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景点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重庆风景名胜】816。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重庆风景名胜】816。

816地下核工程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目录”,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东南部白涛街道,距涪陵城区20千米,距重庆主城80千米。319国道途经。地理坐标东经107°30′26″、北纬29°33′24″。西至乌江,西北以白涛河沿线为界,南部以金子山山麓为界。总占地面积45.2公顷,洞内规划面积10.4万平方米。816地下核工程景区洞内全年平均温度16摄氏度~21摄氏度,冬暖夏凉,四季恒温。

一、旅游资源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建筑群,作为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从1967年2月开工至工程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装工程。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整个工程洞体轴向线长20千米,主洞室高79.6米,拱顶跨高31.2米,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涧内共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条。深藏于金子山腹中,具上下3层干、支洞体体系,建筑布局宛如迷宫,体量庞大,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作为从未启用的核燃料生产基地,经历大三线工程中建设—停建—废弃的沧桑历程,尘封地下几十年。洞内核反应堆大厅的堆芯部分及核反应堆的锅底基本保存完好,生产控制中心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洞内现具有部分设备支撑的完整洞室、设备与建筑遭损毁废弃的洞区、尚未完工的大面积“毛洞”。

816 地下核工程展厅

2010年4月,101工号核反应堆主体部分被作为旅游产品首次对外开放。作为20世纪60年代地下生产核燃料的工厂实体,在国内乃至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是我国唯一集大三线建设背景、地下核军工概念、震撼性人工巨洞于一体,集神秘、神奇、神圣于一身的特色景区。

二、主要景观

104核发电厂房 长104.5米、宽25米、高31.2米,建筑面积9623.2平方米,内设2台8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

9号引水洞 长3千米,是整个工程的供水系统。输水管道长2862.2米,直径3.5米,储水量为2.7万立方米。采用8台源江48-15型水泵从乌江直接取水,提水高度60米,主要作为冷却用水,供给反应堆三回路使用。

105堆工热工回路厂房 长177.6米、宽20米、高32.5米,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厂房内布置一回路系统设备,从洞口向里设有10台蒸发器,10对主热、5台主泵及其他回路设备。

101工号 是816工程最大的洞室,也是主反应堆所在地,按工艺流程上下共有12层。其中核心区域是3楼反应堆锅底、7楼仪表室、8楼反应堆大厅、9楼中央控制室。101工号是以石墨做慢化剂与反射层,普通水做载热剂,天然铀为燃料的一个反应堆,是装备核燃料以实现大规模可控制裂变链式反应的一套装置,其核心区域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

3楼反应堆锅底 在设计上是整个工程辐射最强烈的地方,工程投产后这里将完全封闭。锅底上方共有2001个小圆孔,是安装核燃料棒的插槽,与8楼反应堆堆芯2001个圆孔相对应。反应堆经过中子的碰撞与能量交换过后会产生3种物资:没燃尽的铀238、钚239及杂质。这3种物质通过工艺管进入锅底,输送到后处理车间,并经过一年以上的冷却和消核处理,就能变成成品的钚239。

7楼仪表室 以自动电位差计为主,今完整保存1034块,主要用于测量工艺棒流量,当有故障出现,自动电位差计的指示灯将会显示红色。

9楼中央控制室 曾安放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是整个核军工洞体的“心脏”,是协调整个核燃料制造过程的中心枢纽。在计算机控制台正对面有4个直径2米的圆形控制盘,盘上分别注满数百个小孔,用来控制工艺管温度、压力及流量。

9楼中央控制室

8楼反应堆大厅 长35米、宽24.8米,面积868平方米,是816工程主反应堆的堆芯部分、反应堆核心核能交换之处。反应堆本体由堆芯、金属结构、进水系统、装卸料系统、监视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在堆芯活性区石墨柱上设有2001根工艺管道,每根工艺管道内装有64块天然铀释热元件和60块铝垫块。铀元件的总装载量为215吨。

103堆工排风中心 长48米、宽15.6米、高21.4米,建筑面积3002.93平方米,顶部接高度为地表以上151.79米、直径为4米的排风塔。

102元件存储池 长66米、宽12米、高12.5米,建筑面积1326.53平方米,供长期存放元件和非工作块之用。102厂房主要分为运行操作间和存储水池两部分。各水池设有水闸门(共9台)供水池轮流充、排水之用。

201化学后处理厂房 长169.4米、宽18米、高29米,建筑面积3045.07平方米。主厂房按3区8个工段设计,一区布置有放射性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的高低设备室;二区为高低安装厅、检测廊、量槽间;三区为控制室、分析室、人行通道。放射性设备、管道经清洗去污达到允许标准后,检修人员可进入一区直接检修。

201化学后处理厂房

三、开发历史及保护措施

816地下核工程于1967年2月开工,1984年工程停建,先后投入6万人建设。挖洞8年,安装设备费时9年,经历急建、缓建、停建3个阶段,总投资7.46亿元。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印发科工密办〔2002〕14号文件,同意对816地下核工程解密。2009年12月15日,工程授牌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4月,工程101工号核反应堆主体部分被作为旅游产品首次对外开放。2017年12月,816地下核工程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目录”。2018年1月,816地下核工程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工程自停建以来一直被封存,做了大量的保护性工作,包括开展洞体修复保护工作及816工程历史资料和回忆录的编写整理。按照涪陵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前后4次就816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规划编制,陆续投资对景区周边环境及洞内结构进行治理。挖掘三线精神内涵,积极融入全国大三线文化圈。2016年启动升级打造工程,在保护816工程核心区域的真实风貌、空间尺度、历史痕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洞内外基础设施,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其中包括洞内各洞室及通道的裂隙水排放工作、各洞室的安全结构鉴定、各洞室的三维结构测绘,以及101、105、104等洞室的加固、排危工作。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市志 · 旅游景区志》)

关于作者: 重庆地方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