。这些地区降雨后,大量的水顺着裂隙进入山的内部,不断的溶蚀山体,形成溶洞和暗河。水在山的内部储存并沿溶洞、暗河向低的方向流动汇聚,在下游响堂山的断裂带上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泉水翻涌而上,像极了古代人民用釜煮炖食物时釜内食物与汤水翻滚的场景,“泉奋涌若滏水之汤”故而称之为滏水

综上史料所述,响堂山在古时先有神囷[qūn]山(神菌山[jūn]、神麇[ jūn或qún ]山)之称,后因滏水之名改为滏山之称。

北响堂山在古时称之为鼓山。《后汉书》卷一一○志第二○引《魏都赋》注曰:“(邺)县西北有鼓山,时时自鸣,鸣则兵。”又《隋书》卷三○志第二五有云:“临水有慈石山、鼓山、滏山。”又《金史》卷一一本纪第一一有云:“八月丙申,凤凰见于磁州武安县鼓山石圣台。”又《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引《魏收志》云:“魏郡临漳县有鼓山。”可知鼓山在曹魏时期时位于邺城西北,也与今日地貌相印证。

那么南滏山与北鼓山为什么又被称为响堂山了呢?原来其与东魏、北齐时期皇族在山上建造的石窟密切相关。一种观点认为当人们在石窟洞内谈笑、拂袖时,均能发出铿锵的巨大回声,故名响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古代墓葬祭祀供奉场所俗称“享堂”,南北两山作为北齐齐献武王高欢陵葬之地(《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曾云:“甲申,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和佛教石窟,故被人称之为“享堂”,只是后人口口相传,在明代以后渐渐衍变成了“响堂”。

南北响堂山(南滏山与北鼓山)地理位置险要而优越,其南北对峙,中间谷口被称为滏口陉,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太行八陉)之一,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军事家曹操曾利用这一天险击溃袁绍之子袁尚的大军,为其成就三足鼎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隋末农民军窦建德也在这一带歼灭了隋刺史窦宗的官兵,进而使其成为隋末唐初黄河以北不容小觑的军事势力之一。

陉口南部的峭岩绝壁下,有一天然石洞,传为主宰人间旱涝黑龙的洞府,名为“黑龙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曲折幽暗,蜿蜒如龙,从古至今无人知其底,真是“骊龙出洞去,洞深不可测”。黑龙洞的泉水概称“黑龙泉”。旧时每逢大旱之年,远近百姓常成群结队前来烧香求雨,他们用瓶瓶罐罐盛回“龙泉”,洒在庄稼地里,以求天降甘霖。

黑龙洞上的庙宇建筑群称风月关,又名“滏口祠”,坐落在神麋山上。由西门拾级而上进入庙院,院内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顶、深宽各三间的黑龙庙,庙内有黑龙爷塑像。庙东侧建有上下两层琉璃瓦顶的昆山明月阁,前厅西墙上还嵌着明进士张应登亲书“登昆山明月阁观泉”诗的石刻一块。

南北响堂山石窟、龙洞珠泉黑龙洞、咽喉锁钥滏口陉,风景秀丽元宝山,如今的峰峰响堂山,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充盈,邯郸的母亲河滏阳河从这里发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邯郸人民。响堂山已经成为邯郸地区乃至周边地区民众久怀慕蔺、纷至沓来之地,它敞开了热情的怀抱,欢迎着四海宾朋的到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