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清雅兰亭 魏晋风度。

清雅兰亭 魏晋风度。

     兰亭风景区位于绍兴西南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一座晋代园林住所。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时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

      入得园来,一股清雅气息扑面而致。一道翠竹掩映的弯曲石径,将“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精巧古朴的建筑串联起来。鹅池池水清碧,白鹅戏水,池边清同治年间所建角亭“鹅池碑亭”,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此碑被红卫兵砸,修复后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流觞亭前的曲水流觞,乃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是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他们在这里饮酒作诗,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一气呵成了被后人称为墨翰双绝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文人墨客争相效仿,并滋养了一代一代的书法家,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书法爱好者登上书法的殿堂。且为历代帝王所喜爱。尤其是唐太宗,在得到《兰亭序》后,爱不释手,下令当时大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进行临摹,临摹本分赐诸王近臣,从此得以传播;而自己则将真迹密藏起来,死后还不肯放弃,要殉葬于昭陵。王羲之的不世之作从此便成绝响,增加了人们对《兰亭序》的距离感与神秘感,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的谜。《兰亭序》真迹已经不存于世,唐代冯承素临摹的“神龙本”,也是被后人称为最接近王羲之书法的《兰亭序》。

       其实王羲之的这篇书法作品的文学价值,丝毫也不亚于他的书法价值,但因为书法造诣影响太大,掩盖了其文学价值。这篇《序》体现了王羲之笑看人生和生死,时不我待的精神和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是具有非常有代表性的“魏晋风度”。学界有“魏晋风度盛唐诗”一说。所谓“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尚与名士风采,一种清峻洒脱,风流萧散,不滞于物,特立独行的行为风度;一种放浪形态,寄情山水,玄风清淡,风流自赏的艺术气度。吾辈愚于书法,对书圣绝品只能高山仰止,敬而远之;然于其“魏晋风度”不仅仰之,且慕之往之。这也许就是我来兰亭之所获所悟。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